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园区 >> 政策规划 >> 物流规划  >> 内容

建设物流资源交易平台,培育发展现代物流市场
字号:T|T 2012年03月29日16:01     上海市商务委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存在大量物流资源“空置、闲置、空放、分散”现象。为突破物流业发展瓶颈,自2006年底以来,我们组织了部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广泛调研,形成了“中国物流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项目)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1.项目建设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全面加入WTO的新形势,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全球化物流模式的迫切需要,对于增强国际竞争力、城市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项目建设是提升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创新物流交易方式,推进物流运作标准化与诚信体系建设,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促进物流产业加快发展。
3.项目建设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实现国家战略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上海充分发挥亚太海运和空运枢纽功能,确立联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地位。
4.项目建设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迫切需要,有助于完善上海要素市场体系,提高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辐射能级。
5.项目建设是充分发挥上海龙头作用,加强服务长三角和服务全国的需要,有利于推进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合作与联动发展,提升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二、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1.目标定位。该项目是以网络为载体,以资源交易、信息发布和衍生服务为主要手段,以建设全国性市场为目标,为企业提供海、陆、空一体化服务的、开放型、综合性公共物流交易与信息平台。
2.功能。该项目主要发挥七大功能:
——交易服务功能。主要为物流需求者和供应商提供交易的平台,通过采购交易撮合系统把网上询价、采购招标和网上竞价相结合,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
——信息发布功能。为会员单位提供物流资源信息发布的平台和专业的物流需求信息、物流服务信息以及行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进展等信息服务。
——价格发现功能。通过汇集大量物流需求和供应行情,发现物流服务价格行情,发布权威性和指导性价格指数,规范市场行为,实现市场有序竞争。
——口岸通关功能。通过与上海和全国电子口岸的信息对接,实现安全、快速、便捷的口岸通关,并为会员单位提供口岸空车、货物、仓库等物流信息服务,提高口岸运输效率。
——金融服务功能。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为物流需求者和供应商提供保险、结算、融资和诚信评估等一体化金融创新服务。
——中转分拨功能。为成交的货物提供加工、贴标、过磅、分拨、分拣和配载等物流中转服务以及公交站点式的城市配送服务。
——配套服务功能。提供检疫、工商、法律咨询、人力资源和专业知识培训和物流监控等“一站式”集成服务。
3.业务构架。该项目由交易系统、信息系统和中转配送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交易系统包括两大交易平台;信息系统包括一个信息主平台和八个信息子平台;中转配送系统包括中转分拨和城市配送两大子系统。
1)交易系统
——网上交易平台。以中国物流资源交易中心公共物流交易与信息平台为载体,通过一点接入和远程访问,实行电脑自动配对撮合,为物流供应方和物流需求方提供安全、可靠、及时的物流交易服务和高速、稳定的实时行情以及物流全程控制、诚信评估和交易担保等集成化服务。
——场内交易平台。以中国物流资源交易中心交易大厅为载体,吸引国内一流的大中型物流企业代表入驻,利用场内交易席位,实时、动态刷新运价行情,进行场内交易。同时,场外会员企业公开网上竞价,形成运价制约机制。场内交易平台引入金融、保险、工商、报关、检疫、税务、法律咨询等机构,为会员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2)信息系统
①一个主平台
——中国物流资源公共信息平台。该平台以“中国物流资源交易与信息网”作为统一界面。
②八个子平台
——公路货运交易与公共信息子平台。汇集道路货运信息、发布运价行情和运价指数、实现道路货运网上交易、提供公路货运的跟踪监控、担保和资信评估等服务。
——铁路货运交易与公共信息子平台。汇集铁路货运信息、发布运价行情和运价指数、实现铁路货运网上交易、提供铁路货运的跟踪监控、担保和资信评估等服务。
——内河货运交易与公共信息子平台。汇集内河货运信息、发布运价行情和运价指数、实现内河货运网上交易、提供内河货运的跟踪监控、担保和资信评估等服务。
——航运交易与公共信息子平台。汇集航运信息、发布运价行情和运价指数、实现航运网上交易、提供航运的跟踪监控、担保和资信评估等服务。
——空运交易与公共信息子平台。汇集航空货运信息、发布运价行情和运价指数、实现航空货运网上交易、提供航空货运的跟踪监控、担保和资信评估等服务。
——物流仓储交易与公共信息子平台。汇集仓储信息、发布仓储价格行情和价格指数、实现仓储网上交易、提供仓储管理和跟踪监控等。
——物流相关资源交易与公共信息子平台。汇集物流设备、物流人才等物流相关资源的信息、实现物流相关资源的网上交易、提供物流技术发展跟踪、物流管理思想传播、物流专业知识培训等服务。
——电子口岸公共信息子平台。提供电子通关、报关单联网核查、空运快件通关管理、加工贸易企业联网监管、特殊区域联网监管、海运提货单电子化、口岸船舶动态申报、电子口岸税费电子化支付、口岸物流GPS管理等口岸公共服务。
3)中转配送系统
——中转分拨系统。依托场内交易,建立中转分拨中心,对城际中转货物进行物流加工、贴标、过磅、分拨、分拣和配载等物流中转服务。
——城市配送系统。依托场内交易和中转分拨系统,设立城市公共物流配送网点,为各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货物提供市内公共配送物流服务。
三、项目建设基本情况及初步成效
上海陆上货运交易中心是项目第一阶段的建设重点,经过一年多试运行,基本实现物流管理系统化、物流服务标准化、物流交易网络化和物流资源社会化,取得五方面突破。
1.实现网上物流交易电子化。56135.com是该项目的网络平台,现有网上注册会员1.8万家,80%是外省市会员。今年3月网站英文版开通后,已有200家境外会员登记注册。目前网站日点击率为15万击;每天网上有效物流供求信息达28万条,在网上竞价发布国内道路货运价格得企业1000余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开始采用平台数据分析全国物流业运行情况。平台已具备信息发布、物流交易和价格发现等功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物流交易标准化取得突破。该项目在物流业务流程规范化和管理标准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研发了在线交易系统、交易中转管理系统、远程信息采集系统(物流e网通)等8套标准软件,并通过国家版权局的安全测评,获得专利证书。这些突破使物流服务延伸到了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内部,为形成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奠定基础,在国内实现了突破。
3.物流增值服务模式有所创新。与企业合作,试点开展物流业务外包、物流设备和物流人才招标;向平台会员推出GPS远程可视配货交易系统;积极推广移动e物流、移动仓库管理系统等增值服务,实现手机浏览物流信息或进行物流交易。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电子结算和保险代理服务项目,提供会员间资金结算免银行手续费和优惠保险费率等服务,促进物流与金融融合发展。
4.省际道路货运中转业务顺利开通。依托道路货运公共中转平台,开通上海到全国80多个城市的回程专线,同时开设全国首个定班专线联盟市场,末端分拨配送可到达全国地县级城市。目前,省际道路货运中转业务已覆盖全国九大物流区域,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11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
5.城市货运公交配送网络逐步建立。该项目通过“城市物流车”,建立了覆盖上海的城市货运公交配送网络,实行城市配送“站到站”、“门到门”的服务。目前,已完成虹口、徐汇、普陀、浦东新区、浦东机场等10个分拨中心的建设;开通货运公交配送主干线6条,覆盖本市各区县以及工业园区。今年1月以来,完成市内配送业务8.4万余单,10万余件货物。
根据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下一步将加快整合物流资源,促进区域物流合作,构建物流服务体系。通过项目建设,加强与东中西部各省市的紧密合作,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以及四川、重庆等,实现区域间物流信息共享,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培育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