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空港物流基地成立于2002年7月,是《北京市商业物流发展规划(2002-2010)》确立的三大物流基地之一,是北京市唯一的航空-公路型国际货运枢纽。基地位于北京市六大高端功能产业区临空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毗邻首都国际机场,一期规划1.55平方公里。成立八年来,北京空港物流基地已经成为国内初具竞争力的空港物流园区。基地先后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选为“中国物流示范基地”及“三A级信用企业”,被中国物流学会评选为“产学研基地”,被国家人事部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为“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作为首都临空经济区的物流功能板块,基地将充分发挥该区域对产业聚集的“磁石效应”和招商引资的“平台效应”,成为临空经济区内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一、基地开发建设的主要历程
(一)建园启动阶段(2002—2003年)
2002年6月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复顺义区政府,将北京顺义空港物流基地列为市级开发区,7月2日空港物流基地运营机构正式组建。2003年3月8日,一期土地开发市政工程正式启动,基地共投资2.5亿元用于一期开发区域“八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物流企业提供优越的发展平台。
(二)奠定基础阶段(2004—2006年)
2004年,国家对土地宏观调控,空港物流基地失去土地一级开发资质,无法批次征地。基地结合当今航空物流产业的发展,对基地的规划建设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得出了空港物流基地的发展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结论,进一步坚定了发展的信心,也赢得了政府的认可,空港物流基地作为全市规划的物流基地资质得到保留,并在年底集中审批过程中,一举取得TNT、泰吉尔、宝峰图书仓储配送、宝供北京综合仓储等七个项目土地预审意见、项目立项批复及规划意见书,取得850亩土地的征地批复,为基地赢得了宝贵的发展空间。
2004年,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基地与机场集团进行战略合作,合资成立航港发展有限公司,将顺平路以南基地二期用地与首都机场红线内建设一级货站的“黄金宝地”共同纳入航空货运大通关基地,实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开创了地方政府与民航全面合作的先河。
空港物流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始终紧抓奥运机遇。2005年6月,基地凭借服务体系完备、众多知名企业入驻和迅猛发展势头在激烈的奥运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竞争中脱颖而出,空港物流基地承载了2008年北京奥运唯一的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要使命。
(三)加速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
2007年以来,空港物流基地以“建设国际空港物流典范”为发展目标,严格按照“以亩均税收、亩均投入、亩均安置劳动力”为衡量指标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执行“以航空物流企业为依托,以专业型和总部结算型物流企业为主体,以行业整合为主线,以高科技的流通加工和制造企业为补充”的招商导向,开拓创新,加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引进项目已逾300个,包括TNT、日本邮船、索尼、德国汉莎等7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普洛斯、AMB、华辉、BGS、中外运、鸿讯物流、顺丰、宅急送等90余家国内外知名临空物流企业。
2007年,为充分发挥首都机场资源优势,整合北京天竺出口加工区、北京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机场口岸资源,实现“区港联动、功能叠加”,物流基地在区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积极推进国内首家空港型综合保税区的申报工作。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2008年7月23日,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并于2009年7月正式封关运营。
二、基地开发建设的主要成果
在顺义区委区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基地始终坚持走集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持了“超高速、跨越式、可持续性”的发展态势,实现了“一年一变样,两年大变样,三年上台阶,五年成一流”的发展目标。发展成果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成立八年来,基地各项经济指标逐年攀升,基地税收由建园之初的1243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16.7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5000余个;2009年,基地一般预算收入达6.51亿元,占顺义区全区一般预算收入的13.5%,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图1:空港物流基地2003年-2009年税收增长情况
(二)产业结构不断丰富
近年来,基地积极调整发展战略,招商重点瞄准高端物流企业、大型央企和金融总部型企业,不断完善了园区内产业结构,填补了多项产业空白。目前,基地已涵盖物流、地产、金融、商贸、文化创意等多项产业,中远供应链管理公司、中城赋比兴投资基金、中瑞汇丰融资租赁公司、美旗融资租赁公司、首都机场财务公司、中铁物总煤炭销售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相继落户。
(三)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成立八年来,空港物流基地始终坚持用“延伸为企业服务的内容无止境,拓展为企业服务的范围无界限”的服务理念,切实做到“全天候在岗,24小时在线”。投资服务方面,空港物流基地专门设立投资服务部,免费为企业办理从领取营业执照、项目立项到工程开工所需全部手续;企业服务方面,基地设立企业服务部,为企业入驻园区以后提供各项后续服务,保障企业在区内的高效运转;物业服务方面,基地成立了物博物业公司,以低于市场价格水平的优惠价格为入区企业提供个性化、全程化、产业化的物业服务;在商务配套服务方面,基地物流服务区内建有高档公寓、会议、办公、超市、银行等综合商业配套服务设施,为企业提供住宿、休闲娱乐、会议、办公的理想场所。
三、基地开发建设的主要经验
(一)坚持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实施,不断提升开发建设水平
作为北京航空物流产业的直接载体,北京空港物流基地自成立之初就牢牢把握临空经济高速发展和首都国际机场扩建的历史机遇,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发展理念。2002年建园之初,基地聘请北科大物流研究所、德国富朗霍夫研究院和美国美斯物流咨询公司,对基地进行科学分区。同时,委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做出基地选址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鉴于首都机场扩建方案未定,首先规划建设顺平路以北作为起步区。顺平路以南区域作为二期建设用地,与首都机场发展紧密结合,开展保税物流业务。科学超前、先进合理的规划,是促进资源整合、凝聚开发合力、保障开发水平、增强开发区持续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基地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而今,顺平路以南区域的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已封关运营,空港物流基地的超前规划和科学发展对天竺综保区的设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坚持高端定位,拓展招商模式,不断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近年来,基地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全力以赴“保增长”,招商重点瞄准高端物流企业、大型央企和金融总部型企业。优质项目的引入在增加基地经济总量的同时,也不断完善了园区内产业结构,填补了多项产业空白,为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是面对物流业的日趋激烈的竞争,一些规模大、实力强的物流企业正在向高端物流模式转型,空港物流基地借此契机积极引进相关企业;二是针对金融业必须以实体经济为依托的特点,空港物流基地积极吸引融资租赁等产业企业,一批金融类项目相继落户;三是在强化航空物流主业优势的同时,空港物流基地努力探寻多元化发展途径,初步形成了物流、金融、国际贸易三大板块相互支撑的产业格局;四是为丰富园区产业结构,空港物流基地积极引入流通加工类企业,促进产业结构全面升级。
(三)坚持企业服务,注重服务质量,不断延伸企业服务范围
自成立之初,基地高度重视企业服务理念,08年设立企业服务部,专门司职和政府主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并与其联手研究解决企业提出的多种需求和问题。自招商阶段到项目入区以后,基地着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如在公司设立上努力满足企业的各项需求;研究解决企业经营中的政策障碍;与劳动、政法等部门联动并研究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具体问题;联合国税、地税等部门,召开季度例会,现场解决税务管理和服务中的具体问题;为达标企业解决人才户口进京、子女就学等问题;建立信息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软服务环境等。良好的企业服务成为基地入区企业发展的优越平台和有力保障。
(四)坚持科学发展,注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团队素质能力
一直以来,空港物流基地秉承科学发展的路线,高度重视团队素质能力建设。成立八年来,基地始终将党的组织、思想、作风和制度建设放在首位,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两手抓,两手硬”,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团队建设,不断提高团队整体的素质能力水平。
一是在日常工作中,基地领导和员工每天编写工作日志,并增设《总经理专栏》,针对思想和工作实际,党委书记带头打造思想交流舞台。二是基地提出“五个强化”,即强化岗位职责、强化规范管理、强化责任追究、强化企业服务、强化思想建设,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奠定了发展基础。三是基地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创建过程中,基地党委强化了“创建国际空港物流典范”的长期发展目标,制定了“实现经济增长和人才塑造双丰收”的近期发展目标。2010年1月19日,在区2010年学习型社会工作会议上,基地获“顺义区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