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布局,是深耕,还是突围?这个话题,对于不同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选择都会不一样。二中选一,是企业发展方向问题,选好后如何做,是企业发展战略问题。如果你正处于选择的路口,如果你选好但不知道如何走,那么他们的想法,也许会触动你
主持人:
董中浪 钟鼎创投董事总经理
深耕派:
刘显付 四川金桥物流董事长
傅正刚 广东孟源物流董事长
杨 光 河南黑豹物流总经理
突围派:
梅海涛 湖北大道物流总经理
范立军 上海万家物流董事长
陈风雨 深圳商桥物流董事长
董中浪:在相当程度上,区域小霸王要想突围,要想跨出区域,要走出去,大约都要想一想,你有没有安能有钱?有没有德邦有钱?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拿到了资金。我们要走出去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所以这个还是伤脑筋的。往外走?最终的时候,合作加上自己直营可能是一条路。所以呢,今天的题目就是范围经济,你要不要扩大?严格说来,从投资角度来讲这两个都是不错的选择。所以呢,我们今天就有请两边,分别阐述一下自己的论点。
梅海涛:看一看我们的历史就知道要突围了,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到西楚霸王,到小霸王深圳,最后都是非霸非王,都被别人整编,霸是暂时的,不突必然被围,所以必须突围。
董中浪:梅总跟你们讲大道理,讲的是铿锵有力,讲的是历史。刘总你们认同吗?
刘显付:肯定不认同。成都有三国的典故,三足鼎立,引经据典。三国典故对于区域鼎立是非常好的案例。实际上,刘备也好,曹操也好,孙权也好,不是他们不想突围,他们也想突围,结果最后也没有突出去。
董中浪:咱们已经变成中央电视台世纪大讲堂了。梅总一带头,就把咱们给带偏了,立马就不是做物流的了。陈总你扳一下,讲点儿朴实点儿的。
陈风雨:商桥为什么要选择突围?首先它承载了商桥人每个人的梦想。其次基于我们对于未来得判断。我们预计未来三五年的时间内,区域内网络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到时候对于网络资源将会形成白热化,大战即将来临。基本的区域网络有一个特点,投资小,基本上是800万,门槛低,操作难度不大,对于一个区域搞一个分货中心开始加盟就可以了。其二,优质的三方物流现在也是在寻求突破,他们也嗅到了商机,他们基于对于网络的需求,早晚有一天逼他们走到这一条路上来。第三点,区域性加盟网络很难形成行业壁垒。第四点,从客户加盟网点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他会想,我会找一个网络更大的,做得更强的,更好的一个网络,而不是我拉一车货发完东家又发西家,所以我们必须选择突围。
董中浪:陈总一上来用习大大一样的中国梦把这个帽子盖上,你不突围你就没有中国梦,然后你不突围就是死路一条,竞争对手又多,门槛又低,总之未来你也没有影响力。傅总,我记得你其实是在突围的对不对?
傅正刚:为什么我主张深耕,不是说我们没有进取心,而是我们突围回来了。
董中浪:这个太极打得好,我们已经绕出去又绕回来了,所有的事儿证明出去是对的,回来也是对的。
傅正刚:我们不是说深耕是平实的,而是以守为攻,方向不一样。我们现在往下走,不是往宽走。刚才陈总说,区域网络成本低、门槛低。错了,你走出去之后,风险更加大,成本更加高。现在行业总体干线运力过剩,而二级、三级市场需求量以后会变得更大。
董中浪:刚才傅总说出去了再回来,我深耕了。我还挺赞成他的观点。在自己家里面遇不到付老大(付长明)这样的高手,出去碰到王拥军一棒子就被打回来了,还有其它的高手等着呢,所以我觉得他说得非常的有道理。老范呢?
范立军:我觉得这个题目,本来并不是自相矛盾的,其实深耕是为了突围,突围也是为了深耕,是互为关系的一件事儿。一方面,你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深耕是必须的,深耕是突围的基础条件。随后,突围也是必须的,为什么呢?突围才会形成互为犄角的战略呼应,才能确保有对手威胁的情况下保证你的安全。
突围是战略性的选择,只有这个战略性的选择才能确保现有的安全。在网络当中我大力推荐中国物配,把区域性的网络索性向整个行业开发。区域小霸王也不能做得太小气,我们把自己开放处理,我们也不想挤掉谁,也不想做东方不败一统江湖,我们为这个行业做事儿,为自己留一个空间,留一条活路,做大佬做不到的事儿,他们做循环,我们不做循环。你一单到我这可以一步到位,我一单到你可以全部做到位,我们所有的网点就是一个公司。你有100条线可以在东北搞定,但是在华东搞不定。在华东我们愿意做这个点,这样的话市场上面就很多了。我们广大屌丝才有逆袭的机会,团结才是力量。
董中浪:老范的意思非常清楚,有第三条道路,更好的进攻是保守,更好的保守是进攻。你们这方怎么办呢?杨总你也得说点儿什么吧,你把沉痛的教训说给他们听。
杨 光:我不坚决突围,因为我们突围出去又回来了。我突围了三年,消耗了很大的精力,最终还是痛下决心回来深耕。
董中浪:我想问一下杨总,你突围的路途上被人黑了一棒,还是自己把自己的手脚给废了,受了多大的伤让你这么刻骨铭心?
杨 光:我认为现在的突围是一个模式的问题,我今天说点儿干货吧。受伤最深的是在三年以前,我们做了郑州到西安的线路,设定了一个卡班,第一个月还好,用了干线班车,用小车嘛,保证时效,自从我换了卡班之后,每个月8-15万,坚持了两年,然后换了很多种办法。后来呢,才想到回来。其实这一路上,我们解决了很多的难题,这个钱烧得不好受,成本压力也比较大。
董中浪:我理解,杨总是用血淋淋的事实教育你们。听来听去,大家说得有道理。首先他们都是小霸王。第二个,如果说有一个全国性的网络,有一个全国性的品牌,这个生意上档次了,规模效益出来了。这个我估计你们都是同意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怎么样走出去,能不能有一些什么好办法,让我们能够走得顺畅又能够把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又能够让我们少受伤。陈总,你们的发展非常快,你能不能介绍一下,首先,你当年突围的时候有没有受过伤?第二个,找到了什么办法让你的发展速度快起来。
陈风雨:突围,全国网络发展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难,我们也是搏杀过,我相信每一个企业不管有多大的成功,一定都受过伤。商桥突围的过程当中付出了非常大的成本,血淋淋的教训,但是我觉得只要能够熬过来,能够坚持,所有的痛苦都会过去。我们突围过程中面临几个问题:第一是资金,在目前环境下,我们甚至想到了不用花钱来解决突围的问题。第二是驱动力,如何建立平台和网点之间和客户之间的关系。解决了这几点,你外部突围,没有那么大风险,也不会那么难。商桥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广东省,上海区域整个框架结构的搭建,做到了200个网点,日吞吐量1千多吨。我觉得往前突围的过程当中,大家不要想那么多,只管往前闯。
董中浪:刘总你说两句反驳一下。
刘显付:陈总还是讲得有道理的,实际上每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有生命力。但是,第一要看大环境,现在这种机会相对的小。
第二要看所在区域,陈总在广东用三年的时间,做了一天1500吨,而且是长三角、珠三角。中国还有这么多的地区你用多少年来做?因为中国比较大,长三角,珠三角的业务形态、物流基础跟很多地方都不一样。就说西南吧,西南的基础肯定跟沿海不一样,西北更不用讲。所以,你简单地用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的物流环境来考量全国其它地方的物流环境,我觉得没有可比性的。
第三要看人和问题,我们在座的都是小霸王,要考虑清楚我们先天的基因。实际上你就是区域物流公司的基因,但是你非得做高大上的事情,是不行的。还有文化差异,广东话,四川话,我讲的普通话也不标准,你们还是能够听得懂,我全部用四川话讲的话,你们就听不懂。所以我的观点就是,陈总的模式是好的模式,要是前几年的话可能更好,但是在今天呢,可能就是不行。
董中浪:刘总,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就是说你生一个丫头的命,非要做小姐。这个是对着梅总说的。我要介绍一下梅总,梅总在华中做的非常好,但是梅总有一颗做大事儿的雄心,无论是人才还是管理方面都是看齐德邦、佳吉。梅总给刘总、杨总他们上一课。
未完待续……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