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供求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配送与连锁 >> 内容

终端配送的商业价值,可以再怎么挖掘
字号:T|T 2013年09月24日10:30     虎嗅网
  • 终端配送,简单的四个字,却蕴含百万级的就业,万亿级的商品流通。社会对终端配送的认识可能停留在配送速度、配送员等方面,认为终端配送的功能是送货,终端配送也缺乏学者和媒体的关注。但笔者认为终端配送的价值远远超过以上认知。

终端配送,简单的四个字,却蕴含百万级的就业,万亿级的商品流通。社会对终端配送的认识可能停留在配送速度、配送员等方面,认为终端配送的功能是送货,终端配送也缺乏学者和媒体的关注。但笔者认为终端配送的价值远远超过以上认知。

 

第一,终端配送是电商客户服务的基石。

 

电商行业发展初期,企业在资本的驱动下,会不遗余力的抢占市场份额,为市场占有率牺牲很多东西。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企业竞争最后的落脚点只会是技术水平和服务。零售行业有众多的业态,能通过“选址、选址还是选址”定义商圈;通过24小时开店和便利细分市场;营造卖场气氛,制造良好的购物氛围;还有面对面的导购等服务。但电商的服务很难做,因为电商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有视觉元素,顾客无法感受到企业的氛围。

 

电商没有与顾客接触的现实平台,而终端配送能够提供电商企业这种与顾客接触的机会,让顾客感受到被监视、被挖掘之外的服务。其实,笔者一直认为配送员是一个城市最熟悉的陌生人,最匆忙的身影。每一个足迹,每一张签收单就是电商服务的基础。电商企业应把终端配送作为一种服务的品牌来经营。

 

第二,终端配送优化的经济效益明显。

 

终端配送是十足的人力资源密集型,人多、事杂、不直接产生利润,还大大增加企业的成本。但也正是基于庞大的基数,终端配送一个小小的优化就能产生巨大的效益。

 

终端配送可认为由几个简单的动作构成:配送站取货、配送员移动、送货及签收。这些动作的优化都是集中于终端配送的作业中下游,并没有跳出终端配送的范围。笔者认为更好地优化是企业能在商品购买阶段,让更多商品在时间和空间集合起来。简而言之,让不同时间段、地理位置相近的顾客,在相同时间内到货。这种优化是从配送的上游对配送优化,把问题消灭在摇篮之中,优化的效果和难度都会增加。

 

第三,终端配送还与电商另外一个头疼的事直接关联,就是库存。如果企业加快终端配送的速度,加快流动速度,就能减少企业的库存。

 

如果将视野放得更长远,在电商模式下,终端配送不仅能影响商品的流出,还能影响到商品的流入。在制造企业中,有拉式订单管理和推式订单管理,前者是基于生成的订单来安排库存,后者是基于需求预测管理库存。前者有许多优秀的代表,如戴尔、丰田等。拉式订单生产模式至少需要三个条件:所有权和控制权的时间差、采集订单的难易程度和快速响应的供应商。

 

在实体零售行业,销售都是基于几亿的普通消费者;顾客购买商品后,就直接带走,企业只能基于预测来管理库存。而在电商时代,终端配送的存在,使得顾客购买商品和拥有商品有一个时间差;另外,顾客的订单非常容易获取。这就给拉式订单管理提供了机会,终端配送与订单管理系统的组合,能够让企业为顾客量身定做库存的平台,比如,从大类商品入手,在两个方面上发力:一,延长顾客的控制权和所有权的时间差;二,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

 

第四,笔者认为终端配送的最后一个意义在于他在全行业的唯一性。

 

在互联网之前,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城市的“扫街者”,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无遗漏的覆盖城市各个角落,入户传递各种信息。比如抄水表、送报纸。但互联网发展消灭了很多这种人力资源密集型行业,水表改为预售模式,报纸行业已经衰落。但同时互联网催生了终端配送这么一个城市“扫街者”。现在或者未来,只有终端配送行业能够实现城市的零遗落全覆盖。另外,配送员还有与市民交流、周期往返等天然优势。

 

不难设想这个唯一性的商业价值,最简单的,比如配送员熟悉小区情况、作业面积小,能多次统计校对,能统计城市住房空置率。另外,能否成为家政O2O的招聘专员?如果能将配送员设计成招聘专员,配送员每一次送货,就是企业一次宣传的机会。这是否是城市服务商的雏形了?

 

互联网经济消灭很多的服务业,也让人和人在虚拟世界交流。终端配送却是互联网时代催生的,与互联网精神格格不入的行业。价值在于稀缺性,如果把终端配送仅定位在送货,是否会在浪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