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运输航空(集团)公司生产 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运输航空公司43家,按不同类别划分:国有控股公司35家,民营和民营控股公司8家,全货运航空公司11家,中外合资航空公司16家,上市公司5家。 中航集团
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运输航空公司43家,按不同类别划分:国有控股公司35家,民营和民营控股公司8家,全货运航空公司11家,中外合资航空公司16家,上市公司5家。
中航集团完成飞行小时146.7万小时,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75.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23.2%,完成旅客运输量0.72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5.2%,完成货邮运输量180.1万吨,比上年增加28.0%。
东航集团完成飞行小时121.4万小时,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36.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24.0%,完成旅客运输量0.65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5.5%,完成货邮运输量164.8万吨,比上年增加20.6%。
南航集团完成飞行小时139.2万小时,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31.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30.2%,完成旅客运输量0.76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5.3%,完成货邮运输量111.7万吨,比上年增加29.6%。
海航集团完成飞行小时60.2万小时,完成运输总周转量57.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26.8%,完成旅客运输量0.31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5.4%,完成货邮运输量52.2万吨,比上年增加29.1%。
其他航空公司共完成飞行小时43.4万小时,完成运输总周转量39.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32.6%,完成旅客运输量0.23亿人次,比上年增加24.8%,完成货邮运输量54.2万吨,比上年增加30.6%。
二、通用航空[9]
1.作业时间
2010年,全行业完成通用航空生产作业飞行13.98万小时,比上年增长12.9 %。其中:工业航空作业完成 6.39万小时,比上年增长20.7%;农林业航空作业完成2.82万小时,比上年增长7.2%;其他通用航空作业完成 4.77万小时,比上年增长6.9%。
2.通用航空企业
截止2010年底,获得通用航空企业经营许可证的通用航空企业111家,其中,华北地区33家,中南地区22家,华东地区19家,东北地区15家,西南地区12家,西北地区6家,新疆地区4家。[10]
3.机队规模
2010年底,通用航空企业适航在册航空器总数达到1010架,其中教学训练用飞机202架。
三、运输效率、经济效益与运输收入水平
1.运输效率
2010年,全行业在册运输飞机平均日利用率为9.35小时,比上年提高0.11小时。其中,大中型飞机[11]平均日利用率为9.76小时,比上年提高0.18小时,小型飞机平均日利用率为5.15小时,比上年降低0.32 小时。2010年,正班客座率平均为80.2%,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
2010年,正班载运率平均为71.6%,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
表6 2010年正班客座率和正班载运率
指标 |
指标值 |
比上年增长:百分点 |
正班客座率 |
80.2% |
3.9 |
国内航线 |
81.0% |
3.5 |
其中:港澳台航线 |
74.9% |
6.6 |
国际航线 |
77.1% |
6.0 |
正班载运率 |
71.6% |
4.4 |
国内航线 |
72.4% |
3.5 |
其中:港澳台航线 |
63.7% |
6.2 |
国际航线 |
70.3% |
6.8 |
2.经济效益[12]
2010年,全行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115亿元,比上年增长37%,利润总额434亿元,比上年增加324亿元。其中,航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99亿元,比上年增长40%,利润总额351亿元,比上年增加294亿元;机场实现营业收入417亿元,比上年增长22%,利润总额51亿元,比上年增加18亿元;保障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99亿元,比上年增长37%,利润总额32亿元,比上年增加12亿元。
3.运输收入水平[13]
2010年,全行业运输收入水平为5.30元/吨公里,比上年增加0.53元/吨公里。其中国内航线(不含港澳台航线)6.28元/吨公里,比上年增加0.89元/吨公里;国际航线3.45元/吨公里,比上年增加0.16元/吨公里。
全行业客公里收入水平0.63元/客公里,比上年增加0.08元/客公里。其中,国内航线(不含港澳台航线)收入水平0.63元/客公里,比上年增加0.09元/客公里;国际航线收入水平0.59元/客公里,比上年增加0.07元/客公里。
全行业货邮运收入水平1.88元/吨公里,比上年增加 0.15 元/吨公里。其中:国内航线(不含港澳台航线)收入水平为2.02元/吨公里,比上年增加0.34元/吨公里;国际航线收入水平为1.77元/吨公里,比上年增加0.07元/吨公里。
四、航空安全与服务质量
1.航空安全
2010年,民航绝大多数运行单位安全形势平稳。全行业没有发生空防安全事故、重大航空地面事故和特大航空器维修事故。厦航、山东航、中货航等20家公司没有发生事故和事故征候。全年共发生一起特大航空运输事故。2010年严重事故征候万时率为0.033,比上年降低5.7%。
“十一五”期间民航累计完成运输飞行小时2033万小时,接近“十五”期间的两倍,运输飞行百万小时重大以上事故率为0.05,较“十五”期间降低了74%,明显好于世界平均水平。从2004年11月22日到2010年8月23日,运输航空连续安全飞行2102天、2150万小时,创造了我国民航有史以来最长的安全周期纪录。
2.航班正常率
2010年,主要航空公司计划航班188.8万班次,其中正常航班143.1万班次,不正常航班45.7万班次,航班正常率为75.8%。
2010年,中小航空公司计划航班26.0万班次,其中正常航班17.9万班次,不正常航班8.1万班次,航班正常率68.8%。
表7 2010年航班不正常原因分类统计
指标 |
占全部比例 |
比上年相比增减:百分点 |
主要航空公司航班不正常原因 |
100.0% |
|
其中:航空公司自身原因 |
41.1% |
-1.6 |
流量控制 |
27.6% |
4.8 |
天气原因 |
19.5% |
-3.5 |
其他 |
11.8% |
0.3 |
中小航空公司航班不正常原因 |
100.0% |
|
其中:航空公司自身原因 |
47.9% |
-6.9 |
流量控制 |
25.6% |
4.8 |
天气原因 |
18.0% |
1.2 |
其他 |
8.5% |
0.9 |
3.旅客投诉情况
2010年,民航局、各地区管理局、民航局消费者事务中心和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共受理航空消费者投诉1334件,其中有效投诉243件,无效投诉1091件。受理投诉总量比上年减少245件,下降15.5%,有效投诉量比上年减少153件,下降35.4%。
五、固定资产投资[14]
2010年,民航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646.5亿元,比上年增长8.7%。
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按系统划分如下:
1.机场建设
2010年,机场系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41.5亿元,比上年增长3.4%。重点建设项目19个,其中:上海虹桥机场扩建工程、阿里新机场、重庆江北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竣工;昆明新机场、合肥新机场、杭州萧山机场扩建工程、深圳宝安机场扩建工程、长沙黄花机场扩建工程、成都双流机场扩建工程、西安咸阳机场扩建工程等续建项目进展顺利;南京禄口机场、贵阳龙洞堡机场、拉萨贡嘎机场及西宁曹家堡机场的扩建工程开工建设。
2.空管建设
2010年,空管系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比上年减少37.9%。重点建设项目6个,其中:东部地区和西部航路雷达管制工程、成都区域管制中心、西安区域管制中心等多个续建项目进展顺利;沈阳区域管制中心、乌鲁木齐区域管制中心开工建设。
3.其他方面
2010年,民航其他系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6亿元,比上年增加36.0%。其中:民航信息系统建设投资28亿元,民航科研、教育系统投资18.9亿元,民航安全保卫系统投资1.3亿元,民航油料系统投资5.5亿元,民航机务维修系统投资0.5亿元,运输服务系统投资64.3亿元,公共设施系统投资13.3亿元,其他系统投资54.2亿元。
六、社会责任
1.应急保障
抢险救灾任务。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发生后,玉树机场于震后3小时内重新开放,8小时内首批救援人员抵达玉树,11小时内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抵达灾区一线,12小时内保障军、民航运送700多名救援人员和47吨救灾物资抵达玉树。同时民航局抽调具有高原性能的飞机和高原机场飞行经验的机组建立了西宁—玉树穿梭飞行运行机制,打通了抗震救灾空中通道,建立了联系地震灾区的空中生命线。在24天的时间里,玉树机场保障民航及军航救灾飞行485架次,运送救援人员17051人次,转运伤员2133人次,运送救灾物资2175吨。
赴海外紧急运输任务。2010年,民航圆满完成赴海地太子港紧急救援任务,赴智利圣地亚哥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任务,赴巴基斯坦救灾包机任务和赴吉尔吉斯斯坦撤侨任务等多项紧急运输任务。共执行包机近20架次,运送人员近2000人,物资近1000吨。
2.重大运输任务
2010年,圆满完成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等大型活动的航空运输保障任务。
3.节能减排
2010年,航空公司使用临时航线超过25万架次,缩短飞行距离1080万公里,节约航油消耗5.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3万吨。
开展“桥载设备替代APU”运行试点,全年节省航油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5万吨。
七、从业人员[15]
截至2010年底,全行业从业人员110万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57.1万人。
八、教育及科技
2010年,民航直属院校共招收学生15918人,其中:研究生550人,普通本专科生12091人,成人招生2500人,中专生777人。飞行、机务、空管三个民航特有专业计划招生6624人,占总招生计划的52.2%。“十一五”期间,累计安排飞行、机务、空管专业计划招生2.7万人,比“十五”期间增加1.7万人,增幅为170%。
2010年,民航直属院校在校生数达到48332人,其中:研究生1430人,普通本专科生38105人,成人招生5476人,中专生3321人。
2010年,民航直属院校共毕业学生1158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28人,普通本专科8169人,中专学生921人,成人学生2164人。
2010年,民航共评审验收科技成果68项,其中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获年度民航科技进步奖34项。
注释:
[1] 本公报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统计数据。公报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 运输航空各项数据为正式年报数据,部分统计数据与此前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如有出入,以本次公布数据为准。
[3]运输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涉及的数据均为国内航空公司承运的数据。
[4]旅客吞吐量:指报告期内进港(机场)和出港的旅客人数。
[5]东部地区是指山东、江苏、天津、浙江、海南、河北、福建、上海、北京和广东10省市;东北地区是指黑龙江、辽宁和吉林3省;中部地区是指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和山西6省;西部地区是指宁夏、陕西、云南、内蒙古、广西、甘肃、贵州、西藏、新疆、重庆、青海和四川12省(区、市)。
[6]货邮吞吐量:指报告期内货物和邮件的进出港数量。
[7]起降架次:指报告期内在机场进出港飞机的全部起飞和降落次数,起飞、降落各算一架次。
[8]排名根据初步统计结果。
[9]通航生产最终数据以2011年通用航空信息普查结果为准。
[10]通用航空企业地区分布按民航各地区管理局所辖区域划分。
[11]大中型飞机是指座级在100座以上的运输飞机,小型飞机是指座级在100座以下的运输飞机。
[12]经济效益涉及数据为财务快报数据,最终数据以财务年报数据为准。
[13]运输收入水平为民航财务快报数据,最终数据以财务年报数据为准。
[14]未含飞机和特种车辆购租等投资。
[15]最终数据以2010年民航行业人才统计结果为准。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