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 选
主要任务
(一)以物流枢纽和物流节点建设为重点,优化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根据全省四大物流枢纽的功能分工和杭州、宁波两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定位,依托杭州、宁波、义乌三个全省大通关试点城市条件,分类分层推进物流建设,优化全省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一是突出宁波—舟山港口物流枢纽建设,充分发挥保税港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等开放环境优势,积极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大宗商品物流和国际集装箱物流并重发展的国际枢纽港;二是加强杭州综合性物流枢纽建设,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电子商务之都和国际空港优势,强化以空港(保税)物流为特色、配送和快递物流为基础的物流体系建设,构建全省综合物流中心;三是推进金华—义乌内陆型物流枢纽建设,加快直通关建设,争取设立义乌B型保税物流中心,强化内陆口岸和区域中转联运物流中心功能,构建以“全球小商品集散中心”为特色的浙中物流枢纽;四是加快温州区域性物流枢纽建设,加快铁路、航空、港口物流基地等的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其联结长三角与海西经济区的区位特点,构建浙南闽北区域性物流枢纽。在加强四大物流枢纽建设基础上,推进嘉兴、湖州、绍兴、台州、衢州、丽水等区域性物流枢纽以及县域物流节点建设和发展。
依托不同层次的物流枢纽和物流节点,合理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在继续加强杭州空港物流园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物流园区、义乌物流园区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的同时,根据各地发展实际和物流网络建设的需要,再选择一批不同层级、不同规模、不同特色的物流园区,强化科学规划和协调推进,引导有序发展。
(二)以港口物流、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物流、城乡配送和快递物流发展为重点,构建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把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我省深水岸线长和沿海岛屿多、建港和储运条件好的优势,依托长三角及长江流域物流市场需求,抓住国际产业转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等契机,重点围绕大宗商品和国际集装箱两大物流业务体系,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以嘉兴港和温州港、台州港为两翼,着力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突出抓好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提高国际范围资源集聚整合能力,带动金融、信息以及其他配套服务跟进发展。充分发挥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和洋山保税港区等海关特别监管区优势,大力发展国际中转、仓储、贸易和加工增值服务,加快形成与上海港差异化、特色化协同发展格局,全力打造亚太地区大宗商品物流主要枢纽和我国国际集装箱物流重要枢纽。
围绕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需求打造物流支持系统。充分发挥市场大省优势,以专业市场集中仓储与货运配载物流需求为导向,以现有专业市场配载物流为基础,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和运营组织形式,促进专业市场转型提升和物流服务升级。充分发挥制造业块状集聚优势,在主要的产业集聚区块,加快建设以原辅材料采购和仓储金融质押为核心功能、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和提供生产资料集约采购服务为目的的第三方供应链物流平台,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供供应链管理和物流保障。
完善城乡配送基础物流网络。适应连锁经营业态发展需要,鼓励企业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在大中城市发展面向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协同配送物流服务。抓好杭州城市配送物流体系建设试点,解决配送中心、城市快递、配送车辆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等问题,提高城市配送的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邮政快递网络和交通运输部门小件快运网络基础作用,积极鼓励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网货配送与快递物流业务。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网货配送与快递物流中心网络,打造低成本和现代化的网货配送与快递物流服务公共平台,构建便捷高效、竞争有序、技术先进、服务优质的快递服务体系,推动全省快递物流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着力加强以农村货运站为主体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小件快运推广工作与乡村配送物流建设。完善药品、食品、鲜活农产品的冷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物流设施,提高药品、食品、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支持发展农资和农村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三)以分离发展、引进移植和整合提升为重点,加强物流市场主体建设。分离发展一批。鼓励工商企业按照分工协作原则,引导其剥离物流业务,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适时选取典型物流企业开展产业联动试点示范,做大做强一批专业化的物流企业。
引进移植一批。充分利用我省优越的物流发展条件,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产业加快转移的有利时机,面向境外引进一批国际著名物流企业;加强与央企等大企业合作,共同发展一批骨干物流企业。
整合提升一批。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加快资源整合、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引导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提升。
(四)以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和高新技术开发应用为重点,加快推进物流现代化进程。把物流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物流现代化的核心任务。重点要推动物流企业业务运营信息系统建设,支持通用信息模块软件和专业物流业务运营需要的物流信息软件开发推广。积极探索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包括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全省电子口岸大通关信息网络,以及道路、水运、铁路、航空等货运信息网络开发,提高物流公共信息服务能力。
把物流标准化建设作为推进物流现代化的基础工作。依托我省成熟物流企业制定相关服务标准和技术标准,力争成为国家级标准,扩大我省在国家物流通用基础类、物流技术类、物流信息类、物流管理类、物流服务类等领域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加快物流管理、技术和服务标准的推广,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物流计量、货物分类、物品标识、物流装备设施、工具器具、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等,提高物流的标准化程度。加快对现有仓储、转运设施和运输工具的标准化改造,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实施物流标准化服务示范工程,选择大型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
把物流高新技术开发应用作为推进物流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特种货物、大吨位厢式货车和甩挂运输等现代运输方式。大力推广集装技术和单元化装载技术,完善并推广物品编码体系,广泛应用条形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自动识别、标识技术以及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发展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和货物快速分拣技术,尤其要大力发展和应用物联网技术,全面提高物流运营效率。
(五)以深化改革开放为重点,着力改善物流业发展环境。积极争取宁波—舟山港分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优惠政策。加快口岸开放步伐,争取增加沿海港口开放口岸和内陆义乌等地航空开放口岸,不断拓展沿海保税港区及内陆口岸保税物流功能,争取设立中国(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以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为特色的保税港区。探索建立适应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网络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研究物流业税收政策、地价政策、物流金融创新和宁波—舟山港管理一体化方案,为“十二五”时期我省物流业大发展创造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