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

我会2006年总结与2007年要点
字号:T|T 2007年02月02日05:32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6年工作总结与2007年工作要点何 黎 明(2007年1月30日) 同志们: 下面,我受陆江会长的委托,代表联合会,对2006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2007年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2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6年工作总结与2007年工作要点
何 黎 明
(2007年1月30日)


同志们:
    下面,我受陆江会长的委托,代表联合会,对2006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2007年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2006年联合会主要工作回顾
    2006年,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在国家规划中得以确立,中国物流业获得稳定快速发展。社会物流总额预计同比增长17.1%,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17%,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稳定在18.5%左右。随着2005年底物流业全面开放,中国物流领域正在成为国外资本投资的热点。国内物流企业加速重组整合,加快做大做强。企业物流转移外包,与社会物流融合与渗透。物流管理与技术持续创新,向集约化和信息化发展。物流行业各项基础工作扎实推进,物流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我国物流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物流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为联合会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联合会的工作为推动物流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2006年,我们开拓创新,务实前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最近,联合会领导听取了秘书处各部室、各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汇报,代管协会和事业单位向联合会提交了年终工作总结。总的来说,各部门、各单位做了大量工作,我主要讲讲2006年有所突破和创新的几项重点工作。
    (一)调查研究取得了新的成果
    2006年,是联合会调研成果的“丰收年”。据不完全统计,联合会自主研究、委托研究和组织研究的课题完成近60件,参与研究的各方面专家超过400人,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一是由联合会主要领导牵头,完成了5个自选课题的调研任务。课题内容涉及制造业物流转型、物流信息化、民营物流发展、外资物流进入中国的影响和物流园区发展。这些课题的初步研究成果发布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如,《我国民营物流企业发展调查报告》在全面分析民营物流企业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把扶持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纳入物流产业政策体系,在税收、交通、金融、人力资源和网络建设等方面给民营物流企业创造公平、宽松环境的政策建议。再如,在《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的影响及其政策建议》中提出,必须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认识外资进入物流对我国整个产业链的影响。还有,《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调查报告》,首次发布了我国运营、在建和规划中物流园区的数量、地理分布、建设状态、基本类型、开发方式、建设主体、投资规模、赢利模式和政策环境等基本情况,为政府、企业和投资咨询机构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材料。
    二是完成了国家发改委、国资委、财政部、商务部、教育部等部门下达的13个委托研究课题。主要有:《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中国物流产业发展与GDP增长关系研究》《采购经理指数(PMI)与经济发展研究》《我国物流统计指标体系与统计调查组织实施研究》《中国现代商贸物流体系研究》《关于促进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财税政策研究》《中国农产品物流研究》《中国物流人才需求预测研究》《我国工业品超市发展现状与政策研究》《跨国采购的发展与我国制造业应对策略研究》《关于整合汽车物流运力资源的研究》《“十一五”时期我国能源市场供需前景研究》《行业协会政策环境研究》。参与组织这些课题研究的部门有:研究室、信息部、行业部、会展部、采购委、规划院等。
    三是首次设立了“中国物流学会研究课题”。为联合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研究力量,2006年首创学会年度课题计划制度,共确定58件列入当年计划。到年底,收到43个课题的结题报告。经专家评委评选,18个课题获奖。其中南开大学物流研究中心《我国第三方物流信用体系研究》,湖南物流研究中心《中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共同物流模式研究》和广州大学物流与运输研究中心《食品物流安全管理综合研究》等3个研究课题被列入商务部课题计划。
    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锻炼了自身研究能力,整合了社会研究力量,研究了行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提高了联合会为政府和行业服务的能力以及社会上的影响力。
    (二)为政府及有关方面服务有新的开拓
    通过这几年的工作,我会与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了比较好的服务关系。2006年,根据形势发展和政府部门的要求,为政府服务的项目有新的开拓和延伸。
    一是积极参与“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工作。参与了联席会议工作的总体策划、课题研究和工作总结,完成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会议、联络员会议和重点联系企业会议等会议纪要和报送国务院材料的起草工作及其他日常工作。协助联席会议完成了第二批物流企业税收改革试点的征集、核查和上报工作,163家税改企业名单已经上网公示。搜集、整理、提交了180家重点物流企业的简介和联系方式,为联席会议建立重点物流企业联系机制提供了依据。代表汽车物流企业,向联席会议提交了关于解决轿运车超标问题的建议,目前正在协调解决之中。
    二是与商务部建立了工作联系机制。在此框架内,协助商务部承办了首届中部贸易投资博览会现代流通与中部崛起高层论坛及跨国采购洽谈会,以及中国东盟物流博览会物流论坛。整理提交了《国内贸易“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外资进入我国物流行业的相关分析》《关于整顿和规范流通秩序的措施和建议》等材料。与商务部有关司局合作,完成了年度生产资料市场分析报告和《中日韩流通及物流联合报告书》的编辑出版工作。
    三是为财政部进行了系列服务。在完成委托课题《关于促进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财税政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专项政策建议。依据建议的内容,主持了中西部10个省区财政部门上报的50多个农村流通项目的评审工作,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已经下达有关单位。
    四是对多部门的综合信息服务。信息部先后为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资委等部委提供物流、生产资料、采购经理指数等方面的数据约2万条,分析报告近200份。网络部坚持每个工作日向国家发改委产业司报送物流与采购行业信息,全年共报送1000余条,有的已被转报国务院。
    五是协助教育部对物流教学工作的指导。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相继设立,两个秘书处都设在联合会。开创了专业教指委设在行业协会的先例,体现了联合会在物流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是开展了贸促会物流行业分会的工作。已经建立了通畅的联系渠道,并积极参加了贸促总会组织的重大活动。同时,利用贸促会平台,组织召开了物流分会会展工作座谈会。以贸促物流分会名义,首次参与举办了“2006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2006南宁中小企业出口商品展览会”。与韩国、美国、德国、俄罗斯达成了出国物流展览会合作项目;与英国励展集团达成合作举办“2007亚洲国际运输与物流博览会”的合作意向;开通了物流贸促网。我会沈进军同志被评为全国贸促系统2006年先进工作者。
    七是与海关系统合作。首次在上海联合举办了“口岸物流与海关通关改革论坛”。海关总署、海关学会领导以及各地海关的负责人与物流企业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八是与铁道部运输局积极沟通。先后两次与铁道部运输局领导沟通,了解全国汽车物流的总体情况,研究了今后铁路系统参与汽车物流业务的总体思路。
    九是参与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在天津召开的“建设现代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论坛”的组织策划以及专家邀请工作。陆江会长在这次论坛的主题演讲,得到主办单位和参会代表高度评价。
    十是加强与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联系。利用联席会议的平台,向各成员单位发送相关资料,邀请参加我会活动。今年1月12日召开的“2007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暨第13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就有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公安部、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质检总局等8家政府部门的代表参加。
    十一是向地方政府物流主管部门延伸服务。全年向地方各级物流主管部门发送《现代物流报》《中国物流与采购》《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通讯》《中物联参阅》等文件和书报刊1万余份,发送电子邮件近1万个,提供各种咨询近1000次。通过这些服务,许多省区市物流工作主管部门与我会建立了良好关系。目前,这种服务关系正在向地市县延伸。
    (三)行业基础工作有新的提升
    一是物流统计工作。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关于组织实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的通知》,我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制度正式建立。坚持定期调查与发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加强推广、宣传与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了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针对公路货运市场的需要,联合会和汇通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次联合发布了“全国普通货物公路运价指数”,并已形成定期发布制度。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支持下,先后组织了全国物流统计工作会议和10省市物流统计座谈与培训,并直接参与帮助个别地方政府的物流统计核算工作,积极推动地方物流统计工作快速起步。去年年初,国家统计局致函我会,对我们所做的物流统计工作给予专门表扬。
    二是物流标准化工作。依据《物流标准2005—2010年发展规划》,分两批向国家标准委申报了55项物流标准项目。重点安排的4项基础性标准项目《物流术语》《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联运通用平托盘 主要尺寸及公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