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8年主要工作及2009年工作思路
字号:T|T 2009年02月02日11:38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8年主要工作

及2009年工作思路

崔忠付

(2009年1月14日)

 

同志们:

    下面,我代表联合会对2008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2009年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2008年联合会主要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既经历了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的考验,又收获了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神七成功发射的喜悦。我们既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又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我国物流业经受住了考验,据初步测算,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将达88.82万亿元,同比增长18.1%,增幅比上年下降8.1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完成约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增幅比上年下降5.7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约为5.21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增幅比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紧密结合行业发展的实际,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在推动物流与采购行业改革发展、为企业服务、行业服务、为政府服务中,不断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代管协会和事业单位,积极深化改革并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服务模式,各项工作都有比较大的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足行业公共服务,创新和拓展服务品牌

    行业公共服务,既包括行业基础建设,也包括行业公众普遍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行业协会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行业提供公共服务。因此,联合会成立八年来,从抓行业基础建设,到为行业提供公共服务,不断创新和拓展公共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了物流与采购行业的发展。特别是2008年,行业公共服务又有新的突破。主要有:

    一是隆重举办物流行业和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2008年正值改革开放30 周年,同时也是我国物流业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壮大的30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组织开展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的精神,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经组织评定,授予16家物流企业“中国物流改革开放30年旗帜企业”荣誉称号;授予20家生产资料流通企业“中国生产资料流通改革开放30年杰出企业”荣誉称号;授予17名同志“中国物流改革开放30年突出贡献人物”荣誉称号;同时评选并向社会发布了20件“中国物流改革开放30年重大事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于11月28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物流行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和“全国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原中顾委常委袁宝华、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王忠禹、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发表书面讲话。来自全国物流行业和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的6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对授予荣誉称号的先进企业和突出贡献人物进行了表彰。陆江会长代表联合会对物流行业和生产资料流通行业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进行了高度概括,在业界引起重大反响。这一系列纪念活动进一步树立了联合会在行业的地位,对提高行业凝聚力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是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积极反映企业诉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外物流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在带来先进理念、技术和资金的同时,也给我国物流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安全也将带来影响。为应对外国企业对我国物流产业带来的不利影响,2008年7月份,联合会与商务部共同建立了物流产业安全损害预警系统,制定了科学的信息采集、统计、分析方法。物流产业安全损害预警机制的建立,得到了广大企业的积极响应。目前我们已正式受理部分快递企业对个别外资快递企业采取逆市大幅降价等手段,造成国内快递企业经营困难的投诉,约见并与外资快递物流企业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在不久前由联合会起草的物流产业安全形势报告上,张德江、王岐山两位副总理就此专门批示。 

    三是企业评级认证有较大突破。随着我国物流企业不断改革发展和管理水平、经营能力的提升,联合会按照国家标准,2008年进行了第六批和第七批A级物流企业评估,共评定A级物流企业153家。截至目前,已向社会正式公告了七批共370 家A级企业。按照《物流企业信用评级管理办法》,联合会经严格评审,2008年评出了31家物流A级信用企业。截至目前共评出66家A级信用企业并全部建立了基础信息数据库。根据《中国物流示范基地、中国物流实验基地评审验收办法》,2008年评出7家物流企业为中国物流示范基地和中国物流实验基地。截止目前,已评出基地企业45家。

    四是会议会展在行业的影响进一步扩大。2008年,以联合会为主主办的会议、论坛、展会,坚持改革创新。中国物流企业年会首次与地方省级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并首次开设分论坛,参会人数超过600人,规模和影响都达到历届之最。中国物流学术年会首次提出“产学研结合、国内外交流”,来自国际采购联盟、东北亚物流学会等国际组织和12个国家、地区的近600位代表出席,19场专题分论坛精彩纷呈,使这一传统品牌活动开始走向国际。首届物流科技创新大会的举办,对推动物流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产生深远影响。每年一次的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已经成为业界探寻最新政策坐标,把脉最新市场走向而备受瞩目的重要会议。由联合会主办的2008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展览面积、参展企业数量等均超过前八届。

    五是行业基础建设不断完善。2008年,物流统计工作在重新修订完善《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提高统计和分析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向省市推广,目前已有22个省区市开展了物流统计核算工作。由联合会统计发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最早反映了中国经济的收缩趋势和市场走向,引起全球450多位著名经济专家和国内多家主流新闻媒体的关注。2008年正式投入运行的全国生产资料市场监测预警系统,最先监测到PPI下行的征兆,得到、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务院研究室等政府部门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高度关注,多次派人来我会沟通市场变化情况。

    物流标准工作继续向专业领域拓展,一大批国家标准如《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要求》、《多式联运服务质量要求》、《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采购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冷藏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已完成编制工作。全国物流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六个分技术委员会已经国家标准委批准组建,为下一步物流标准的大面积制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物流教育培训认证工作更加注重规范运作和质量提高。目前全国已有308所本科院校、近600所高等职业学校和1000多所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物流专业,在校学生突破60万人。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已有10.2万人参加,其中6.1万人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了高级物流师、物流师或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联合会的认证在社会上已树立起权威品牌形象,不但在大陆地区影响日渐扩大,也吸引了港台地区专业机构的关注。2008年分别有香港和台湾的机构申请了采购师和ITC培训资质,受到国务院台办的高度评价。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目前已评出获奖项目92项,其中一等奖16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44项。为行业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

     六是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针对物流企业重复纳税问题,2008年,由联合会向会员企业广泛征集资料,组织专家论证,向国家发改委和税务总局汇报推荐并经批准,有184家物流企业纳入税收试点。到目前,我国已有4批共392家试点物流企业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针对中小物流企业融资难问题,利用联合会和国家开发银行合作机制,多次邀请开发行主管部门同志参加联合会有关活动和深入企业调研,争取贷款支持,目前已有实质性突破。

    七是学术研究和规划咨询水平再上新台阶。中国物流学会全年发展个人会员455名,会员总数已有1018名;征集参评论文605篇,评选出224篇获奖论文;征集课题报告103个,评选出51个获奖课题;征集“物华图书奖”参评图书55部,24部获奖;命名29家单位为首批“中国物流产学研基地”;聘任了第二批“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41名。正式出版了《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7-2008)》(蓝皮书)、《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2008)》(黄皮书)、《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2008-2009)》(红皮书)三本书。规划咨询2008年实现了三大突破,即“突破单一区域规划,开展跨国合作区规划”、“突破单一靠平台引业务,实现以服务创市场”、“突破单一服务内容,发展业务链全面服务”。

     八是生产资料流通服务有新进展。联合会在加强生产资料流通服务力量的基础上,2008年分别深入数十家企业、院校和代管协会调研,掌握行业发展动态;组织召开第五次全国重点批发市场总裁联席会议,表彰“推进流通现代化重点联系批发市场”和“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改革开放30年杰出企业家”;完成了《生产资料流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课题报告和首部《中国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受到业界的关注与好评。

     九是采购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联合会采购服务经过3年艰苦开拓,已逐步形成服务体系框架,主要包括:1.中国采购发展报告和采购调查体系的建设。为了推动我国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发展,加快我国制造业、流通业现代化进程,2008年,联合会组织近50位专家、研究机构和企业界精英共同编写出版了《<

热点专题

 频道参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