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

何黎明副会长兼秘书长在2004年秘书处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
字号:T|T 2005年02月01日11:20     研究室
  • 同志们:下面,我代表联合会对2004年秘书处工作进行总结,对2005年的工作重点提出基本思路,并对秘书处的工作提出一些要求。一、联合会一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2004年,我国物流与采购领域深入务实发展,现代物流的产?
同志们:下面,我代表联合会对2004年秘书处工作进行总结,对2005年的工作重点提出基本思路,并对秘书处的工作提出一些要求。一、联合会一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2004年,我国物流与采购领域深入务实发展,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和行业形态开始显现;联合会的相关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光荣称号。过去的一年,我们的品牌项目继续推进,基础工作有所突破,运行模式保持稳定,对外影响进一步扩大。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努力完成委托交办事项,积极为政府有关部门当好参谋助手过去的一年,我们在为政府服务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出台《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是联合会参与全国政协专题调研和国家有关部门政策制定的结果。之后,我们利用举办会议、活动的机会和主办的刊物、网站以及联系媒体,对九部委《意见》做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根据《意见》提出的精神,联合会参加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13个政府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组成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目前,我们正在按照发改委的安排,积极参与将在今年春天召开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会议”的筹备工作。受国家发改委的委托,联合会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承担了《中国物流发展规划》的讨论和起草工作。目前,这个规划已纳入全国“十一五”重点专项规划。联合会参与协办了国家发改委主办的“中美现代物流研讨会”,商务部主办的“中国现代物流发展与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国际服务业大会”等。以研究室和科技信息部为主先后完成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委托课题《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和政策研究》、《物流成本与宏观经济的研究》,国资委委托课题《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研究》、《我国物流标准化需求分析与建议》的研究。受商务部委托,生资委完成了《中国二手车市场发展研究》和《二手车交易规范》两个课题,以及《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起草工作;参加了由商务部等9部委组织的汽车市场联合整治督查工作;协助国家工商总局制定二手车交易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示范合同;协助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二手车交易发票;协助公安部确定二手车交易转移登记凭证。行业事务部配合商务部做好重点联系商品交易市场的申报工作,对33家市场申报的书面材料,进行了初审、汇总和申报。科技信息部在生产资料市场分析研究方面,提供的数据和观点,受到有关部门、重要媒体和高层领导重视,被温家宝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薄熙来部长在商务工作会议上引用。(二)狠抓基础工作,促进物流行业的形成与发展一是物流标准化工作取得新成绩。标准化工作部组织各方面专家,提出了急需制、修订的300多项物流标准,形成了《物流标准体系表》,起草了《我国物流标准发展规划》。在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的制定工作,并在北京、上海、浙江和广州开展了物流企业综合评估的试点。此外,还完成了《库存商品融资作业规范》等4个国家标准和2个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开展了国家标准和计划项目的清理工作,物流标准的学术研究和国际合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二是物流统计工作有新的进展。科技信息部在搞好传统生产资料统计工作的同时,社会物流统计与核算体系通过专家评审,已经形成制度;宏观物流统计与核算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基本实现按季度统计。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社会物流统计制度核算表式(试行)〉的通知》,明确这项工作委托我会承担。联合会与国家统计局合作开展的采购经理指数调查工作也已启动,2005年起投入试运行。三是物流科技工作继续推进。由我会组织专家学者起草的物流科技发展规划,已经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已进行到第二届,物流科技评审和物流信息化优秀案例评选工作有所提升。积极开展物流科技成果鉴定,组织了物流科技项目申报和研发工作。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创立的“宝供物流奖”,从2004年起纳入“光华科技基金会中国物流发展专项基金”,由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每两年出资100万元,专项用于“宝供物流奖”,首次评奖和颁奖工作已经完成。应该说,物流标准化、物流统计制度以及物流科技工作的全面推进,正在成为中国物流行业形成的重要标志。(三)对实践的指导和推动力度加大,增强了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一是继续开展“中国物流示范基地”和“中国物流实验基地”的评审命名工作。2004年度经过评审,命名中海集团物流有限公司、南方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宅急送快运有限公司为 “中国物流示范基地”;中铁现代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有限公司为 “中国物流实验基地”。这项工作自2001年开展以来,联合会命名的两个“基地”已有18家,其中“示范基地”6家、“实验基地”12家。二是物流规划与咨询服务。在物流规划院组织下,北京平谷区、山东潍坊和广西柳州思博尔公司物流规划项目已经完成并通过评审,开滦集团的项目将在本月完成。与安徽省宿州市计委、中国造币总公司和义乌小商品配送中心等政府和企业的十几个物流规划项目进行了洽谈,其中部分项目已经基本落实。三是办好品牌展会。会展部在国际合作部等部门配合下,与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合作的“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成功举办,同期还召开了“中国托盘标准化暨托盘公用系统建设讲座暨研讨会”。完成了第七届中国(广州)国际物流展览会、第四届大京九农副产品交易会、2004年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应做的工作。四是从具体行业入手,开拓服务领域。由行业部牵头,在广州召开了有9家重点国有物资企业参加的“重点国有物资企业座谈会”。会领导分别参加了华北地区、西南地区等物资企业座谈会。科技信息部定期举行钢材形势分析会,发布生产资料市场信息。汽车物流分会应广大汽车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的要求,于5月18日成立。分会成立后召开了第二次理事会,专门研究轿车运力资源整合的工作及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问题。完成了《乘用车运输服务规范》行业标准的编制任务,正在组织《轿车运输设备标准》(第二稿)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开展了“城市物流推荐用车”的试点工作。前不久,首次召开了城市物流推荐用车专家评价会。作为支持单位,协助组织召开了“2004中国国际汽车物流与供应链研讨会”。(四)各种会议、活动按计划举办,品牌效应逐步发挥年初,联合会制定了全年论坛和会议工作计划。到年底,这个计划基本完成,几个品牌项目取得较好效果。如,“第八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与“第二次全国城市物流园区交流研讨会”在杭州合并举办, 300多人聚集一堂,研究探讨我国物流园区发展模式及存在的问题。“第九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年底前在北京举行,并集中组织了“第二届中国物流与采购好新闻”、“2004年中国物流与采购科学技术奖”、“2004年物流信息化优秀案例”以及“中国物流发展专项基金宝供物流奖”颁奖仪式、“2004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行业10件大事”评选发布、2004年“中国物流示范基地”和“中国物流实验基地”授牌仪式等6项专题活动。 “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暨一届二次理事会”的召开,是前两届的延续,共收到论文322篇,其中108篇获奖。2003年创办的“中国物流企业家论坛暨中国物流企业年会”,去年举办了第二届,有500多人到会,并套开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三届二次理事会。“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地区物流合作与发展大会”已连续3年举办,来自内地、香港、台湾和澳门地区的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了会议。“200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物流发展论坛暨商贸洽谈会”也取得了较好效果。(五)物流人才教育培训进展很快,学科体系建设开始起步一是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取得突破。这项工作自2003年11月开展以来,已在全国26个省区市设置了112个培训点和28家考试中心,共有14000人参加了培训,其中1万人取得物流师或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在相对混乱的物流培训认证市场上起到了规范作用,影响日益扩大。国务院学位办物流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动与我们联系,探讨高级物流师与物流工程硕士教育和认证如何有机的结合问题,并已确定实施方案。国家主管部门也对认证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是我国物流培训市场的核心认证体系。二是配合教育部开展我国物流学科体系建设。培训部的同志多次走访教育部有关司局、处室,倡议创建物流学科体系,与政府部门取得共识。召开了有全国20所院校领导和物流骨干教师、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专业人员和物流专家参加的研讨会,初步形成了中、高等职业院校现代物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基础框架。正在与教育部共同制定《高职高专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三是举办物流教育专业会议。去年8月,教育部与联合会在成都共同举办了“第四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培训部负责具体组织承办。来自国内及韩国、新加坡和香港地区的73所高等院校及18所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共计140余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后,又与教育部高教司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高校物流专业教学骨干师资培训班,来自全国112所高校的165位骨干教师参加了培训。四是国际培训认证项目出现良好开端。ITC认证项目在2004年举办了第二期师资培训班,有40多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中英语水平较高、综合素质突出的5名学员免费参加了12月中下旬在柬埔寨举办的ITC国际研讨班。目前,ITC教材已交付印刷,项目实施方案也已拟出,即可进入操作阶段。五是多方开拓人员交流渠道。与日本海外技术研修者协会沟通,争取到由日方提供资金支持,分四批选派国内物流企业管理人员和部分院校优秀教师赴日本进行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修活动。与该协会及日本能率协会共同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期物流案例培训班,从日本聘请物流专家,来华主持培训,全国各地40多人参加了培训。培训部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我国企业供应链现状调查》和《高等院校开设物流专业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