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锁药店药学品类管理不同于快销品的超市品类管理,这里有两点不同:一是药品是特殊商品;二是药品是预防、治疗疾病的。也因此得出药店业的采购与超市业采购是有明显差异的,如果照搬、照抄超市业的品类管理,势必走入药店药学品类管理的误区。而当下在连锁药店如何解决药品、非药品采购与零售门店运营管理的衔接?如何搭建连锁药店采购组织?连锁药店采购技术如何提升?如何梳理采购作业流程?如何提高动销率降低缺货率?药品商品化开发与采购资源如何合理配置?连锁药店采购如何指导门店销售操作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药店业……
连锁药店药学品类管理不同于快销品的超市品类管理,这里有两点不同:一是药品是特殊商品;二是药品是预防、治疗疾病的。也因此得出药店业的采购与超市业采购是有明显差异的,如果照搬、照抄超市业的品类管理,势必走入药店药学品类管理的误区。而当下在连锁药店如何解决药品、非药品采购与零售门店运营管理的衔接?如何搭建连锁药店采购组织?连锁药店采购技术如何提升?如何梳理采购作业流程?如何提高动销率降低缺货率?药品商品化开发与采购资源如何合理配置?连锁药店采购如何指导门店销售操作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药店业……
根据商圈结构、消费结构、商品结构的不同,按照市场竞争情况,可以把药店分为以下几个业态。一是标准药品超市型:药品齐全且以药学服务见长;二是社区便利店型:常用药品、部分生活用品、日化洗涤等用品齐全;三是药诊店:即药店中包含西医诊所,以及中医养生馆与常用药品和特殊用药结合的药店;四是药妆店:即常用药品与品牌化妆品的店中店类型;五是专业特色店,如专门销售抗肿瘤药等;六是大健康型药店:常用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中药饮片、烟酒糖茶、日化洗涤,以及健康服务咨询。药店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导致了多重业态药店的共存,但也因为各地地域条件、人文政策、消费习惯有差异,竞争者的经营特色透过陈列体现各自的品类特色,自然其采购管理技术要求也有所不同。
从疾病的角度思考药品分类
提升采购管理技术也是实施药店药学品类管理的关键技术之一。一家连锁药店的采购基础是消费者数据与品类数据分析,这里包括例行的品类数据分析,也包括常见病种的品类分析,以及品类组合策略分析,缺货品项的引进,零毛利、负毛利品项调整,以及周、月、季的同比、环比趋势图分析。但从药学品类角度应该是采购分类、商品品类、营运客类的辩证统一,也就是要在总部和门店实行既有联系又不完全等同的商品策略。
连锁药店的采购思维是:商品定位→商品结构→商品分类→商品组织表→商品组合,这都是连锁店总部应该处理的事情;而门店商品思维是:门店的定位→商品结构→商品组织表→商品陈列图→商品位置图,这都是营业必须做的事情。商品整合营销工作与商品在店的布局与指标和陈列架的促销标,应该是营业与策划和采购单位共同携手完成。笔者走访过国内百强连锁药店中的一些大中型连锁药店,发现带有普遍性的许多问题,例如陈列货架的不适当,照搬超市货架,营业场所药品、非药品的分类指示牌以及指针系统混乱,等等,主要是逻辑思路出了问题。诸如保健食品的分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保健食品的分类标识,由原来的27个类别,减少为18个类别,分别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降低血脂、有助于降低血糖、有助于改善睡眠、抗氧化、有助于缓解运动疲劳、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有助于增加骨密度、有助于改善缺铁性贫血、有助于改善记忆、清咽、有助于提高缺氧耐受力、有助于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危害、有助于排铅、有助于泌乳、有助于缓解视疲劳、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有助于促进面部皮肤健康。这样的分类就要求采购从疾病的角度来思考,如何把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从纵向的深度走向横向的联合。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药店转型时期应重新对药店品类进行细分,可以分为八个大类:中西成药、中药饮片、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美容护理、医疗器械、母婴用品、日化洗涤,然后是中分类和小分类。但因为国内连锁药店每个药品编码不同,导致采购在进行分类时出现微机系统分类树与门店陈列不一致,编码大多在八位数,这远远不能适应连锁药店业的发展需求。所以笔者建议,可以参考药品批准文号、药品监督管理码等规范每一个药品的编码,以利于采购分类管理技术的提升。
药品采购应源于顾客需求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一些从事软件研发的互联网公司,也借品类管理大行其道。不可否认,微机管理技术已经超越了药店业的实际发展,但终究只是借用超市品类管理思维来思考连锁药店的问题,总是有局限性的。比如业界流传的“啤酒加尿布”的案例,就是不能把感冒药与胃肠皮肤类药物联合施治而相提并论,其所谓的购物篮分析是带有偏向性和局限性的。其重点不可否认的是顾客购药行为分析经典,但用药是有指证的,否则就是滥用,不仅仅误导消费者,更严重的是误导店员销售,轻者延误病情,重者则是“谋财害命”。话虽严重些,但作为一名药学技术人员,应该思考顾客的病症,就拿所谓的“膏方节”来说,如果没有中医诊治就擅自应用所谓的滋补膏方,是不可以的。
也由此得出,采购应源于顾客需求,也就是药店的客类管理。固然客类管理是超市业的习惯用词,但从药品的商品角度思考就不一样了。什么病就用什么药,一种病可以用多种药物治疗,一种药物也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这就是辩证统一。可以按照常见病种来设计多种用药方案,依据进店顾客的不同症状,依据药理组合,最好商品组合、价格组合、毛利组合,从而将不同的商品依据其预防、治疗、保健的核心病种结合不同的购买人群进行再整合,并按其一定周期内效益评估结果给予排序,并规划品牌策略、价格策略、毛利策略,以推进优势品类持续发展。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