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供求
首页 >> 学术研究 >> 企业案例 >> 物流管理 >> 内容

莱钢:钢铁物流管理得当带来降本增效
字号:T|T 2013年01月14日14:42     中国钢铁现货网
  • 莱钢的管理者意识到了物流的重要性,将强化供应链管理作为成本改善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在物流方面确定了“集中职能、强化统一管理、在更为精细化的管控中降低整体物流成本”的思路。

2008年并入山钢集团的莱钢,曾经是全国十大钢之一。现在,本部钢铁主业已经具备1200万吨钢的产能。

 

据2011年全年初步统计,莱钢输入和输出各种原燃料、辅料、成品钢材和固体废弃物等物流量5388万吨,物流费用达到39.9亿元。

 

莱钢的管理者意识到了物流的重要性,将强化供应链管理作为成本改善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在物流方面确定了“集中职能、强化统一管理、在更为精细化的管控中降低整体物流成本”的思路。

 

2011年年底,莱钢对物流系统进行了整合,成立了物流中心,对部分物流资源进行集中管控,近一年来成效明显。

 

首先,莱钢确立了“全方位物流、全流程管控、全过程降本”的“三全”原则和“保生产顺行、保销售顺畅、保客户满意、保降本增效”的“四保”理念,突出优化和均衡,物流费用大大节约,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其次,莱钢对进口矿实施全流程系统管控,加强对进口矿港口装车、过磅及厂内过磅数据的比对、分析和纠偏。综合亏耗降至0.74%,比计划亏耗1%显著降低。

 

再次,莱钢在出口钢材集港和进口矿进厂运输中推行双程配载模式,汽运价格平均下调5~6元/吨;优化港口和运输资源配置,合理安排船舶靠港,船舶滞期费和港口管理费有效的降低。

 

最后,莱钢建立了开单与车辆配载协调机制,积极研究钢材装载加固方案,建立市场化的汽运动态定价机制,运价平均下浮了15%以上,降低了客户的运输成本,促进了钢材销售。

 

但是,由于新机制运行时间较短,莱钢的物流也存在财务核算体系和评价考核体系滞后,物流服务意识不够,由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的观念还未树立起来,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大物流的格局还未形成等诸多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