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宁波—舟山港拥有优良的港口条件,如何发挥其港口优势,促进港口物流发展进而带动两市的经济发展,已成为两市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对宁波—舟山港合并后的运营现状进行阐述,并进行SWOT分析,找到
摘 要:宁波—舟山港拥有优良的港口条件,如何发挥其港口优势,促进港口物流发展进而带动两市的经济发展,已成为两市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对宁波—舟山港合并后的运营现状进行阐述,并进行SWOT分析,找到港口物流发展的突破口,提出宁波—舟山港的发展策略:一是要解决好内部整合规划利益问题,二是要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服务竞争力;三是要提高口岸信息化水平,四是整合长江港口、周边小海港,扩大经济腹地,五是区港联动,为货物通关提供便捷。
关键词:宁波—舟山港 港口物流 发展策略
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稀缺节点,其功能也在不断拓宽,并朝着全方位增值服务方向的现代物流发展,港口物流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被提出。港口物流活动是整个物流系统中的一部分,是指以港口仓储服务为主要表现形式,整合了仓储、内陆运输、货运代理、拆装箱、装卸搬运、包装、加工以及信息处理等功能的服务。港口物流的发展对发展物流产业,乃至国民经济都是至关重要的。
宁波、舟山两港本属一个水域,就其自然属性应该是一个港口,并且两港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经常共用一些航道和锚地。但长期以来,由于受行政区划的限制,两港浪费了不少资源和优势。经交通部批准“宁波—舟山港”名称于2006年1月正式启用,宁波—舟山港管理委员会也正式挂牌成立。宁波—舟山港已形成了一定的港口物流基础,为一体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8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跻身全球港口前三位,集装箱吞吐量跨入全球十大集箱港口之列。但其一体化的步伐推进的仍比较缓慢。
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的SWOT分析
1.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的优势
1)互补优势
宁波虽然有资金和深厚的港口开发技术,但这几年宁波自身的深水岸线资源已经基本开发完毕,而舟山的情况则相反,舟山拥有优良的深水岸线资源。宁波—舟山港可以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港口结构、功能定位和布局,有序开发,合理利用港口资源。
2)品牌优势
宁波—舟山港的一体化开发将大大增强宁波—舟山港的品牌优势。今后,宁波—舟山港将以统一形象参与国内外航运市场的竞争与合作,它的最终目标是发展成为世界特大型港口和现代化的集装箱远洋干线港。
3)不可替代性优势
江西东部、福建北部的物流很多都要通过宁波—舟山港集疏,而浙江的进出口货物更需要取道宁波—舟山港。随着宁波、舟山的港、岛、桥、路等的联动开发和资源整合,大港口、大物流、大通道将是一个大的趋势。这将有利于宁波交通枢纽地位的形成和港口腹地范围、集疏能力的增强,它的不可替代性优势将更加显著。
2.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的劣势
1)港口间存在利益纠葛
这首先表现为两港合并的法律问题。按照《港口法》中规定的“一市一港”原则,宁波不能拥有两个港口,而舟山港和宁波港又分属两市,所以一体化实际上跟现行法律并不一致。其次,把港口一体化落到实处时将会碰到诸如海事、商检、海关等港口部门合并、协调等体制问题。
2)港口管理需要磨合沟通
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不可避免的面临港口管理的地域范围扩张、管理内容增多和人员复杂等问题。虽然宁波—舟山港管理委员会在港口的规划管理、深水岸线的有序开发和港口的生产经营秩序等方面进行具体负责。但委员会的作用能否有效发挥,还有待验证。
3)港口的集疏能力较差和腹地不足
虽然对杭交通比较畅通,甬台温、甬金衢高速公路、杭州湾大桥等工程已经完工,但宁波—舟山港的集疏运能力仍有待加强。此外宁波—舟山港存在着的腹地不足问题,在大小洋山港、温州港等的竞争和打压下,显得更加突出。
4)物流联盟程度低
港口物流的信息系统利用率不高。各港口物流业基本上处在无序竞争状态,码头前方装卸与后方仓储、运输不协调。尤其是后方仓储,运输业规模小,多数仍为粗放式经营,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较为落后。
5)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宁波—舟山港,特别是原舟山港,物流专业人才极其匮乏,而且普遍缺乏现代物流意识,这同时导致了专业化物流服务方式有限,港口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善待提高。
3.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的外部机遇
中国经济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经济持续性发展,带动了长三角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量的不断放大,这将有力促进宁波—舟山港的发展。宁波—舟山港正努力构筑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外港,成为东北亚港口枢纽、物流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湾跨海大桥有利于大幅度拓展宁波—舟山港物流集疏运腹地向浙北、苏南、乃至整个长江流域扩展。2007年改造完毕的500 t级杭甬运河航道,使宁波—舟山港腹地由以宁波地区为主进一步扩大到浙江省内除温州、台州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大大增强宁波—舟山港的水路疏运能力,降低上述地区与宁波间的物流成本。
4.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的外部威胁
1)长三角港口的竞争加剧
目前上海港正在全力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与宁波—舟山港相比,它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航线众多,航班密集,并且港口实施齐全,集装箱运输业基础较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专用物流信息网络开始建立。2005年12月洋山港的开埠更使上海港如虎添翼。而江苏省则把岸线资源整合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一批新的港口发展规划正在被提上议事日程。长三角港口竞争加剧的事实已成为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的一大外部威胁。
2)东部沿海各港口腹地资源争夺激烈
宁波—舟山港的南面主要是福建沿海码头和深圳等广东各港口。它们和宁波—舟山港的长远腹地如湘、赣等地是相重叠的。而宁波—舟山港的另一长远腹地——长江流域乃至整个西部地区早已是苏、沪和长江以北连云港、乃至华北各港口的“势力范围”,宁波—舟山港难以轻易抢去其手中的资源。
3)东北亚港口竞争和枢纽地位争夺
韩国的釜山、中国台湾的高雄港等将是宁波—舟山港的主要竞争对手。它们的中转箱柜大多来源于中国大陆。虽然釜山、高雄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有放缓的趋势,高雄港更是在2005年出现了14年未有的负增长,但它们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对长三角港口群和宁波—舟山港造成巨大的威胁。
宁波—舟山港港口物流发展策略探讨
1.解决好内部整合规划问题
在港口开发建设、临港产业发展上,宁波拥有经济实力、技术、产业发展、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舟山则拥有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优势。双方完全可以通过优势互补,达到双赢的目标。宁波—舟山港的一体化发展,涉及到行政区划、港口管理体制、财政税收渠道和地方经济利益等方面。在推进港口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必须统筹考虑两市的利益分享,充分调动双方参与港口开发的积极性。
2.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服务竞争力
从某种角度看,港口和航运企业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港航联盟能使港口实现仅凭自身实力难以达到的效率和规模。宁波—舟山港可选择与其关系良好且实力强大的航运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发展第三方物流。港口之间竞争的焦点现集中在港口是否能提供便利、快捷、低成本、安全、可靠的全方位物流服务,宁波—舟山港应强化物流服务理念,拓展优质高效的延伸服务,构建“门到门”服务网络。
3.提高口岸信息化水平
信息平台和物流技术促进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充分认识科技在港口物流中的地位,加大科技投入,为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宁波—舟山港必须进一步加快宁波—舟山港物流信息港的建设进程,构建覆盖港区生产流通和仓储运输的网络平台,将港口、海关、商检、货主、代理等连接为有机的整体。
4.整合长江港口、周边小海港,扩大经济腹地
长江流域的货源潜力任何人都不能忽视,港口资源十分丰富,但其中一些港口经营不善。宁波—舟山港可采取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先中心后分散的布局策略,与上海港错位竞争。可以通过参股等方式介入,也可与当地强势伙伴合作新建码头,扩大宁波—舟山港的经济腹地。
5.区港联动,为货物通关提供便捷
就目前宁波—舟山港的发展程度来说,宁波—舟山港拥有宁波保税区以及宁波保税物流园区,可以实现区港互动。保税区与自由港相似,其不同在于贸易优惠措施范围上的不同而已。利用港口及其通关便利的优势资源为宁波保税物流园区提供相关物流服务,而物流园区的货物运输也可以为港口物流提供了充实的货源。
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现代物流已成为国际运输中最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方式。港口逐步演化为物流中心已经成为其发展的大趋势,并已得到人们的共识。加快实施港口物流中心战略,利用物流中心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物流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强城市或区域经济的开放度,加速经济的融合。宁波—舟山港如能进一步推进其一体化建设,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将会更上一层楼。在推进一体化的建设中,宁波—舟山港利益各方应着重在建立合适的利益分配机制,只有利益分配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其他问题才能进一步落实。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