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园区 >> 政策规划 >> 物流规划  >> 内容

2011年关于加快梧州市生产性物流业发展实施方案
字号:T|T 2012年03月21日11:49     
现代物流业作为融合多行业的新兴复合型产业,已成为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基础支撑产业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先导性产业。生产性物流业是为产业发展服务的现代物流业,主要为生产流通领域提供运输、装卸、搬运、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服务。为加快发展我市生产性物流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依托以西江黄金水道为主通道、以港口为中心的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规划布局和加快建设港口码头、货运站场、物流园区等重要物流集散载体,加强物流节点网络的有机衔接和一体化运作,构建我市现代生产性物流服务体系,为地方经济和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将梧州打造成为区域性生产性物流业中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加快综合运输通道与港口、货运站场和物流园区等物流节点网络的无缝衔接,实现综合运输业务“一票到底”对接,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引进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引导物流行业创新组织方式和改进作业流程,鼓励生产流通企业物流外包,规范物流市场环境,推动我市现代生产性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
力争到2015年,初步构建起支撑产业集群发展的现代生产性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0年的4%上升到7%,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15.4%上升到23%,年均增速由“十一五”期间的18%上升到“十二五”的26%,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建成广西西江经济带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生产性物流业发展成为全市的经济支柱产业。
(三)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自主发展。切实强化政府在发展现代物流业中的引导作用,不断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充分调动物流企业的积极性,努力形成企业、市场、政府有效联动,全社会推进的现代物流发展合力。
2.推进联运,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努力形成以港口物流为龙头,以后方物流园区为运行支撑,以物流信息平台为带动,水、陆、空港物流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发展体系。
3.扩大运量,联动发展。努力培育大宗物资物流运作体系、区域物流服务、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联动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和城市配送等新的产业增长点,加快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业,努力形成“产业领先、区域领先、技术领先”的现代物流发展模式。
4.生态环保,科学发展。广泛应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物流业,促进物流一体化运作,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能耗,加强危化品物流管理,发展绿色物流,努力推进生态环保的现代物流发展。
二、工作重点和任务分解
(一)优化生产性物流业发展布局。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建设、产业布局、商品流向、市场需求、资源环境等因素,做好生产性物流节点布局规划,重点发展水路、铁路、公路三大物流系统,加快建设红岭商贸物流园区、赤水港综合服务物流园区、中恒国际医药商贸物流城等重要物流集散节点。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市区重点发展医药食品、电子信息、建材、煤炭、粮食、商贸等物流体系,苍梧县重点发展再生资源、林产林化等物流体系,岑溪市重点发展石材、陶瓷、农产品配送等物流体系,藤县重点发展建材陶瓷、化工、能源等物流体系,蒙山县重点发展纺织、农产品加工等物流体系。尽快建立起适应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现代生产性物流体系,进一步增强我市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信委、市住建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口岸办、各县(市、区)政府、梧州工业园区、梧州再生园区、市商贸物流园区。(排第一的部门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加快多层次物流载体建设。
整合原有物流资源,加快建设和统筹规划一批以布局集中、用地节约、功能集成、经营集约为特征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重点项目。按雁行阵势梯次打造现代物流体系,第一梯次建设红岭商贸物流园区、赤水港综合服务物流园区;第二梯次建设中恒国际医药商贸物流城、建材商贸物流城、农副产品商贸物流城和日用品商贸物流城;第三梯次建设汽车、机电、纺织品等30多个商贸物流专业市场。同时,依托各县(市)特色产业和交通优势,重点建设龙圩生产服务物流园区、西江物流中心、苍梧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岑溪火车站物流中心、岑溪石材物流中心、藤县新中和陶瓷集中区物流园区、蒙山金地嘉业物流园区等物流市场项目。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铁路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农业局、市住建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口岸办、各县(市)政府、梧州工业园区、梧州再生园区、市商贸物流园区。
(三)着力构筑快捷的物流运输体系。
充分发挥拥有洛湛铁路、南广铁路、南梧高速公路、桂梧高速公路、广梧高速公路以及西江黄金水道等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加快发展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多式联运运输系统,并配合多式联运运输系统需要建设各类货运站场,形成布局合理、运输畅顺的现代物流运输体系。
对外物流通道建设。公路方面,重点推进梧州至贵港、岑溪至水汶、荔浦至玉林(梧州段)、梧州至封开、梧州至柳州等高速公路项目;铁路方面,重点推进南广、岑罗、柳肇、柳韶等铁路项目;港口航道方面,重点推进李家庄作业区三期工程、赤水圩作业区二期码头工程、紫金村综合码头、塘源综合码头、中储粮码头、大利口码头、藤县东胜作业区码头、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工程、贵港至梧州I级航道整治、桂江航道整治、西江江海直达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管道方面,加快西气东输二线梧州段、桂东(梧州)汽车天然气加气站、中石油油库等项目建设,形成顺畅的管道运输通道;航空方面,推动梧州机场迁建工程早日开工建设。
市域物流通道建设。加快规划和建设南岸的城市内环路和二环路,加快完善市域货运道路体系,确保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节点间及与各港口、货站场等之间的物流功能顺利实施。重点建设环城高速公路、西江三桥、西江四桥、苍梧龙圩至藤县潭东一级公路、藤县津北至长洲三龙大道尾一级公路、红岭片区商贸物流园区道路、赤水圩作业区进港铁路以及县乡公路建设等项目。
货运站场建设。在公路、铁路、水路交通集结点以及工业集中区配套建设为制造业企业生产运输服务的货运站场,建设货物集散地,解决港口、铁路等站场“滞港”、“堵场”等现象。大力推进梧州红岭货运主枢纽站、南广铁路梧州货运站场、梧州龙华火车货运站、梧州赤水港区货运站场、李家庄码头集装箱堆场扩建工程、梧州工业园区货运站场等货运站场项目建设。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铁路办、桂东公路局、梧州海事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农业局、市住建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口岸办、各县(市、区)政府、梧州工业园区、梧州再生园区、市商贸物流园区、南宁铁路局梧州车务段。
(四)支持发展行业物流及城乡物流体系。
鼓励大中型工业企业将物流功能分离外包,分离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物流业务,交由专业物流企业承担,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物流服务专业化和社会化。组织实施再生资源、陶瓷、钢材、化工、煤炭、装饰建材以及粮食等产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提升各产业物流管理与运作水平,促进产业物流与制造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支持专业批发市场创新交易方式和服务功能,拓展专业市场物流需求。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网络,完善大型连锁商业企业终端销售的冷链管理,加快农副产品、生鲜食品冷链配送体系建设,重点建设梧州日晶食品公司肉类加工及冷藏冷链储运系统、岑溪市外贸鸡场公司速冻库、冷库等项目,规划建设大型冷藏冷链储运中心。扩大连锁企业统一配送规模,利用电子商务创新物流业务模式,提高社会商品配送能力,完善城市配送体系。整合邮政、粮食和供销社系统等物流资源,支持加快建设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农村日用消费品、农村废旧物资回收等农村物流体系。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信委、市国资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局、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市供销社、市粮食局、市财政局、市邮政局、各县(市、区)政府、梧州工业园区、梧州再生园区、市商贸物流园区。
(五)大力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
积极引进现代物流企业特别是国内外著名物流运营商进驻梧州,争取在两年内新引入2至3家中国物流百强企业在梧设立公司或分支机构,带动我市物流行业企业提升能级。促进重点物流企业在企业经营理念、服务质量、信息技术等方面上等级、上水平,提升企业综合服务水平。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进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速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支持中小物流企业加强资源整合,满足多样性的物流需要。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发展成为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
责任单位:市招商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信委、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政府、梧州工业园区、梧州再生园区、市商贸物流园区。
(六)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
建立公路、水路、铁路、航空、邮政等运输物流服务信息网络,构建海关、科技、商务、税务、交通、银行、工商、质检等部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逐步实现行业之间信息共享。支持建设西江物流网、西江物联网等网站以及各专业物流信息网络,增强物流企业信息收集、发布、跟踪等物流服务功能,为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提供互动的平台。全力推进物流电子商务,并积极探索物联网在物流业发展中的运用,大力促进信息服务和现代生产性物流业的融合。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信息中心、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市口岸办、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邮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梧州海关、梧州检验检疫局、梧州机场公司、人民银行梧州市中支、各县(市、区)政府、梧州工业园区、梧州再生园区、市商贸物流园区。
(七)积极推广物流标准化体系应用。
大力开展物流通用设施、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运作模式、管理和服务等标准的推广应用,鼓励企业应用条形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自动识别、标识技术以及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发展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和货物快速分拣技术,积极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运输领域新技术,推广实施托盘系列国家标准,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托盘,实现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运作,提高物流运作管理水平。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
(八)努力营造良好的物流业发展环境。
打破现有生产性物流行业管理部门职能分割状况,成立市现
代物流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建立统一的物流业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制定和落实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出台放宽市场准入政策、财税金融扶持政策、鼓励综合利用物流用地政策、加强物流业市场管理政策,建立物流行业管理组织、物流业统计指标体系、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等,提高整个现代物流系统效率,推动生产性物流产业加速发展。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统计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市现代物流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生产性物流业发展进行阶段性总结和部署,协调解决物流业中全局性和体制性的关键问题,协调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分工,明确责任,各负其责,把生产性物流业发展工作纳入本地区、本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并每月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宣传,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工商企业对生产性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整体物流成本”观念,积极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要求,走物流专业化、社会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