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 内容

专业市场在发展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一一对安徽省专业市场的初步认识
字号:T|T 2007年12月12日11:34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一)蓬勃兴起的专业市场
    安徽省专业市场一九八五年有1430个,其中属于专业商品产销基地847个;规模较大,在全国或邻省地区经济影响力较强的有60多个;产销基地年总产值19.3亿元,销售收入14,85亿元,专业市场总成交额14,9亿元,占全省集市贸易成交额的44.3%。以专业市场为依托,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的农民84万余人,参加市场经营搞流通,跑运输的农民达74万多人。
    专业市场有以城市为立足点的,也有设在县城的,但众多的是分布在农村集镇或资源、生产基地。专业市场种类很多:属传统手工业品市场、工业加工品市场179个,占30% ;建筑材料、矿产原料市场76个,占1300,农副产品与半成品市场328个,占56。专业市场不仅因地理条件而异,还具有较强季节特征,如分布县以下集镇的专业市场便分为常年的和季节的两种类型。农副产品专业市场中80%左右都属季节性,旺季则兴,落季即消。专业市场经营的品种有:粮食、油料、大牲畜、仔猪、家禽、动物、兔毛、羽绒、皮张、竹木、瓜果、大宗蔬菜、药材、麻类、尼龙绳、渔网、编织、竹蔑器、家具、竹木制品、服装、塑料制品、妇女卫生制品、铸铁件、工业刃具、机械模具、低压电器、仪表、建材和劳务等上.百种各具专长、特色、大小不等、形式不一的专业市场。
    安徽省专业市场,80%是近几年涌现形成的,总的说来还处在发展的初期,但却呈现出蓬勃兴盛的势头,且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是专。各个市场均突出经营一种或专营一类商品,具有品种规格齐全、货源充裕、物品质量好、价格优惠等鲜明特色,这些优势是国内或附近区其它同类型市场或综合市场所不能匹敌的。如被誉为“中国药都”的毫州市中药材市场,为全国产销交易中心,八五年参加中药材交易会的,两千多家客商都是分别来自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短短几天便成交1.20亿元。利辛县胡集区新发展形成六个毛猴市场,去年毛猴上市量1}. 6万只,成交额达55万元,进入市场空间范围,南起广西、北至京津,联系面广,经营专业,特点突出,把养、驯、玩猴结为一体,为国内鲜见。
    二是产销结合。安徽是农业省区,农民占绝大多数,是专业市场的主力。农民从种植、养殖业分离出来,转化富余劳动力,多数是从事商品加工生产,或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因此,交易农副产品的专业市场占53%以上,既是工业品,手工业品市场也是立足于农业资源,从事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或多层次加工,如界首县牛肉食品市场,就是从牲畜市场和养牛业开发、外延形成的,所以专业市场是与生产直接结合在一起,既是销售市场,又是生产基地,生产、销售有着明确社会分工,而又通过市场机制纽带,紧密连结在一起,互为作用,彼兴此盛,共同协调发展,也有把产销结合的专业市场称为产销基地。
    三是联。专业市场从某种意义讲,可谓区域经济,推销当地乡镇企业产品,尽快实现产品、商品价值的交换方式。象寿县板桥镇草席市场便联系着周围个体户、联户办编织企业的7万多人。毫州中药材专业市场,通过横向经济联合,已同省内、外八千多个工商企业攀姻、结联,联营产品己达三千多种,年销售额达30多万元。专业市场同外地企业联合起来,由一次性纯买卖关系,结成较稳定的联合体,使综合优势进一步发挥。
    四是经营活。专业市场打破国营商业、供销社商业独家经营的旧体制,采取商无论公私大小,货不分东西南北,按照商品经济客观规律广为流通,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有的设有固定场所,客商进场交易,也有不少是无固定营业场所,无固定隶属关系,靠由农业战线“转业”来的农民,组成浩浩荡荡推销大军和贩运户,从繁华城市至穷乡僻壤,走南闯北,购买原材料,推销产品,他们按照各自熟悉的地区、各自的路子、各自的“商业”、“信息”网络销售商品。销售商品有的以批发为主,也卖零售,有自产自销、也有以销定产、或推销、寄销、代销浑然联成一体,融会贯用,或择其利者而用之。
    五是各种专业市场互相促进,竞相发展。随着农村商品率逐年提高和流通的发展,因地因商品而宜由经营一种或一类商品为主的专业型交易继而发展成专业市场,如天长县秦栏镇原是一个综合集镇贸易市场,现已分离发展成七个专业市场,其中,发展快的是畜禽市场,其成交额占七个专业市场总和的68,59%。这些来源于综合集贸市场的专业市场,分离出来后,并没有取代综合市场,而是与综合市场并存,扬长避短,互为促进,相得益彰,共同发展,使涓涓渠水,汇合一于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宽阔海洋。
    (二)专业市场促进了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
    专业市场是在我国当前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历史性转变中出现的。专业市场的形成又推动提高商品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的水平,对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实现把农村生产转上商品经济轨道的伟大战略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I.千百万农民参加搞流通,拼进了流通体制的改革。全省约有150多万人从单纯搞农业生产转向从事专业市场的购销和服务,农民不仅是生产领域的主人,而且成为流通领域的主人。农民商业、合作商业和购销员成批涌现,为流通领域注入新鲜血液,集体、个体商业的发展,补七了图背、供梢社商业的不足,增辟了新的流通渠道,开拓市场,为扩大直线流通、产销见而,提供新鲜经验,有力推动国营商业、供消商业改革步伐,加快流通体制改革进程。使社会主义商业真下成为少环节、多元化网络纵横,四通八达,货畅其流,繁荣兴旺的流通体制。
    2.运用市场机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有效提高商品率。专业市场所经营的商品凝聚力强,比一般市场具有覆盖面大、联系面广、信息集中、灵敏准确,反馈快等特长,充分利用专业市场机剑,组织社会需求的产品,为推动专业化经济群体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诸要索的吸新组合,提供明确的市场导向。太和县皮条孙膜绳市场,1980年只有三户农民搞加工,现已发展到六千多户,产值六千多万元。当涂县博望镇、新博乡刃具加_工,由单纯推销“三刀”(菜刀、匆刀、刨刀)开始,围绕市场,追逐需求,不晰调整产业结构,增新品种,安排加工生产,现在己生产五代刃具产品:,花色、品种达三千多个,产量百万件,上千吨,成为全国知名度很高的新兴工业刃具加工和订货中心。三万多人口的博望乡间小镇,农民离开农亚专搞推销的竟占16.15%。界首县光武镇小百货市场,常年从事工商、运输、服务业的有二万多人,占这个地区总劳力的21.4%。打破长期以来农民面向黄土,背朝天的老方法、旧漠式,充分运用专业市场机制调整产业结构,使生产诸要素迅速流动和重新组合,推功经济专业化、区域化进展,有效提高商品牢。
    3.确立了小城镇在农村也区商品集散中心的地位。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乡镇企业长足而进,家庭能虽进一步释放,各类专业市场兴盛无穷。专业市场形成,打破了区域封锁和行业壁垒,扩大了稿射范围,使往日不起眼的小商品有可能形成富有潜力的大市场,一个专业市场兴起,带动各行业发展。光武镇200多家经营着五千多种小百货商品,正常季节,月营业额30万元,旺季达50万元以上,成为豫、鲁、皖交界处最大的小百货专业市场。随着小百货市场兴起,带动小城镇建设和服务业发展,近几年来新增饭店28家,旅社23家,浴池理发店20多家,还有其他发卡、塑料切粒、服装加工等143家,汽车三轮车167部,年收入3200多万元,纯利达387万元,人均收入193元。
    4.冲击旧观念,锻炼造就一批经商里手。蓬勃兴起的专业市场,把沉睡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整济优势,成为巨大冲击波。参加专业市场的农民,在市场机制导引下,组成千一百万人的购销大军,南去北往,搜集、筛选信息。当涂县两博有五千个农民组成刃具专业购销队伍,把全国建筑行业使用的搅拌机11100多台,分大、中、小型进行调查和排队,排出的易损部件,建筑行业急需,而国营工厂又不安排生产,他们便集中40万元资金,添设备,购买原材料,安排生产,年底创值可达150万元,他们还对全国现有三十、四十年代老机器易锁急需义新零配件,进行排从、预测,瞄准了市场缺口,开足马力,安排生产,日开三班,年产位将突彼五百万元。专业市场挖掘了一批人商品生产和经营的潜在能力,使他们认识到轻视分工协作,轻视商品交换,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三)专业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安做是农业“大包干”的发源池,农业生产责任制首先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间题。农民要致富则必须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农村富余劳动力将手工业、传统工艺生产进一步挖掘,并大力兴办“户办”、“联户办”的庭园式经济,以及以运输、采购、销售、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加上兴起的专业市场,形成了以专业户、家庭工业、乡镇企业为主体,以专业生产为靠山,以购销员为骨干,以专业市场为龙头的农村商品经济的新格局。
    第一,农业生产稳步增长,是专业市场产生的前提。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流通形式和规模。安徽是农业省,农村人口占87.6%,全省轻工业产值80%左右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农业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专业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九八五年全省农业总产值182.6亿元,比八〇年增长94.3%,年递增14.2%粮食总产量430亿元,比八〇年平均每年净增28亿斤,年增长率8.3% ,其它如油料、麻类、蚕茧、水果、肉、禽、蛋、奶和水产,以及牲畜、京禽饲养遏等也都有了很大发展。农产品的商品率由七八年的29%提高到44%,这为专业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乡镇企业的发展孕育了专业市场。一九人五年乡镇企业产值85.2亿元,比七八年增长3倍多,户办、联户办的乡镇企业67.8万多个,产值37亿多元,占乡镇企业产值的43.5%,从事乡镇企业的劳力近350万人,占全省农村总劳力的17%。乡镇企业产品需要销售、需要市场,但是以家庭为一单位的“庭园式”经济,规模小、产品分散、批量小,难以大购远销,新涌现出来的专业市场,可以把分散在千家万户的小批量产品集中成大批量销售,“招客自千里之外,货销往万里之遥”。井为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扩大商品生产规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三,专业化商品生产的不断发展,促迸专业市场的快速形成。商品生产随着社会化灼进程,分工越来越细,生产、经营的专业性日趋强烈。芜湖市炒瓜子原仅是炒货业一个品种,通过“傻子”挑趁瓜子战,现已发展成“瓜子城”,随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企业间日益需要广泛的社会合作和相互服务,为作用于企业间的媒介需一定流通形式和流通手段,专业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报动各企业间的协调发展和再分工,循环往复,形成“群体效益”的态势。
    (四)加强对专业市场的引导
    专业市场在我省是初露端倪的新事物,形成历史短、不完善,加上专业市场大多数分布在县城以下,构成人员主要又是农民,总的说,科学文化水平低,缺乏创新精神,素质较差,普遍存在着商品经济观念不强、交通不畅、场池不足,服务不周、信息不灵、设施不配套、管理不善等问题,阻碍着市场机制的发挥。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对专业市场悉心引导,扶持专业市场的健康发尼。
    1.更新观念,树立大流通思想。我国商品经济不发达,流通不发达是重要的一环。几千年封建社会影响,以及长期左的干扰,小生产者固有的保守、狭隘、封闭、自给自足、缺乏创新的旧观念根深蒂固,严重制约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当前新旧体制交替时期,为位专业市场发展,首先观志要更新。从过去以生产为中心转到以市场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坚决摒弃那种重生产、轻流通、重产值、轻消费,把做买卖人称作“奸商”,把农民参与搞流通视为不务正业的陈腐观念,逐步树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折观念。商品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以市场为中心,专业市场则更是如此。专业生产要素需从市场取得,专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得到实现,专项消费从专业市场得到满足,专业市场是专项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只有围绕专业市场这个中心,专项生产才能协调发展,整个经济才能往复不断,良性循环,同样,也只有以专业市场为推动力,才能策促企业不断更新改造,提高效益,灵活经营,提高专业化水平。其次,要防止“穿新鞋走老路”,新的条块分割出现,树立大流通的思想,增强空间幅射力,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市场,从整个社会再生产的角度,从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要求,来认识专业市场,思考专业市场的发展战略,制订全面规划政策。
    2.加强对专业市场的宏观调节。“七五”计划要求在流通体制改革中,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一切商品生产和流通都必须紧紧围绕着市场这个中心环竹,按照市场需求组织适销对路的产品。市场搞活,又可反作用于商品生产。为使专业市场机制功能健康发展,防止“政出多门”,创造平等竞争环境,求得协调发展,需建强有力的政府机构,会同有关计划、商业、工商、财政、税务、金融、司法等部门,研究专业市场发展的规律,搞好统筹规划,制定法规、政策,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实行有效的扶持、调节和检查监督,实现法令、规划、政策、服务和监督的统一。通过专业市场机制作用,把千家万户生产者同消费者紧密联结起来,使众多的商业经营者的行为在复杂瞬息多变的市场波动中,有效地实现价值平衡。
    专业市场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工的产物,专业市场的发展要与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对专业市场的宏观调节,一方面要考虑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注意发挥城市经济中心的作用,和农村地区城镇商品集散中心的作用,促进市场地区布局合理化,另一方面要防止超越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用行政手段下指标,定任务赶建专市场的做法。我国各地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商品经济发达程度差距很大,不能以一个模式和一种标准来要求。专业市场作为流通中心,与生产中心是相辅相成、互相推动的关系,不能割裂开来。因此,专业市场的形成只能是因势利导,水到渠成,否则,往往事与愿违,有“场”无“市”,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
    要充分利用信贷、税收等手段,对专业市场进行调节,对粮、棉、油、猪等计划商品的收购资金,应重点给以保证。对适销对路和以本地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进行深加工的商品生产,在收购资金上也要积极支持。对于专业市场上集体、个体商业要加强税收管理,教育合法经营,尽可能给经营者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经商队伍素质。构成专业市场的多要素中,最活跃、占主导地位的是人才,而人才中主体又是农民,成千上万的农民购销员,辛勤劳动,四处奔波,采购原料,推销产品,捕捉信息等,是专业市场的灵魂,其作用应充分肯定。但也有少数人见利忘义,经营作风不正,不讲信誉,不顾消费者利益,弄虚作假,欺骗顾客,坑害群众,败坏专业市场的声誉,不容忽视。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指导方针决议,要从各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选择一些群众乐于接受、“渗透”力强的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帮助学习法纪和国家有关经济政策,增强市场法纪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提高市场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为发挥专业市场功能做出有益贡献。

                                                                        宫怀祥  童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