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这个朝阳行业,吸引了太多的创业人士。有人熬出来了,有人却血本无归,有人还在继续煎熬着。这是一个前景看好,理想丰满的行业,但现实却很骨感。
快递这个朝阳行业,吸引了太多的创业人士。有人熬出来了,有人却血本无归,有人还在继续煎熬着。这是一个前景看好,理想丰满的行业,但现实却很骨感。
五年内,宜宾快递行业将面临大洗牌,“不了解这个行业,你还是别进来了。”
入行一年多,赔了20万
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是:刚才顺丰快递员在我公司发飙了。“我一个月工资一万五,会为了你这2000块的礼品丢这个饭碗吗?”整个公司,一片寂静。
还有一个段子是:现在的快递物流公司 ,应该把快递或物流二字统统都改为“镖局”二字。这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啊。你看,韵达镖局,顺丰镖局,中通镖局,德邦镖局,国际镖局,这多复古多好听啊。快递员统一称为镖师,至少也是个趟子手,比什么快递哥好听多了威武霸气。
两个段子,一个说了快递员的收入,一个讲了快递员的社会地位。
“快递员月收入一万多元,在沿海地区可能可以达到,在宜宾是不可能的。”快递加盟店店主王林元(化名)说,他是去年才入行的,经营范围主要是宜宾老城区。现在大多数快递公司都是以加盟方式经营,王林元招聘了四五个快递员,他们的工资大概在三四千元/月,做得好的接近四千元,差的有时不到三千元。当然,这得看各家快递公司的收派件情况,有的加盟店平均工资能达到四千元/月,收入较高的快递员能达到五千元/月。
如果说快递员付出了辛劳就有回报,那作为加盟店主的王林元们则不然,“一年多,分钱没找,还倒进去二十多万。”他说,当初以10多万的价格从前任老板那里接下门市,前期收支持平或稍有营利,自从去年8月公司实行“包仓”制后,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每月亏几千元,到现在已经亏损好几万。加上前期投资的10多万,他在这个行当已经投入20多万。
这是一个金字塔形的行业,省公司,市级分公司,区县加盟商,王林元是处于塔底端的小老板即区县级加盟商。据他所知,宜宾一半以上如他一般近一两年入行的三线代理商都处于亏损状态。
“要么累死,要么亏死”
以一份快递收10元计算,减去公司提留的面单费、扫描费、包装材料费、文员落单费、中转费等,王林元能得到的不过三四元,这三四元仅能够维持他的员工工资、车辆油耗等基本支出。
深色邮差大包+黑眼圈,每天六个小时左右的睡眠让80后的王林元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了近十岁。做快递行业以前,他是个小生意人,每月万元左右的收入,还可以兼顾带小孩,“那种生活状态还是很满意的”。结果,“脑壳一热”就进入这个行业,王林元觉得自己是只鸬鹚,拼了命的打捞鱼儿,捞上来却是别人的。
这是一种骑虎难下的状态,王林元手里握着个“烫手的山芋”,他想把快递公司转让出去,却心有不甘,毕竟辛苦了一年多,就这么转身而去太对不起自己。况且,转给下家,明显也是让人亏。所以,他还想再坚持一下,但这种没有力量的坚持却难以让人看到希望。
和王林元一样,宜宾县柏溪镇的一名加盟商同样处于骑虎难下的状态,投入10多万不见回报,他不知道还要坚持多久,但内心却是坚定的,“不管怎样,都看好这个行业。”所以,他相信总有好起来那天,只是不知道这一天还有多久才来,自己的能力还能不能坚持那么久。
算一笔账,以一个快递员工资每月3500元计算,一般请四五个员工,加上车辆油费、门面及其它损耗,一家快递店每月的成本最少是两万元以上。这样算下来,王林元每月亏损几千元成了常态。
去年8月份至今年初的“包仓”制,让王林元们心力交瘁。每天无论是否收件,都要交两三百元的固定费用,一个月就要五六千元,“要么累死,要么亏死。”为了节约人工成本,60多岁的老父亲还要帮着运货,想到这些王林元就沉默了。
“快递,不能当生意来做”
做快递亏的人不止王林元一类的承包商们,还包括市级分公司加盟商。中通快递分公司负责人李江波进入这个行业9年:“前4年都在亏本,真正赚钱是在近3年。”如果不是投资其它生意,用来填补快递的亏空,他早就熬不到今天了。
“快递行业,不能当生意来做。”李江波顿了顿说,“要当成事业来做。”当初投了200万元进来,不但亏了钱,在运输途中还把腿弄断了。那次以后,当过兵的他更加坚定了,心想着:为了做快递腿都断了,偏要整出个名堂来。
对于“亏”这件事,申通快递南溪分公司负责人吴坤良,韵达快递宜宾分公司负责人叶彬,国通快递宜宾分公司负责人单俊吉,都纷纷点头称是。他们从事快递行业的年限分别是17年,11年,5年——是宜宾这个行业“走在前面,熬到现在剩下的人”,熬出来了,日子也慢慢变好了。
李江波记得早期时候,快递业大多是“夫妻店”,一台电脑一张桌子,少量的注册资金便可以开一家快递店了。记得创业初期,“亏得你哭”。他每天跑成都,哪怕是没多少货件也要跑,那会儿快递行业还没那么景气,长期亏损成了恶性循环。
“如果你不了解这个行业,就不要进来。”叶彬对近两年准备加盟的人说,“盲目进来,有可能让你血本无归。”他从事快递行业11年,从打工仔做到老板,从一人一车做到宜宾分公司负责人,赚了又亏,亏了又赚,赚了又投。
竞争激烈,曾心灰意冷
2003年,叶彬去杭州打工,他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快递员,“当时觉得这份工作还可以,能找点钱”,没想到以后居然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11年。
2008年,他曾回到宜宾发展,却发现内地发展形式并不好,“那时,宜宾的快递业比沿海一带差很多”,半年后他又去了杭州。
打了多年工总是要归乡,当他2010年再回宜宾时觉得时机到了,花了2万元承包了当时宜宾县的韵达快递,“那完全是个烂摊子,从一个人一辆车做起。”回想开初的艰辛叶彬感慨真的很苦,“前三个月几乎没有收件,每天派件一二十件。”熬了半年多,他发现开始有人知道韵达快递了,大概一年左右,业务量开始递增,“看到希望了”。
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投钱的行业,当业务量增加到一定量的时候,就必须将网点扩大,招更多的快递员,不像其它生意,可以守着一间门市过活。所以,这便形成了,业务量扩大,投资增加网点,再扩大,再增加的循环。
2013年7月1日,叶彬花了170万,承接韵达快递宜宾分公司,除了宜宾八县二区,还包括云南的水富和绥江。即使那时已经做得比较顺畅,接手半年生意还是“惨淡”。他记得半年里十县二区每月的业务量是1万多件,当时其它公司的业务量通常在5万件左右。比同行差四倍,“那时候都有些心灰意冷了。”叶彬说,他只能坚持。
快递行业的现实一如既往的“骨感”,“恶性竞争太激烈。”2013年下半年,快递行业突然刮一阵风——“包仓”制,即无论你收件多少,每月都交固定的费用给公司,五六千元不等。这个政策是全省范围内的,在此之前,都是以件数计费。这就造成了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以低价收件,“以前可以收到10元的,后来8元,甚至6元都在收。”造成了加盟商们根本没有营利可言。
庆幸的是,2014年上半年,这些快递的省公司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相继取消这个政策,“现在,日子要好过些了。”一名加盟商说。走在前面的人好过了,后来的人却依然过着“骨感”的日子,2014年,一家快递加盟店的转让已经达到20多万,2010年不过几万元而已。在叶彬看来,这些“炒作”太盲目。
从游击队到正规军
目前,宜宾快递公司品牌较多,近两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快递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多达上百家,还在不断新注册。但主要还是以“四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汇通和韵达)为主,这五家公司是加盟模式的快递企业,另外还有直营模式的顺丰达和国有企业邮政EMS。
快递行业与电子商务的发展是紧秘相联的,特别是对淘宝等的依赖。目前,宜宾的电产基本以土特产为主,相比沿海一带来说,并非商品主源地,所以快递公司主要以派件为主,收件较少。
2014年3月10日,宜宾中通、国通、快捷、全峰、汇通、韵达等6家快递企业与宜宾欣联物流正式签署《仓库租赁合同》,这标志着作为宜宾首家电商快递产业园区即将迎来它的第一批入驻快递企业。至下半年,签署业务已达8家。
把宜宾快递从分散的分拣场地迁至专业园区里集中发展,这是多家快递公司所希望的,“这样管理更规范,以前很多快递都是在门口分拣货物,摆得凌乱,形象不好。”宜宾市邮政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一直以来,快递因服务态度不到位,人们戏称为“游击队”,随着发展,它将走向 “正规军”。
快递公司主管部门宜宾市邮政管理局(以下简称:邮管局)于2012年9月成立。作为主管部门,邮管局对这个朝阳行业实行了一系列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对快递营业场所门店面积、店面规范进行了规定。
2014年10月,南溪区申通快递公司罗龙快递分公司成立,虽然只是两个普通的门面,但却是目前川南最规范的乡镇级快递公司,不但有自己的分拣地,还有专门的客服台及客户休息区。
五年内,洗牌期
从几万块、几十万块起家的夫妻店,快递业门槛低、投资大、周期长。一名行业人士认为宜宾快递军团未来5年内将处在一个“洗牌期”。
而下一步,国外快递公司将进入。“依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承诺,将进一步放开国内市场。”宜宾市邮管局副局长石勇介绍,“今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讲话就指出,让国内外快递企业同台竞争,有利于倒逼国内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升服务水平。”这就意味着,快递企业的竞争不仅要面对本地同行,还将面对成熟的国际同行。
“中国的市场大家都了解,国际快递公司早就对这块市场虎视眈眈。”石勇说。此前一家国际快递公司已与眉山市谈合作项目,入驻西部二三级城市并不遥远。
2010年底,“暴力分拣”和“爆仓”事件,已经折射出快递企业的管理短板。
2011年,媒体报道:中国快递行业未来有两大趋势。一个是集约化,劳动力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会有大量资金投资在信息化设备、中转中心和飞机上。一个是优胜劣汰,美国前四大快递公司占全行业份额的95%,中国前四大快递公司占全行业份额的50%,很明显集约化程度还不够。这个行业将在未来5年完成一轮整合,最终会有几家大的领先企业生存下来。
“现在,宜宾已经进入洗牌期,三五年内将会淘汰一部分公司。”一名业务人士预测,而这几年,他们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危机。虽然受访的快递业人士大都表示艰辛,但依然前景看好,“毕竟这是个朝阳行业”。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