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供求
首页 >> 学术研究 >> 企业案例 >> 物流管理 >> 内容

危化品运输管理的“宁波经验”
字号:T|T 2013年12月06日09:10     东南商报
  • 宁波是华东地区重化工基地和液体化学品集散地,共有危运企业110家,危运车辆2690辆,占全省危运车辆总数的22%,总吨位6.02万吨,年运输量约达1200余万吨。其中,镇海区拥有占地面积56平方公里的国家级化工园区,而且全国最大的液体化工码头与液化品交易市场也在镇海。

宁波是华东地区重化工基地和液体化学品集散地,共有危运企业110家,危运车辆2690辆,占全省危运车辆总数的22%,总吨位6.02万吨,年运输量约达1200余万吨。其中,镇海区拥有占地面积56平方公里的国家级化工园区,而且全国最大的液体化工码头与液化品交易市场也在镇海。

 

面对如此巨大的危化品运输量和如此复杂的危化品运输安全问题,宁波是如何把牢安全关,保证危化品运输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呢?全国交通运输物流研讨会近日在我市召开。市运管处及多家相关企业在会上介绍了他们在危运安全管理上,一整套创新且富有成效的做法,获得了全国业内人士的赞赏,也引发业内的极大关注。

 

“安全阀” 规范各项管理制度

 

宁波金洋化工物流有限公司是宁波危化品运输的代表企业,承担着宁波大部分剧毒品的危运任务,公司车辆年平均行驶约1000万公里。该公司保持着连续8年未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优秀记录,2009年以来连续4年获全国“安康杯”优胜企业荣誉。企业是如何把住危运运输的“安全防线”的呢?

 

据了解,该公司按照中石化等标准建立了HSE(安全、健康与环境)等管理体系,制定了一整套严密、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比如,公司牢把人员、资质、硬件等的准入机制;每月举行四次安全培训,一旦有司机不能参加,在月底领工资时,到安环部再进行一次补充培训,确保培训率100%;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做到责任到人、层层把关;全部签订安全行车责任状等。另外,公司经常性开展防御性培训、安全工作交流会、组织应急事故演练、建立应急物资库、健全安全考核激励机制。

 

这样的成绩当然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有力推动和监管。在危化运输监管方面,我市运管部门严格把好企业、车辆、从业人员的资质关、强化安全培训、紧密联系企业等,创新性地实现“黄、橙、红”三色预警及分级管理机制。

 

每年,运管部门都会对所有危运企业进行不定期检查,按照标准逐一打分,如果得分低于90分的就予以黄色预警,低于80分的予以橙色预警,低于70分的则予以红色预警。对被预警的企业,运管部门会出具督察通知书,告知企业整改。整改完成后,企业会撰写整改报告,通过复查后,方可撤销三色预警。如果整改不彻底,三色预警还会逐级上升,被“红色预警”的企业整改不达标的话,就直接面临停业危险。

 

另外,前不久,我市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开展了2013年度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市三区及部分县(市)、区道路运输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等共计300余人参加了培训。像这样的定期、不定期的安全培训宁波每年都在举行。

 

“双保险(放心保)” 专用道路专人管理

 

今年,镇海对危化品运输专用通道进行改造,拟完成专用通道沿线路口的标线修补和标志牌设置工作,新增6个和改造7个路口信号灯、电子警察、卡口,进一步强化路上监管。

 

“危运车辆风险很高,一旦发生事故,不仅造成交通拥堵,还会危及周边居民安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镇海区运管所所长王夏国说,“针对我区危险品运输车辆多、出入频繁的现状,实施"危险品道路运输专用通道"可全面提升安全系数”。

 

据了解,该通道以化工区主干道为主线,向东连接威海路、雄镇路及招宝山大桥;向南连接庄俞公路、宁波绕城高速、北环东路、东外环路和明州大桥;向西连接化工区通海路及329国道,避开了城镇居民集聚区的城区主干道,减轻了对城区和人口密集区域的环境和安全压力。

 

为了给危险品道路运输再上一道“安全锁”,镇海区专门组建了一支由交警、运管、路政共同组成的道路运输安全稽查大队,并依托专用通道的三个安全登记点对沿线的危运车辆进行全程管控。

 

从2011年4月成立到今年4月,该大队共检查登记危险化学品车辆62万余辆,查处超载、不按规定路线行驶、未经许可从事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等违规违章行为606起,有效遏制了非法危运行为。

 

两道专业的管理“关卡”就像两道“双保险”,牢牢控制着非法危运经营的源头,这一模式也逐渐被业内人士认可,将在全国性的危险品运输管理现场交流会上作为“镇海经验”向全国推广。

 

“信息化” GPS全程实时监控

 

近年来,宁波运管处大力进行信息化建设,要求危化品运输企业实行公共平台与企业管理系统的接口连接,实现信息互通共享。

 

镇海区作为宁波率先试点区,积极推进危险品运输车辆GPS监控指挥中心的建设,对全区危险品运输车辆的GPS都实行了联网升级改造,并在车辆多个位置安装远程视频监控设备,实现对766辆危运车辆全天候、实时视频监控。

 

GPS监控不仅实现了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监管,还有效强化了应急响应。

 

市运管处副处长钟敏鸣说:“将企业GPS监控终端接入统一的监控信息平台,运管部门就能及时发现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超速驾驶或未按规定路线行驶等违法行为,准确掌握有关运输任务的时间、车号、货物名称等信息,一旦发生事故,可及时实施救援。目前,我市危运车辆全部都安装了GPS系统。”

 

“信息化是安全管理的技术支撑,危化品运输行业公共信息平台的搭建,不仅有助于部门的有效监管,也为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业务运作安全监控、安全应急预案管理等一体化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提供了保障。”钟敏鸣说。

 

运管、质监联合整治汽修市场

 

当场查处违规企业4家,另有5家待取证后做进一步处理

 

商报讯(记者 杨江 通讯员 章军航 赵欣)近日,市运管处与市质监部门综合执法大队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对老三区及鄞州区的汽车维修市场进行执法检查,重点对汽车维修企业的车辆维修配件质量进行联合大整治。

 

为确保行动的统一性,联合执法检查组分两组对老三区和鄞州区企业开展突击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汽车维修企业维修使用配件是否取得许可、配件是否具有3C认证标志、配件采购渠道是否正规、合法等。

 

12月3日,第一组联合执法检查组对江东某汽车修理厂进行突击检查。经过检查,执法人员发现其部分汽车配件无包装、无3C认证、标注信息不详,有的配件甚至是影响机动车使用安全的重要部件。另外,执法人员还发现,该修理厂维修检验操作不规范,检测人员没有相关的质量检验证书。对此,执法人员对该维修厂进行了记录和告知,接下来将对其做进一步处理。

 

经过整治,联合执法组当场查处违规经营企业4家,另有5家涉嫌违规经营企业将根据下一步取证结果做进一步处理。通过此次联合执法检查,一方面增强了汽车维修企业对假冒伪劣配件的辨别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违规企业的惩处,在行业内起到了警示作用,进一步净化了我市汽车维修行业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