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资料价格明显回落,谨防市场大幅波动
10月份,生产资料市场整体上继续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受季节性因素及国际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市场运行呈现销售规模下降、供需增势平缓、价格明显回落、库存持续上升的发展格局。
一、当前市场运行的基本特点
根据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调查资料,10月份制造业PMI为50.4%,环比回落0.8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中商务活动指数为57.7%,环比回落1.6个百分点。该两个指数由升转降,反映出四季度经济增速仍有继续下调的可能,但各月持续保持在50%以上,说明今年我国经济适度增长的基本态势不会根本改变。
在此宏观经济形势背景下,生产资料市场发展呈现以下基本特征。
1、销售总额增速趋稳
据我中心统计核算,1-10月份,全社会实现生产资料销售总额37.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同比增长13.3%;其中,10月份实现生产资料销售总额3.8万亿元,较上月减少1819亿元,但受价格明显下降影响,同比仍增长10.5%,继续保持增势进一步趋稳的态势。
2、市场供需均衡增长
1-10月份,30种主要生产资料资源总供给比去年同期增长11.2%,基本保持1-9月的增长水平且略有上升,但较去年同期比增速回落4.1个百分点。其中,汽车、氧化铝、轮胎以及原油等品种供给增速较去年同期明显降低,而镍、铅、燃料油、铁矿石等供给同比增速则有所提高。
1-10月份,30种主要生产资料市场总需求同比增长10.9%,增速较前三季度略有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6.5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增速分别回落1.2和0.4个百分点。从产品结构看,原油、燃料油、塑料原料以及汽车等市场需求增速回落幅度较大。
到10月末,30种主要生产资料供需差率为2.2%,较1-9月小幅上升0.1个百分点。整体上看,供需发展较为均衡,仍然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从多年生产资料市场监测的经验来看,供需差率保持在3%以内,即表明市场整体供需关系良好。
3、价格明显回落
据我中心市场监测资料显示,10月份我国生产资料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当月市场平均价格环比下降2.3%,是自2010年7月后16个月以来的最大降幅;当月同比价格升幅回落至1位数,为6.7%, 比上月升幅回落4.3个百分点。从国际市场看,大宗商品价格也呈现下降行情,这是本月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海关总署提供的最新资料核算,10月份进口生产资料平均价格环比降幅也达到了1.7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的最大降幅。
从监测的大类品种看,有色金属、黑色金属以及化工产品维持下跌行情并降幅较大。其中,有色金属类波动仍最为剧烈,本月环比价格下降7.0%,比上月降幅扩大2.3个百分点;黑色金属跌势加剧,本月平均环比价格下降4.6%,降幅比上月降幅扩大4.1个百分点;化工产品在部分橡胶、塑料及有机化工原料价格大幅下降的拉动下,平均月环比价格下降2.5%,比上月降幅扩大2.3个百分点。其他主要品种涨跌幅度相对比较平稳,如成品油平均价格环比下降1.4%、木材类产品下降0.7%、机电产品价格下降0.6%,而原煤价格在季节性需求支撑下继续保持上扬之势,本月环比上升1.4%。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中购进价格指数亦反映出当前物价涨势加速回落的现象。10月份购进价格指数为46.2%,回落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这是自2009年4月份以来,该指数首次回落到50%以内,反映出通胀压力已明显缓解。
4、库存进一步回升
从整体上看,到10月末30种主要生产资料库存有进一步回升,库存周转期较9月末提高1个百分点,较库存水平较低的6月提高约10个百分点。制造业PMI库存指数也反映出这一趋势,自9月份,PMI库存指数由降转升,10月份该指数进一步上升,并超过50%临界值,达到50.3%,反映出市场需求不旺、产品库存增加的基本现状。从结构上看,钢材、铝材、焦炭、原油、铁矿石等产品库存上升较为明显。
二、对今年后期及2012年生产资料市场走势的基本预测
今年后期生产资料发展在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将继续呈现增速趋缓趋稳的基本特征;主要生产资料市场供需能够保持基本平衡,价格在需求增势减缓以及国际不确定性因素作用下,可能出现继续下行及小幅震荡的基本格局。
预计,全年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将达到4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增长13%左右;全年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同比上升10.5%左右,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可以支撑9.2%左右的GDP增长。
2012年,在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如果GDP增速调整到8%,依据我们的经验判断,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可比增长至少应保持在10%左右。而考虑到2012年我国仍处在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 预计GDP实际增速将保持在8.5%-9%,据此判断,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将达到58万亿元,可比增长12%左右,价格同比升幅回落至8%左右。
三、当前市场运行需关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整体上,今年以来,生产资料市场运行与国民经济发展相一致、相协调,但最近市场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需要密切关注。
1、谨防市场大幅波动
当前,生产资料价格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反映出相关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充分显现,由于生产资料价格在影响整个经济价格走势中具有一定的先行性,这说明通胀压力已经从源头上得到缓解。但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以及PMI购进价格指数大幅波动的新情况,应引起密切关注。据此,从后期宏观经济政策上,应在继续谨防输入型通货膨胀和控制新涨价因素的同时,把国际市场大幅波动对我国生产资料市场的冲击控制到最低。
2、强化需求增长势头
从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看,下半年以来,二指数整体上均呈现双双回落的态势,且回落较为明显,反映出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外需不旺、内需增势放缓的基本发展态势。具体来看,下半年新订单指数平均较上半年回落2个百分点,10月份又出现明显下滑,下降0.8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在最近三月也出现明显波动下行的态势,8月份和10月份均在50%以下,反映出外部环境的恶化对我国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在需求疲软的境况下,本月制造业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同步下降,降幅为0.4个百分点,处在相对较低水平。因此,宏观政策宜以稳定为主要基调,在稳的基础上,注重结构调整,适度宽松、定向宽松,保持社会需求稳定增长,尤其是要稳定内需,防止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对我国生产资料市场的冲击。
3、关注结构性变化,促进制造业发展
10月份,制造业PMI中原材料、能源与生产用制成品类的综合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低于50%,这是自8月份以来一直出现的情况,说明在当前整体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制造业需求不旺的特点尤为明显。这反映出在我国转型升级过程中,传统产业增势回落,其对生产性需求和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减弱;而同时,新兴战略产业尚未形成新的增长点。因此,政策上应把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进度和节奏,保持制造业平稳发展,这是生产资料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物流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