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陈秀芝
2007年,
持续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为市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中国生产资料市场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的阶段。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稳步快速增长,市场需求旺盛,价格稳步上升。生产资料市场发展的均衡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国内外市场联系十分紧密,“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对调剂国内余缺、平衡供需关系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内外市场价格联动效应越发明显,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快。因此,我们认为,今年的生产资料市场发展是与宏观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市场发展既没有超前,造成明显过剩,也没有滞后,导致煤电油运紧张的局面。可以说,今年以来生产资料市场发展是快速的、平稳的、也是适度的。
1、市场保持稳步快速增长。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核算,今年1-9月份,全社会实现生产资料销售总额15.8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9.4%,同比增速加快0.9个百分点(参见图1)。同期,
预计四季度,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实施,生产资料市场发展将继续呈现高位回稳增势减缓的走势。全年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将超过21万亿,比上年增长19%左右。
图1:2004-2007年全国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各月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变化情况
2、市场需求旺盛,内需增势强劲,国际市场的拉动作用对市场需求增长的贡献率继续提高。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加快增长,拉动生产资料市场需求旺盛,形成强劲的内需拉动力。如主要消耗生产资料的重工业销售产值增速基本保持在28%的较高水平;
同时,市场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特征进一步显现,特别是市场需求全球化特征更为突出,出口需求增长迅速。今年1-9月份,30种主要生产资料产品出口平均增长31.5%,出口占市场总需求的比重上升到6.8%,拉动市场总需求增速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钢材出口4952万吨,同比增长73.3%,占
3、市场供需平衡稳定,市场环境继续得到改善。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类等基础产品的稳定供应有效地保障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能源等基础原材料的资源瓶颈制约矛盾得到明显缓解,市场供需平衡稳定,供需差率维持在2-3个百分点。
市场平衡发展,是供需双方调整的结果。一方面,控制产能扩张,淘汰落后的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市场供给增长速度趋稳。根据国家统计局及海关总署提供的统计资料计算,今年1-9月份,30种主要能源、原材料产品国内生产量平均增长18.0%,比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增速分别回落1.1和0.3个百分点。如,煤炭产量增速由一季度的14.8%逐步回落到三季度的11%;焦炭也由23.7%回落到19.4%;铁矿石产量增速由一季度的33.9%逐步回落到三季度的22.9%;钢材也由26.2%回落到24%。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增速有所加快,1-9月份30种主要能源、原材料市场总需求平均增长17.1%,比2006年增速提高0.88个百分点。市场需求发展的均衡平稳性表现的更为明显,多数产品需求增速变化很小,只有石油及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的产品需求增速提高并带动市场总需求增速提高。如,1-9月份原油的市场总需求增长6%、钢材的市场总需求增长23.4%、水泥的国内消费需求增长20.8%,与2006年增速相比分别提高1.6、1.1和1.6个百分点。
4、价格保持高位波动稳步上升的走势。今年以来,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旺盛、部分基础原材料资源偏紧,同时国际市场价格呈现高位坚挺或震荡上扬的行情,促使国内生产资料价格维持高位中继续攀升的走势。
价格走势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高位坚挺适度上扬。今年前三季度,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保持上升趋势,累计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升3.6%,比年初仅上升1.9%,也就是说今年1-9月份仅有1.9个百分点是新的涨价因素。二是振幅较小,走势平稳。各月环比(与上月相比)1、2月份保持平稳,3月份上升0.3%、4月份上升0.9%、5月份上升1.2%、6月份略下降0.3%、7月份上升0.3%、8月份上升1.0%、9月份上升1.2%,各月升降波动幅度没有超过1.3%。三是高位波动稳中趋升。从今年各月定比(与2000年12 月相比)走势看,1、2月份均上升20.2%、3月份上升20.5%、4月份上升21.5%、5月份上升23.6%,达到新的历史高位、6月份上升21.1%、7月份上升21.0%、8月份上升22.3%,9月份上升23.7%,再次突破历史高位。(参见表1、图2)
表1:2006-2007年各月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变化情况表(%)
指标 |
年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环比 |
2006年 |
0.1 |
0.8 |
1.0 |
2.1 |
2.9 |
1.3 |
-0.9 |
-0.2 |
0.6 |
-0.1 |
-0.6 |
-0.2 |
2007年 |
0.01 |
-0.02 |
0.3 |
0.9 |
1.24 |
-0.3 |
0.3 |
1.0 |
1.2 |
|
|
| |
同比 |
2006年 |
-1.1 |
-0.8 |
-1.6 |
-0.2 |
4.4 |
6.4 |
5.9 |
5.0 |
5.7 |
6.9 |
7.6 |
7.5 |
2007年 |
7.0 |
6.0 |
5.3 |
4.0 |
2.4 |
0.7 |
1.9 |
3.3 |
4.0 |
|
|
| |
累计 同比 |
2006年 |
-1.1 |
-0.9 |
-1.1 |
-0.9 |
0.1 |
1.1 |
1.8 |
2.2 |
2.5 |
2.9 |
3.2 |
3.5 |
2007年 |
7.0 |
6.5 |
6.5 |
5.5 |
4.8 |
4.0 |
3.7 |
3.6 |
3.6 |
|
|
|
图2: 2005年以来各月生产资料市场综合价格升降变化趋势图
从品种结构上来看,拉动前三季度生产资料价格高位攀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前三季度,黑色金属平均价格同比上升16.6%,拉动价格总水平上升4个百分点;主要有色金属平均价格同比上升13.0%,拉动价格总水平上升近1个百分点。 另外,主要化工产品、能源产品及部分建筑材料等产品的价格也维持高位坚挺或略有上涨,支撑着整个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保持高位坚挺震荡上扬。
当前,一方面是旺盛的生产资料市场需求格局和高成本支撑下的高位坚挺的生产资料价格态势;另一方面是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市场发展有减弱的趋势,尤其是对生产资料价格影响大的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等主要品种市场供需格局正在出现新的变化。再考虑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因素,预计四季度国内生产资料价格基本保持高位坚挺小幅振荡的走势,虽然进一步上升的势头已经减弱,但一般不会出现明显下降的走势,与上年相比全年价格总水平升幅在3.8%左右。
5、经济效益普遍得到提高。在中国生产资料市场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好契机下,国有企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各行业的经济效益普遍得到提高。据财政部公布的资料,今年以来国有企业销售和利润大幅提高。1-9月,国有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1万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利润1.2万亿元,同比增长31.2%,均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国有石化、钢铁、汽车等行业实现利润分别增长64.9%、64.7%、59.5%;国有电力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7.6%;国有煤炭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4.4%,国有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