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员现状。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我会会员规模和质量迅速扩大和提高,目前已有9000余家注册和登记会员,会员覆盖全国及区域龙头物流企业。其中包括中远海运、中外运、中储、中国邮政、五矿、顺丰、申通、联邦快递、DHL、京东、菜鸟、苏宁、华能、重汽、神华、日日顺、宝供、重汽、海航、远成等中外著名企业。在与物流态相关的各类行业组织中,我会会员具有规模大、类型全、质量高、凝聚力强、影响力大、代表性和涉及领域广的特征。
二、行业表彰。经中央批准,人社部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组织“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此项活动是一项规范、公正、公益的政府表彰活动,现已举办三届,共评选表彰了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159个,先进工作者127人,劳动模范662人。
三、企业认证。自2005年开始,我会按照《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开展A级物流企业评估工作,共通过了二十四批近5000家A级物流企业评估,现A级企业认证已经成为企业竞标的重要资质,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支持A级物流企业发展。
四、行业信息统计。2005年我会研发并首次在国内发布了采购经理指数(PMI),现在每月定期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发布,PMI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已成为政府部门宏观调控,企业机构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国内外有着重大影响力。我会还陆续编制发布了服务业PMI指数、钢铁流、化工物流等细分领域PMI指数系列,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中国仓储指数、中国电商物流运行指数、产业损害预警监测等配套产品。
五、标准工作。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2003年,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物流标委会”)成立,秘书处设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标准化工作部,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其主要职责是:在物流领域内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工作;组织落实物流、生产资料流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中的各项工作;标准宣贯工作。2001年以来,组织制修订了多项物流基础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六、教育培训工作。我会是教育部高、中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和全国物流师认证机构。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443所本科院校、900多所高等职业学校和1000多所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物流专业。30余万人参加了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16余万人取得了高级物流师、物流师、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
七、规划咨询。承担了国家商务部、发改委、交通部、农业部、科技部等委托的研究任务,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专业论坛的协办机构。已完成各项规划200多个,包括参与起草了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于2009年3月份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八、物流企业信用评价。物流企业信用评价是2007年经商务部和国务院国资委授权,由我会开展的一项经常性、制度性工作,主要内容是对物流企业信用等级进行评价。目前A级信用企业累计已500余家,发挥了行业自律和诚信经营的引导作用;
九、科学工作。2002年,经国家科技部已经批准设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作为行业的科技进步奖。该奖项旨在奖励在全国物流与采购以及生产资料流通领域中的技术发明与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包括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技术发明奖两个奖项。
十、物流示范和实验基地授牌。为了发挥行业引领和先行先试的积极作用,我会从2001年起开展了物流示范和实验基地评选活动,现全国共有近200家企业获此称号。
十一、行业品牌活动。“中国物流企业家年会”、“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以及物流园区、物流信息化、电子商务与快递、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合作与发展、物流科技创新、物流技术等,这些大型活动在国内外形成了较强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