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江会长赴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调研
5月26-28日,陆江会长赴大连调研,专程考察了大窑湾保税港区。陆江会长一行参观了大窑湾保税港区的全貌,并专门听取了大连港务集团副董事长付彬同志对港区的介绍。大连港年吞吐量为2.3亿吨,居全国港口第7位。大窑湾保税港区是全国三个保税港区之一,港区第一期工程面积2.8平方公里,包括油品、矿石、粮食、集装箱和件杂货码头等。港区建设分三期进行,规划面积6.88平方公里。保税港区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相关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主要税收政策为:国外货物入港区保税;货物出港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保税港区集港口作业、物流和加工为一体,是我国目前港口与陆地区域相融合的保税物流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港区之一。
陆江会长在听取介绍之后,就港口发展提出了以下看法:一是港口的发展与其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将会带动港口的快速发展。港口发展一定要依托其所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结构调整来规划,实现港区联动,互为发展。二是要注意发挥区域内港口的整体优势,要避免重复建设。整合并购是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港口也要通过整合,发挥整体优势。三是港口要充分发挥港口物流的功能,特别是保税港区不仅要充分利用好保税港区的优惠政策,更要充分运用现代物流方式,改造传统单一的港口作业功能,加快港口物流的发展,推动港口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四是保税港区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港口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区域经济的辐射能力,提高本地区对外开放的水平。
谈到大连港和大窑湾保税港区建设,陆江会长提出:大连港近几年建设的很好,发展也很快。大窑湾保税港区建设为大连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大窑湾保税港区的建设要立足于辽宁省经济的发展,依托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面向东北亚地区,把自身区位优势、国家政策优势,转化为物流服务优势、综合经济优势,在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经济振兴和对外开放中发挥“龙头”作用。要把保税港区建设作为物流发展的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东北地区是我国粮食、原油、矿石、木材、钢铁、汽车等重要原材料和能源基地,又是装备制造业和石化产业发达的地区。保税港区要根据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加快推进油品储运基地、汽车物流基地、粮食物流基地、矿石物流基地、冷藏物流中心的建设。通过港口物流核心业务向港口周边地区辐射,带动腹地进出口贸易,实现港口与腹地的良性互动。要做好区域内物流资源整合,统一规划沿海港口布局,明确港口的差异化定位,构筑以保税港为主体,其他港口为支撑的区域港口岸线联盟,充分发挥保税港区的引领作用。总之,大窑湾保税港区有非常坚实的发展基础,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一定会为振兴东北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此外,陆江会长还与大连部分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的负责同志就生产资料流通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日期: 200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