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首页
领导致辞
工作职责
工作岗位
工作动态
联系方式
高效的服务回报广大会员

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召开第一次会议


日前,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由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巡视员李扬同志主持,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及联络员参加了会议。我会丁俊发常务副会长以及研究室贺登才、行业事务部余平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分析了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会议认为,世纪之交的这几年,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三年多来,我国现代物流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是社会物流需求继续高速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社会物流总成本趋于平稳。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统计,200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8.3万亿元,同比增长29.9%;国内物流业实现增加值8 4 59亿元,同比增长8.4%;全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为29114亿元,同比增长16.6%,社会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例为21.3%,比上年同期21.4%降低0.1个百分点。二是各类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经营、服务和技术创新出现新的局面。一些大型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等指标的年均增长幅度一般在30%以上。各种类型的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在竞争中相互融通,互为补充,促进了经营和服务创新,出现了区港联动、仓单质押、精益物流、供应商管理库存、物流地产等新的经营服务模式。三是生产和流通企业引进现代物流理念,推进了资源整合和增长方式转变。“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开始打破,非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外包形成趋势,制造业、商贸业的业务整合、经营方式转变,支持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进了新型工业化,也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基础。四是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得到长足进展。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特别是互联网的应用普及为物流信息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条件。立体仓库、托盘、货架、集装箱、机动车辆、自动拣选设备等物流装备有了较大提高。五是物流标准化、统计信息、物流科技、人才培养等基础工作取得突破,行业形态开始显现。国家标准委提出了《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一201O年发展规划》,目前正在会签国家发改委等8个部门,制定并发布《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国家标准》;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制定了建立社会物流统计制度的试行办法,相关数据已开始对外发布;物流教育培训发展很快,学科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国家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正在稳步推进。六是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200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开始运作,标志着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已经形成。会议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一是物流资源供需不平衡。一方面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受“大而全”“小而全”观念影响,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服务质量和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二是我国物流基础设施仍然不能满足物流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三是物流的产业形态和行业地位不明确,物流组织布局分散,地方、行业和部门管理体制不统一,物流资源条块分割,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物流资源的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体制性障碍;四是由于物流产业的复合性,涉及许多部门,政策政出多门,缺乏统一、透明的产业政策体系。会议讨论了《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规则》(讨论稿)、《落实九部委文件工作计划》(讨论稿)、《全国现代物流工作会议方案》(讨论稿)。会议明确,要尽快建立现代物流发展工作网络。鉴于全国各省区市物流管理机构各不相同,工作联系不便,为加强全国现代物流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与地方政府在推动现代物流工作方面的沟通与联系,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函请地方政府明确现代物流工作的牵头部门(或牵头联系单位),以加强工作中的沟通和联系,形成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工作网络。
日期: 200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