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辽市传统特色农畜产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借势发力,加快发展农村电商,通过壮大新业态促消费惠民生。
通辽市传统特色农畜产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借势发力,加快发展农村电商,通过壮大新业态促消费惠民生。
“明年我准备在咱们村搞一个300亩的放心麦田工程,通过种植绿色无污染的小麦,把咱的土地租赁给市民,市民租地,咱们给他经营。”放心麦田是可意网继“亲子农场”后新推出的网上订制农业项目。辽河镇吗力村可意网电商服务站站长丁海把增收账给村民丁淑霞一算,丁淑霞豁然开朗,“放心麦田工程挺好,不但有租地的收入,还可以在自家地上打工,一块地两份收入,划得来。”
去年以来,吗力村与涉农电商企业可意网联合,打造电子商务示范村,扶持鼓励返乡大学生与农村有为青年网上开店创业,在帮助村民购买农资产品的同时,将村里的绿色产品在网上销售。目前,已培训农牧民500余人次,成功开店45家。去年,全村在网上卖出粘玉米6000多穗,成为互联网带动产业发展的典型。通过“互联网+庭院种植”的运营模式,“亲子农场”项目将农户家的菜园划分成小块,市民可以在网上订购,不仅让市民吃上放心蔬菜,还帮助农民每个庭院增收7000多元。现在,吗力村村民的网络意识空前高涨,日常购物、看病挂号、孩子入托、花卉销售都在网上进行。
“互联网+农业”的叠加效应日益凸显。为抢占这一先机,开发区加快发展农村电商这一新业态,通过市场手段,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依托可意网、草原旭日等电商企业在辖区各村设立电商服务站,为本地特色农产品进城铺平了道路、拓宽了渠道的同时,也为农民增加了就业和增收渠道,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长足发展。通辽可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玉泉说:“农村电商最终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让农民的生活城市化,让农民种地简单化,让农村网络化。”
截至目前,开发区农村电商实现交易额近5亿元,带动农户2万余人,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在促消费、扩内需的同时,推动了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开发区农村电商产业厚积而薄发,网络触角的下渗、流通体系的完善、政策倾斜的扶持是其发展的保障和基石。今年,开发区利用2000万元的电商专项扶持资金,加快解决农村网络覆盖、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品牌培育、产地集配以及冷链等重点问题;大力培养农村电商人才,鼓励通过网络创业就业;加大农村电商政策扶持,对符合条件的电商企业或创业者给予担保贷款及贴息,一系列有力举措为扩大电商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让更多的农民可以通过“触网”走上“双创”的新舞台。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