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论文 >> 电子商务 >> 内容

电商“飓风冲击”之下 店商如何自救?
字号:T|T 2015年11月17日11:10     云南信息报
  • 每年“双11”已变成全国的网络购物节,仅就阿里一家公司(天猫、淘宝)的单日成交来看,从2009年的5000万元到2015年的912亿元,如此吸金数据、成交量,只能说“双11”创造了一个新的购物狂欢。

每年“双11”已变成全国的网络购物节,仅就阿里一家公司(天猫、淘宝)的单日成交来看,从2009年的5000万元到2015年的912亿元,如此吸金数据、成交量,只能说“双11”创造了一个新的购物狂欢。

电商“飓风冲击”之下 店商如何自救?

而对于“双11”冲击最大的实体商业来说,如何与“双11”搭上线,加入的这场“购物狂欢”,并从中分得一杯羹,成为开发商最重视的问题,并成为其年末大手笔操刀最为重要的活动。想要在这场激烈的厮杀中分得一杯羹,各家开发商必将使出“必杀技”。

店商纷纷话转型

在电商飓风式冲击的当下,实体“店商”却面临着客流减少、市场份额降低的尴尬,让实体商业不得不感叹,电商太凶猛。那么,激烈的竞争让实体商业开始思考,如何存活?

转型、折扣、体验式消费、各种活动,等等的这些都是实体商家所做出的选择和改变。一家服装店的老板表示,今年他所在企业的客流量下降了30%左右,消费走低和电商两面夹击,让实体店日子越来越难过,于是打折成为他们主  要的“自救方式”。

有业内人士总结,实体店应对电商冲击普遍推出三大对策:应战、避战与合作。不断推出和加深网购所不具备的优势,包括:购物之外的增值活动,文化娱乐活动,以及“体验式”服务,以此来正面“应战”电商带来的冲击。

而价格则是“应战”对策的重点,特别在女性热门商品方面,实体店空前加大打折力度。而“避战”,就是有针对的对网络商城的产品进行比对,尽量缩小产品重复的范围,并提升购物中心的服务专业水平来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增强竞争力。

剩下的一条路子,也是目前实体商业正在积极探寻的转型模式,除了与线上电商的合作,推出自己的电商平台也正成为实体商业应对竞争的重要手段。

眼下,各个购物中心开始尝试B2C转型,O2O合作,注重自身的差异化竞争,大力发展目的性及体验式消费,试水双微营销等等新的改变方向,不断的探索与电商之间的发展之路。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对实体商业而言,信息化带来的不仅仅是电商渠道的增加,更将是企业组织架构、组织制度、运营方式、业务流程、盈利模式的系统性全方位的重构。从长远的战略布局考虑,给消费者提供无缝体验的全渠道经营才是传统零售实体商业的未来之路。

技术平台上线成制胜利器

传统行业如何更为快速地享受到新技术革新带来的营销利好?显然技术攻关成为了必然或直接进行资源整合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从万科与百度的战略合作,到万达成立电子商务公司,再到绿地表示将会搭建四大产业平台。地产企业的改革与进步从未停止,除了以差异化、新渠道、新合作模式等来应对电商的冲击,技术平台的搭建,则是地产行业更为有利的秘密武器。

去年6月万科与百度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三个月后万科在北京演示了已通过内部封测并正式上线的管理系统——V-in。未来,万科将通过V-in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得到更多有价值的运营管理判断思路;帮助商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达到商家和购物中心的共赢;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高消费者的粘性。

同样在2014年,万达集团、百度、腾讯三家巨头就在深圳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宣布共同出资在香港注册成立万达电子商务公司。万达正式进军电子商务。王健林表示,万达集团、百度、腾讯三家合作一旦试验成功,2020年,除了万达电商的50亿人次使用,还有可能成为一个开放平台,中国度假中心、电影、文化、餐饮等都可以使用,万达是在为整个线下企业进行探索。

除了万达集团,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在今年8月份的绿地集团股票上市仪式上宣布:绿地未来将依靠互联网实现产城一体化,其中包括搭建四大产业平台:分别是智能的制造平台、电商的交易平台、智能物流平台、金融大数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