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连接华东与华北的门户,北接“京津冀”,南通“长三角”,加上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全国21个物流节点城市之一,济南已初步形成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互相补充的立体交通网络。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为济南建设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夯实了基础。
作为连接华东与华北的门户,北接“京津冀”,南通“长三角”,加上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全国21个物流节点城市之一,济南已初步形成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互相补充的立体交通网络。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为济南建设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夯实了基础。
结合国家“一带一路”、“一蓝一黄”战略的推进施行,济南顺势而行,紧抓机遇,找准定位,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扩大物流承载能力,构建鲁冀豫苏四省通济现代化物流网络体系。
2014年,济南市全社会物流总额17000多亿元,同比增长14%。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如今已成为济南市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导产业。与此同时,济南正在加速向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迈进。
基础提升改造集聚产业
如果说交通物流是城市的血管,物流业则是保障城市健康运营的新鲜血液。对于济南来说,物流业虽然是新兴产业,但并不陌生。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这片土地就陆续诞生了许多知名物流企业。目前,济南的物流企业已过万家,仅在济阳崔寨到天桥桑梓店一线就大大小小分布着8000多家,这里已经成为物流企业扎根发展的热土。
但是,经过多年的“粗放”式发展,济南物流业“量”上去了,却并未形成聚集效应。“以物流中心的角度来看,济南的物流业分布相对分散,这与中心原则有些相悖,只有‘聚’才能在国家层面形成辐射点,才能以中心撬动全国物流大动脉。”市经信委交通物流处夏庆表示,通过城市规划、产业片区或连片区域规划、行业规划等政策引导,细化市场定位、突出企业功能性的集聚优势互补,将对未来城市物流业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产业集聚、联合发展、规范秩序等也成为济南市物流行业发展趋势。2014年11月,《济南市物流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与《济南市关于加快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相继发布,旨在明确物流产业集聚区功能定位,加快推进物流集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
面对全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很多本地物流企业也发现,通过内聚形成合力形成规模化效应将获得更大成果,一场提升改造的攻坚战同时展开。1998年成立的盖世物流,正准备将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物流、金融仓储业务、产品包装加工业务等部分业务逐步转移到黄河以北。同时,将利用原有济南园区进行进一步改造,腾笼换业打造成功能更强大的中央商务区,准备随时对接物流中心城市的落地。
引外拓疆瞄准高质高端
对于一个年轻的物流城市来说,济南需要向其他城市学习的地方还很多。以成都、武汉等城市为代表的物流局招商决策模式,不失为本地学习的一种策略;以郑州、长沙等城市为代表的形成产业五年规划促发展,也不失为本地效仿的一种方法。当然,在总结经验、复制模式之后,闯出一条济南特色的建设全国区域性物流城市之路更加重要。“济南物流对于全省物流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影响,这也被业界称为山东物流的济南效应。”一位刚落地济南的物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城市物流发展需要以努力提高城市的物流服务水平,带动周边所辐射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形成全国性、区域性和地区性物流中心和三级物流节点城市网络,促进大中小城市物流业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在济南市物流业运行质量平稳向好的背景之下,一大批优秀的本土物流企业和驻济的外省企业,纷纷寻找自身优势做强做大。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