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规划》强调物流行业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并要求对物流业开展全面转型及升级,要进一步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 《规划》的发布,明确了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并将推动物流仓储朝着专业化、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前进。而在此之前,阿里巴巴便已经在物流领域进行了布局。 去年5月,阿里巴巴牵头创建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提出要搭建“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 但是,在其成立至今的时间里,给人印象更多的是四处拿地的举动,这也引发了诸多质疑。这种做法正确与否,暂时没人能给出答案,对于一个3000亿的投资计划,也没人能预测到其结果会是什么样子。 正如马云所说,“菜鸟”可能失败,但“万一”成功,将会产生巨大的变革力量。
“11月11日”,因其独特的数字形式,被人们定义为“光棍节”,并被年轻人广泛接受。然而现在,这一天又被赋予了新的定义,即网络购物狂欢节。
作为“双11”活动的发起者,阿里巴巴今年11月11日的交易额为571亿元,而在五年前,其活动当天的交易额只有0.5亿元。交易金额呈现几何式增长的背后,随之而产生的数以亿计的商品如何快速配送,成为商家最头疼的问题。
据统计,截至今年11月11日24:00,阿里巴巴当天产生的包裹量达到2.78亿个,这比去年的数字高出1.11亿。
马云“双11”当日向媒体公开表示,经过过去5年“双11”的考验后,成交数量已不再是阿里所担心的问题,快递物流是否跟得上、跨境交易的产品是否能顺利、如期到达消费者手中,才是他最关心的话题。
在电商领域笑傲群雄的阿里巴巴,犹如一个长大的巨兽,其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关注。阿里巴巴在物流领域有何规划,又将如何解决数以亿计的包裹的配送问题,很多人都在关注。
菜鸟网络横空出世 拟构建“天网”+“地网”
2013年5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银泰集团联合复星集团、富春控股、顺丰集团、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宅急送、汇通,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宣布,“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项目正式启动,合作各方共同组建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菜鸟网络注册资金50亿。股东结构上,阿里巴巴旗下天猫商城投资21.5亿,占股43%;银泰集团投资16亿,占股32%;富春集团投资5亿,占股10%;上海复星集团投资5亿,占股10%;圆通、顺丰、申通、韵达、中通各出资5000万,分别占股1%。
该项目的启动,是希望通过八到十年的建设,为中国物流行业打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智能物流骨干网络,使之能够支持日均300亿的网络零售额,并让全国任何一个地区做到24小时内送货必达。
马云曾公开表示做物流并不是其一时的想法,而是四五年前就有的想法。在2010年初,阿里巴巴便入股一家快递公司——星辰急便;2011年初,又宣布其“大物流”战略并推出“物流宝”;随后才是菜鸟网络的诞生。
可以把这当做阿里巴巴进入物流行业的三个步骤,在其内部,将定位于数据化分析及追踪的物流宝称作“天网”,而涉足实体仓储投资的菜鸟网络是“地网”。
银泰百货集团董事长、菜鸟网络CEO沈国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根据菜鸟网络的规划,是希望在5-8年的时间建设一个遍布全国的“开放式、社会化”物流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基于这些仓储设施的数据应用平台,并共享给电子商务企业、物流公司、仓储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及供应链服务商,即“天网”;二是在全国几百个城市通过“自建+合作”的方式建设物理层面的仓储设施,即“地网”。
大举拿地 饱受质疑
按照阿里的规划,未来将在9个核心城市建立中央仓储,20几个城市的中转仓,并搭建一个全国2000多个城市物流仓储网络。
就在上个月,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正式签约,将在沣东新城建设菜鸟网络西北核心节点项目。
而自去年成立以后,菜鸟网络的拿地动作便从未间断。
2013年6月20日,菜鸟网络与武汉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智能骨干网(武汉·江夏)”项目签署。2013年11月19日,菜鸟网络与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签订投资协议,决定在两江新区保税港区投资建设“中国智能骨干网项目”枢纽节点。2013年11月27日,菜鸟网络与河南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落地郑州航空港实验区;2013年12月13日,菜鸟网络与成都市双流县政府签署投资协议,启动建设“中国智能骨干网”;2013年12月28日,中国浙江金华·金义电子商务新城正式开工,这是菜鸟网络“中国智能骨干网”的第一个全国样本;
另据银泰董事长沈国军透露,菜鸟网络早前就已在杭州、金华、海宁、广州、天津等地市成功拿下地块。
正是这频繁与地方政府签约拿地的举动,引起很多业内人士质疑。今年7月份,商务部官员曾公开质疑阿里巴巴走“歪”了,“马云到处建物流基地建仓储,因为经不住诱惑,地方政府太重视电子商务,给他非常便宜的地,对物流公司来讲没关系,地会升值赚大钱,所以他走歪了。”
阿里巴巴CMO王帅对此则回应道,菜鸟无法解决把物流基础设施建立在云端的难题,在全国各个物流中心区域建设仓储中心,搭建连通全国的高标准仓储体系实在是缺不了。菜鸟要解决的是十年后的问题,跟西方发达的物流体系相比,菜鸟的这些仓储,不是多了,而是少多了。
“天网”已生效 “地网”建设仍路漫漫
那么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今年的“双11”是菜鸟网络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正式“大考”,这也将是其回应质疑最好的机会。
据菜鸟网络物流预警雷达监测,截至16日晚12时,双11当天产生的2.78亿物流订单中已有2.6亿发货,快递公司已揽收的有2.31亿,被消费者签收的有1.3亿,签收数接近总体订单量的一半儿。没有出现往年快递爆仓的现象,这便是菜鸟交出的第一份答卷,而这背后,是菜鸟网络在需求预测、库存计划、物流协调及末端配送等方面进行不断完善。
据悉,从9月份开始,菜鸟网络对各家快递双11期间有望分摊到的包裹总量进行预估,预估甚至细化到了不同路线、乃至主要营业网点届时可能获得的包裹量。
菜鸟网络2014年双11物流项目负责人马俊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除了数据预测之外,菜鸟网络还提供物流预警雷达服务,这是一个通过物流数据的实时共享指导物流快递公司协调作业的数据凭条。
马俊杰介绍道,主流快递公司都有自己的监测中心和可视化实时显示屏,通过这个类似于“交通流量图”的屏幕,快递公司可以监测到自己具体站点和路线的情况。而菜鸟的物流预警雷达就像一个综合性质的大屏幕,在这里有14家快递公司全部向菜鸟开放端口,接入各自后台数据,菜鸟网络会根据监测情况来协调各个快递公司。
菜鸟网络的COO童文红在谈及菜鸟网络“双11”的表现时认为,主流的14家快递公司、617个核心分管中心、3000多条主要线路、5万多个网点、120万名快递员、以及不计其数的订单,这一切都汇集在菜鸟网络,它的任务是让这张网流动起来,保证其畅通无阻。
不过记者发现,菜鸟网络所公布的均是其“天网”发挥的作用,似乎和其“地网”没有什么关系,是否代表菜鸟的拿地之举是多余的呢?
某业内人士分析称,菜鸟网络成立之初所提出的24小时送达,对仓储与快递系统的协同要求非常高,商品在库作业时间过长,会大大压缩快递员的配送时间。所以说24小时送达,不仅仅是递送,包括订单处理、包装、分拣、中转、快递整个过程,都需要高度的系统协同。
据《中国采购发展报告(2014)》显示,中国现有的5.5亿平方米的物流仓储设施中能达到国际化标准的不足2%。阿里巴巴或许是看到这个现状,才想要自己拿地建设仓储,打造一个标准、可共享资源的物流体系。
不管外人如何看待菜鸟网络,其拿地的脚步应该都不会停止,而按照物流地产的建设速度,短期内这些仓储也不会发挥什么作用,或许正如王帅所说,菜鸟网络要解决的是十年后的问题,那么很多问题可能也只有等到十年后才能有答案。
时间将会是最好的证明,这在阿里巴巴的菜鸟网络身上也将得到验证。(新华网产业园区记者 白杨)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