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资讯 >> 电子商务 >> 内容

阿里结盟“物流网”或许是醉翁之意
字号:T|T 2013年02月04日10:59     速途网
  • 第一期1000亿的投资、十年的建设周期、数家行业大佬统统参与、中国最大的智能化物流骨干网络——这一切都符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的风格。

第一期1000亿的投资、十年的建设周期、数家行业大佬统统参与、中国最大的智能化物流骨干网络——这一切都符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的风格。

 

被命名为“CSN”的智能化物流骨干网络将会成为中国物流行业中,第一个日均支持超过300亿元的网络系统,而参与进来的银泰、复兴、四通一达、顺风等资本,也是目前国内电商和物流行业的龙头老大。如果说这次合作是强强联合,不如说是从巨头向寡头的转变。

 

阿里如此布局,究竟意欲何为。

 

最显而易见的是,阿里自身的业务需要物流扩展,作为中国电商零售业的航母,掌舵人马云曾经说过:客户最大的抱怨来自物流。事实上,在同行业的京东、当当等很早就开始布局自建物流团队的时候,淘宝的行动明显滞后。2012年淘宝旗下电商销售额达到10000亿元,全年57亿个包裹在物流系统中运输,而“三通一达”就承担了其中80%的份额——如果说不甘于物流的羁绊,以淘宝的实力完全可以实现自建物流,何必要做如此大的动作?

 

笔者的猜测未必正确,到是看出点眉目。

 

首先,考虑到用户习惯和用户体验,自建物流的成本不一定会取得优势。民营物流是在市场经济中生长出来的,无论从渠道还是服务上,都有一批固定的使用者;最重要的是从业人员,快递物流行业其实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采取自建的方式,要实现马云上述的大手笔,十年的时间够吗?未必。即使实现,也会走很多弯路。

 

其次,自建物流其实存在很多缺陷。从服务态度上来说,民营物流行业相对较好,在具体工作开展中灵活度加大,缺陷是准确度不足。在这点,我们可以和EMS做个简单的对比,邮政物流系统是全国最完善的,民营物流在长期的市场磨合中已经形成了合作的态势,而自建物流重新踏入这一领域——尤其是在盘子较大的时候,往往会形成资本合作。从资本和到业务开展,这个周期的长度是无法预计的。

 

智能物流网络的建立,是对国内物流行业的一种促进。长期以来,人们不断的讨论这这一行业的发展瓶颈和发展方向,而归根结底,是缺乏行业统一的标准。从市场角度来说,标准存在是行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和准则,而标准的形成有来源于企业的自律和总结。国内民营物流业长期无序竞争和扩展,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我实力的削弱,相信大局下面的合作将会彻底改变这一局面。

 

那么,阿里是被迫倒向物流的吗?

 

显然不是,阿里的主要业务不会放在物流方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阿里对物流的依赖比任何一家企业都强烈;相反,物流行业也紧盯着阿里这个电商零售的航母。预计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电子商务将产生巨量物流需求,而现有的物流体系将无法支撑,需要一个更大规模、更完善网络、更高效率的社会化物流体系。

 

物流是电商永远的痛,物流业是电商利润的终结者。长痛不如短痛,这或许是建设的一个初衷。

 

业内的认识认为,阿里此次的动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中介自建物流体系的电商,京东、当当自然是躺着也中枪。同时,那些有意进军电商物流的资本也会皱皱眉头,面对阿里和马云如此的雄心壮志,兜里的银子够不够花还要仔细掂量。从实力上讲,阿里和物流的合作可以说是完美组合:结合多年的电商经验,针对性的提出物流系统建设的策略,在资金平和、风险控制、人力协调等方面可谓顺风顺水。

 

想想十年后,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不可否认的是,物流直接与电商企业结合,是一场资本与市场的饕餮盛宴。随着电子商务的愈发兴旺,这场盛宴会更加的热闹,至于会不会带来中国物流和电商生态圈的改变,还要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