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信息化 >> 资讯 >> 运输 >> 内容

无线通讯技术助国内外智能交通发展
字号:T|T 2012年11月16日09:43     中国GPS网
  • 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管理系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大步发展,交通发展也是突飞猛进。当代交通的发展方向是融入了智能交通技术的安全、快捷、可持续的交通,这也是当前交通发展的需求。

 

据悉,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管理系统。国际上各国都很重视将无线通讯技术应用在智能交通领域,并把它作为智能交通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点。

 

国内外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状况

 

1.国外现状

 

(1)美国

 

美国ITS研究领域中的出行及交通管理系统涵盖的范围比较广,主要包括路上驾驶员信息系统,路线引导系统,出行者服务信息系统,交通控制系统,交通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及车辆排放物的检测与控制系统和公铁交叉口管理。

 

(2)瑞典

 

处于瑞典北部城市Pite和Lule之间的E4公路路段成为瑞典最智能的一段公路,一段4公里的E4公路上安装了400个信息发布装置,这些装置利用无线网络为驾驶员提供信息。智能公路的传感器连接在沥青与胶合剂铺成的路面,利用太阳能电池工作,该装置的显示灯可变换颜色,提前几百米就可对结冰路面和危险情况作出警示。

 

2.国内现状

 

我国在发展ITS的基础条件上还有较大差距,加上我国特有的混合交通特点,以及城市结构、路网结构、交通结构的不完善,在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方面,国内有北京、南京等城市走在前列。

 

(1)北京

 

近年来,北京交管部门总体规划、总体设计、建立起了高度集成、协调统一,适应国际化特大型城市混合交通流特点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指挥控制系统,并在交通管理指挥调度、交通控制、交通采集、信息服务四大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建立了包括视频监控、事件监控、交通流检测和违法监控的智能交通综合检测系统,实现了道路交通流、流速、车辆占有率的检测、违法行为监测和交通意外事件监测等功能。建设了交通信息发布系统,在对路网流量信息进行深层次挖掘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型室外可变情报信息板、互联网站、广播电视等多渠道,以文字、图形、视频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发布包括实时路况、交通管制、交通预报和行车路线参考等权威信息。

 

(2)南京

 

南京作为江苏省智能交通诱导服务系统的试点城市,利用现有交通管理措施、整合和共享交通信息资源、发挥现有道路的交通效率,不断提高交通的机动性、安全性和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和改善公众出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建立中国第一个真正能应用于政府和社会公共服务,并能商业运营的智能交通示范系统。系统可通过互联网、交通诱导屏、指路系统、移动通信、车载导航终端、广播电视电台等多源发布方式及设备向交通出行者提供全方位实时动态交通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实时路况信息、实时停车位信息、交通服务信息、生活服务信息等。

 

现有无线通讯技术简述

 

1.无线传感器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融合短程无线通讯技术、微电子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的新技术,逐渐被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等需要数据采集与检测的相关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具备优良特性,可以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信息采集提供一种有效手段,可以监测路口各个方向上的车辆,根据监测结果,改进简化、改进信号控制算法,提高交通效率。

 

2.移动传输技术

 

WLAN和3G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无线网络,两种技术在覆盖区域和带宽上有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3G网络支持跨广域网络的移动性,但是数据吞吐速度明显低于WLAN。WLAN提供了高带宽,但却限制在有限的覆盖区域内。如果将这两种网络融合起来实现无缝漫游,则无线业务传输服务的性能和灵活性就会得到极大提高。

 

3.卫星通讯技术

 

在气候条件恶劣、地区地广人稀、山区地形复杂等条件下、移动网络难以实现大范围区域的高密度覆盖,若遭遇暴雪、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时,有线网络中断,移动通讯网络容量、性能有限。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用卫星通讯作为基础通讯网络的补充,作为公路抢修保通、应急指挥调度的坚实基础。基于卫星通讯技术,可进行视频指挥和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卫星通讯手机可分别在公网和卫星网环境下,进行语音和数据通讯。

 

无线通讯技术助力智能交通发展

 

无线通讯技术在智能客运系统、智能物流系统、智能出租车系统、智能公交系统、智能公路管理系统等有广泛的应用。如何利用良好的无线网络平台打造高效率、低成本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交通行业从业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方面让新的技术更好的为交通管理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对原有的网络管理进行补充提高强壮性的同时,减少了建设和维护成本。

 

1.智能公交系统

 

在公交管理方面,应用无线网络可以实现公交车地址跟踪,在站牌等候的乘客可以看到最近的2台公交车已经到达站台的位置,以及公交车行驶速度的跟踪,粗略的到达时间分析,乘客可以根据各路公交车到达时间上选择乘坐路线。由于网络是双向的,可以将乘客饱和情况作统计,比如在上车和下车人数方面利用单片机即可完成车上人数统计,反馈给站牌的信息就额外带有车上人员信息。公交车内监控信息可以存储在车内,也可以在车辆入总站后集中通过WLAN向调度中心上传当天车辆的人员和车内行文的视频文档,即时上传和调用,随时可以查看任何一台公交车内情况。按照公交车管理模式,车辆均可携带一个WLAN发射接收芯片,AP设备可以通过本节点覆盖区域内的用户端点数目来判断车辆饱和程度,以及通过节点AP切换情况,来了解车辆拥堵情况,也可以配备唯一ID的发射芯片,在调度系统随时查看车辆所在的位置,避免车辆丢失。

 

2.交通应急指挥处理系统

 

在交通应急处理系统中应用应急通讯指挥调度车和移动视频监控车,为交通运输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监控、指挥调度、异地会商、移动办公等提供手段和场所,依托海事卫星、GPRS/CDMA/3G无线网络与交通运输厅视频系统互联互通,构成交通移动指挥应急通讯系统,可实现省级移动应急通讯指挥平台、应急现场之间的通讯保障、指挥协调、统筹调度和区域联动。移动视频监控车通过应急通讯包,配置静中通天线、BGAN卫星通讯设备、无线移动传输设备(CDMA或GPRS)、3G通讯(WCDMA、CDMA2000、TD-SCDMA)等保证通讯,可提供2~3人的会商场所,可提供标准视频接入,进行应急处置的视频通话。车内提供UPS电源,保持自供电能力持续24小时,车内装有GPS导航仪,实现移动视频监控车的实时调度。

 

结语

 

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能够为智能交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是提供数据、图像、话音等传输的有力保障。当前,利用各种无线通讯技术的优势,建设接入多元化、网络一体化、应用综合化的无线通讯体系,就能促进智能交通系统向更快捷、更安全、更舒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