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届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昨天在无锡开幕。本届博览会以“应用带来商机,示范创造市场”为主题,集新品展示、学术大会、应用和技术论坛、体验互动、创意大赛、经贸洽谈、信息发布、项目签约等主题活动于一体,全面展示物联网行业最尖端的产品和最前沿的技术及应用。据了解,本届博览会有多项新技术面世,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
第三届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昨天在无锡开幕。本届博览会以“应用带来商机,示范创造市场”为主题,集新品展示、学术大会、应用和技术论坛、体验互动、创意大赛、经贸洽谈、信息发布、项目签约等主题活动于一体,全面展示物联网行业最尖端的产品和最前沿的技术及应用。据了解,本届博览会有多项新技术面世,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
空中开卡,到国外打电话一样便宜
出国旅游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联系非常不方便,不管是打电话、发短信还是用手机上网,费用都很贵,但现在,有了物联网的技术之后,市民就不用再为此发愁。本次物联网博览会,中国联通的业务孵化平台、跨国运营商内嵌SIM卡物联网合作系统,模卡一体化通信模组、节能减排物联网、智慧电梯管理系统、物联空中开卡技术、智慧医疗等18个项目参展,其中最为吸引市民的是物联空中开卡功能,这项功能解决了很多用户出国旅游的通信问题。
据工作人员介绍,空中开卡功能又被称为OTA(Over The Air),是通过移动通信(GSM或CDMA)的空中接口对SIM卡数据及应用进行远程管理的一种方式。联通公司和西班牙的一家通信商进行了合作,中国的用户可以通过联通终端,在西班牙以及西班牙的这家电信公司提供服务的25个国家进行SIM卡数据交换,可以获得当地的一个通讯数据基准号,然后与其他人进行正常的通讯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讯的费用将大大降低。
“现在我们普遍使用的是普通拆卸式的SIM卡,这种卡容易磨损,且故障多。OTA应用的卡是嵌入式的,和机器绑定在一起,不能拆下来。”这位工作人员说,举例说一部手机只能有一张卡,但通过OTA技术,随时可以写入数据,更改运营商品牌、SIM卡注入协议等。这项技术应用后,市民办卡将不用再到营业厅,直接在家中,通过终端设备,就能直接实现更多的业务办理。
手机“种”大棚蔬菜
通过物联网的应用,种植蔬菜,只需要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就能对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含量、土壤温度、土壤湿度进行控制。记者在昨日的一个展示点看到,这里摆放了一个小型的蔬菜大棚。大棚内除了有浇灌、照明等设施之外,大棚顶部是一个收缩式的遮阳棚。一旁的工作人员通过一台iPad,连上网络后,轻轻一按,遮阳棚就缓缓收起,另一个按钮则操控着大棚内的通风设备。
“大棚内所有的设施都是通过物联网感知,将所有数据实时上传至电脑中,电脑通过和数据库的匹配和比对,分析数据。”工作人员介绍,进行数据分析之后,可以通过全自动或人工控制的形式,来控制大棚内的相关温度、湿度、光照等。
另外,通过相关的物联网技术,在市民买到的蔬菜中,能通过相关数据,追溯到产品的生产基地、生产过程、种子来源、肥料来源、肥料种类、农药来源、农药品种、播种时间、采摘时间、销售时间等。
自习室“占座”系统只花200块
本次博览会现场,还有一批来自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63个国内一流大学大专院校的159支参赛队伍,他们向参观者展示了高校学子在物联网领域自主创新、创造发明的作品和创意。李森是天津大学三年级机械专业的大学生,这一次他带来了一套“占座”系统,引起了现场很多观众的兴趣。所谓的占座系统,就是可以通过物联网的传感技术,对图书馆、自习室等地方进行人流量的监控。这项发明是李森和其他3名同学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共同完成的,灵感来源于大学生活。“大学里去自习室学习,到图书馆看书,如果没有座位是最头疼的。网上有很多歌曲、段子也都是以此为主题的。”李森说,以自习室为例,在自习室门前放置两台红外线扫描仪,对进门的人数进行监控,然后将数据统计后发送到楼面的终端上,再进行信息比对,这样就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查询自习室的信息,实时掌握信息,可以选择比较空闲的教室自习,或是等图书馆的人不多后,再去图书馆看书。另外,这一系统对停车场等特殊场地也适用,李森告诉记者,整个系统很简单,软件设计也不复杂,单就硬件设施来说,成本也就200元不到,但是对大学生来说非常实用。
下雨自动关窗
外出时,突然下雨了,家里的窗子没关,怎么办?别担心,通过一款智能关窗系统,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由天龙(无锡)物联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物联网项目,已经能够真正地和人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款关窗系统可以在居民外出、旅游时,自动检测雨水,实现自动关闭窗户,避免雨水飘落屋内。另一款安防报警系统,可以每时每刻守护家中的安全,通过远程监控报警系统,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通过画面双向显示功能了解家中的实时状况。智能厨房系统则可以准确检测到燃气泄漏,智能报警、关闭阀门、切断气源,并同时启动喷淋装置,避免事故发生。如果是大夏天,还能通过另一款智能控制系统,在回家前提前打开空调设备,智能调控温度。
智能交通终端 让事故死亡率归零
昨日无锡物联网发起人刘海涛,专门开设了一场媒体见面会,介绍了他这两年来的工作。他在见面会上说,他原本是一名科学家,但现在已经转型成为了一名企业家。他打造的“感知中国”团队,在两年的时间里打造了拥有数十种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数百种解决方案,涵盖十多个行业、十七家控股公司,产品远销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煤矿安全、智能交通、感知安防、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领域进入规模产业化,据他透露,目前他所在的团队已经有数亿元的产值。
“煤矿是一个很危险的地方,向下挖掘,可能挖出瓦斯等危险气体,通过物联网,可以提前感知这些危险。”刘海涛介绍,“感知中国”团队研发的感知安监物联网产品和系统,已部署到300多家煤矿,消除数起重大隐患,至今没有发生重大安全和人员伤亡事故。这个团队研发的多种智能交通物联网感知终端、系统设备和共性平台,已在全国13个城市,以及国外个别城市应用推广。根据用户的测试报告显示:道路拥堵率下降30%,行车效率提高30%以上。刘海涛举例说,在成都的交通安装区域内,从以前年死亡率50-60人,经过一年多的应用,变为0死亡率,取得了良好的交通管理效果。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