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春运,大家都会想到一票难求的铁路、排成长龙的高速,人头攒动的机场。
提到春运,大家都会想到一票难求的铁路、排成长龙的高速,人头攒动的机场。其实,在江苏还有一条异常繁忙的“水上春运路”。全长451公里的苏北运河被誉为京杭大运河上的“黄金水道”,全程水位落差33米,由11个梯级30座大型船闸来调节,是我国最繁忙的内河航道之一。新春走基层,记者探访了这些“水上春运路”背后的“守护者”。
【船闸“医生” 我为船闸做“体检”】
春运期间,水运交通也迎来最为繁忙的季节。俗话说“一闸不通,万船难行”,这几天,京杭运河苏北段的各大船闸正在接受全面“体检”。记者见到的这个外形像鱼雷一样的家伙,叫旁侧声纳,是水下“体检”的神器。航闸检测工作人员高天宇介绍,依靠这套设备,可以实时扫描监测河床的情况。
不一会儿,声纳设备就检测到有几个轮胎掉落到闸门附近的水底,如果不及时打捞,很容易被水流冲到闸门口,影响闸门关闭。
现场指挥员决定,派“水下蛙人”出动。负责这次潜水的是罗中池,今年39岁,从事潜水工作已经20年了,在两名队友帮助下,他穿好了重装潜水服,准备下到六七米深的水底。
记者尝试提起潜水员专用的靴子,感觉真的很重。罗中池介绍,光是一只靴子的重量就有9公斤,两只靴子就有18公斤;整套潜水装备加起来有75公斤重!
此时水面温度接近零度,水下环境更为复杂。尽管大致知道轮胎的方位,但是由于水下浑浊,能见度几乎为零,水下检修和故障排除全凭着潜水员对船闸结构的熟悉,用手摸来完成。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罗中池逐一排除了水下故障和安全隐患,由于长时间浸在冷水里,他的双手早已被冻得通红,罗中池告诉记者,遇到复杂的情况,他们甚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连续工作几个小时。在有着“船闸医院”之称的京杭运河江苏省船闸应急保障中心,像罗中池这样的潜水员有10名,他们就像“医生”一样,负责苏北段28座大型船闸的应急保障任务,24小时守护着船闸。
京杭运河江苏省船闸应急保障中心主任杨龙奎介绍,船闸水下故障占到60%以上,所以春运以来,工作人员重点加强了水下故障的排查力度。
【智能调度 “护航”船民归途】
经过连夜的航行,上午十点多,“船老大”罗辉来到了淮阴船闸,今年是他经历的第20个“水上春运”,这次他从山东济宁运输一批煤炭到安徽芜湖,快速过闸、随到随走,让罗辉离家又近了一步。
罗辉告诉记者,原来过船闸的时候,要先把船停靠到停泊区,船员坐小船上岸排队登记。现在大家可以用手机软件来操作了,船闸放行也很快捷,效益提高了20%。
无需下船,快速通行缘于苏北运河的船闸智能运行系统。
淮阴船闸运调中心主任季颉介绍,根据船舶的登记先后次序和船舶的大小尺寸,在电脑上自动进行排档。做一个形象的比喻,传播过闸,就像是乘客买车票,只不过车票是根据买票的先后顺序以及体重身型,安排好合适的座位,这样就进一步提升了船舶过闸的速度。
作为华东地区水上运输大动脉,苏北运河承担着江苏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的电煤、粮食、农副产品等重点物资的运输。今年“水上春运”,预计船舶通过量将达到2.08亿吨,服务船民超过42.8万人次。
大运河是活的历史文化,“运”是大运河的魅力所在,提升它的航运能力,正是保护大运河最好的方式之一。船舶的每一次安全过闸,这背后离不开航运人默默的坚守与努力,不仅保障了一年一度的“水上春运”,而且也让昔日大运河的繁华胜景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