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中国直飞航权的争夺是速递巨头的竞赛主题,而这一竞争的原动力是在中国国际速递市场上取得更多的机会。 四大巨头全部进入中国 从1999年11月2日开始,联邦快递的飞机每周二至周五都会在凌晨5:30分
对中国直飞航权的争夺是速递巨头的竞赛主题,而这一竞争的原动力是在中国国际速递市场上取得更多的机会。
四大巨头全部进入中国
从1999年11月2日开始,联邦快递的飞机每周二至周五都会在凌晨5:30分准时抵达处于深圳黄田机场的快件处理中心,并于6:52分满载着华南区快件去完成北美和亚洲一日抵达的任务。而其所运抵的境外快件经过不到一个小时的报关和发拣程序后,会在当天刚上班的时间送到客户的手中。联邦快递中太平洋区及中国区副总裁陈嘉良日前透露,今年4月,联邦快递每周直飞中国航班总数将达到11班。
而有消息说,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不久前也获得美国交通部初步批准,将经营直航中国的国际投递服务。而联合包裹计划在开通直航中国的国际投递服务业务后,每周飞行6个航班往返中美。
实际上,中国第一家合资从事国际航空快递业务的企业——中外运—敦豪有限公司也早已推出了可在几天内落脚于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的速递服务。
在全球范围内竞争的联邦快递、联合包裹、荷兰敦豪、天地公司实际上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就将竞争舞台搬到了中国。它们都是拥有数百架飞机、网络遍布全球、卫星系统全程跟踪的国际速递业巨头。
中国入世后将使它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在中国市场上参与竞争。各大国际速递公司早已设计好了开拓中国市场的蓝图。中国国际速递市场的火药味日益浓重。
网络和价格优势
据了解,国际速递公司跻身中国市场,其优势首先在于有自己控制的全球网络、先进的全球通讯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中国国内的网络是他们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因此,从进入中国市场第一天起,国际速递公司就一直致力于在中国的网络建设。
目前,联邦快递已经可以为190个城市提供国际快递服务,其还计划在2005年以前在中国新增100个速递城市。敦豪打出了“在未来两年内,将在中国每一个城市建立一个配送点”的口号。
作为国际速递业务,他们把市场定位在业务量最为密集的地区,即外商集中的沿海和中心城市,从而提高了业务收益率,避免了不必要的损耗和成本。
华南成为国际快递业的必争之地。联邦快递陈嘉良对华南特别是广东速递市场情有独钟。他透露其在中国南方地区的货运量和收入每年均有两位数的增长。陈嘉良分析:广东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2000年广东省外贸出口额可超过900亿美元,这一数字代表了全国近40%的出口量。同时,以深圳、广州为中心,连同周边的东莞、中山、顺德、南海已形成中国最大的信息及电子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基地,为国际速递业提供了良好的货源保障。
有业内专家指出,跨国公司已与中国EMS争夺客户,在市场上取低价竞争。外资公司的国际速递价格普遍低于EMS价格的10%-15%左右。
施压中国邮政
在中国速递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 目前速递巨头只能以合资形式取得运营机会,如联合包裹、敦豪和天地都和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组建了合资公司,而联邦快递则于1999年与大田航空服务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
虽然面临诸多市场限制。但早有邮政专家分析指出,合资国际速递公司对中国邮政国际速递业务已经造成冲击。中国邮政目前在国际速递市场份额已降到40%左右。而从速递业务的增长速度来看,1990年-1994年间,中国邮政的国际速递业务量年均增长35%。1995年-1999年间,年均增长率仅为2%,其中有些年份还出现了负增长。而联邦快递、敦豪、天地、联合包裹等公司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
而中国 EMS在这场价格竞争中则处于被动地位。一方面,由于体制的原因,缺乏价格调整的自主性。中国 EMS的价格是与万国邮联成员国协调而成的,任何价格的调整都要与成员国协商而定,程序相当复杂;另一方面,长期以来EMS一直背负着整个邮政亏损的包袱,缺少降价的空间和实力。
聚焦国内速递市场
尚未打开国门的中国国内速递业务引人注目。据了解,1999年中国邮政EMS的业务量达到了9090.96万件,业务收入达35亿元。两项指标的年增长率分别达到 74%和65%。
但在国内速递市场上,长期以来是邮政一家垄断的局面。邮政既是市场管理者又是竞争参与者,由此造成法规不健全,管理模糊。而市场管理中无法可依、执法无据的情况,客观上给非邮政速递公司进入市场带来便利。据初步估算,速递公司的利润可在50%左右,加上运营成本低、开办业务条件要求低,各地不同所有制的速递公司大量存在。一批初具规模的民营速递公司开始崭露头角。
另外,速递市场发展的潜力,更在于它是电子商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跨越国界的网络给电子商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更给了速递拓展国际业务的可能。
专家预测,3年以后,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将会以每年3倍、5倍甚至10倍的速度增长,这将给速递业务带来同样速度的增长。
有消息表明,在已达成的WTO准入条件中,中国承诺在3-4年内逐步地、直到完全取消对国外速递货运公司的市场准入限制,这意味著国外大型私营公司可以不再受“必须与中资企业合资才能进入中国市场”的束缚。而航空落地权的放开,更将大大提高这些公司的运递时限,从而大大提高竞争力。
陈嘉良十分坦率,他说:“联邦快递对中国国内快递市场非常感兴趣,但不会轻举妄动。”因为在地域极广的中国发展速递,必须营建快递网络,不仅投资巨大,运营成本也难以测算。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