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物流 >> 内容

让现代物流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字号:T|T 2000年12月25日11:22     中国物流联盟网
  • 第三利润源泉的理论 有一种说法,物流是经济活动的“第三利润源泉”。众所周知,第一源是降低资源消耗,第二源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物流作为第三源,就是合理组织产销环节,将货物按必要的数量以必要的方式,在
第三利润源泉的理论 有一种说法,物流是经济活动的“第三利润源泉”。众所周知,第一源是降低资源消耗,第二源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物流作为第三源,就是合理组织产销环节,将货物按必要的数量以必要的方式,在要求的时间内,送到必要的地点。很显然,就是让每一个要素、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最好,这样的一种理想组合自然可以创造出很多利润了。 中国较早介绍物流概念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再见仓储,早安物流”,很浅显地表述了一个认识物流的方法。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这种说法比较容易理解,也容易被人接受。也就是说“以产定销”机制下,形成了仓储,“以销定产”的条件下,创造了物流。物流就是为最大程度地保证“以销定产”才应运而生的产物。 无论是制造商、供应商还是零售商,都在追求最大程度的资金周转;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追求的是物美价廉,随叫随到。在这里,我们可以在整个产销环节 中找到一个关键性的因素,那就是“库存”。物流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运输手段,为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实现“零库存”的理想。库存是物流概念中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商品库存积压与否又是界定社会经济“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的重要参数之一。美国持续8年经济稳定增长,被理论界认为是不同于常规的“新经济现象”。专家普遍认为主要由三方面原因所至:一是高科技产品的高附加值因素,拉动了整体经济效益;二是实施了平衡预算政策及灵活的货币政策;三是随着通讯手段及技术的提高,市场需求与商品库存之间的信息得以优化处理,减少了不必要的库存及流动资金。物流运作模式明显使商品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商品的竞争力。对宏观经济决策者来说,“库存量”是尤为重要的关注对象,“美国商业库存指数”就经常作为分析宏观经济的参数之一公布于众。 有关统计表明,在美国,产品的制造成本己不足总成本的10%;产品的加工时间只占总时间的5%(储存、搬运、运输、销售、包装等作业占95%时间)。这组数据说明了“第三利润源泉”挖掘空间巨大。 1996年联想电脑靠降价36%的策略,销售量一举名列中国市场首位。实际情况是联想引进物流管理,使库存周期由2-5个月减至1个月,由此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了竞争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物流在宏观、微观经济层均有举足轻重的角色定位:其“库存指数”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其运作机制是“低成本商品的灵丹妙药”,其重要手段就是“信息技术”。 安全库存需要物流系统做枢纽 “信息”与“库存”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替代”的“反比例”关系,也就是说,信息掌握得越充分越准确,就越可能减少库存。比如对于一个仓库,为了能迅速地按照零售店的订货从仓库进行提货,仓库必须拥有相关商品的一定数量的库存,这是能迅速地按照零售店的订货要求为零售店配送商品的前提。然而,如果仓库所保管的商品数量过大,就会导致库存成本、占用资本和占用仓库空间过大而影响仓库企业的利润。反之,如果仓库所保管的商品的数量太少,也就是库存太少,就可能招致缺货或拖延交货而不能及时满足零售业的订货要求,甚至导致销售机会的丧失。因此,生产企业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追求无仓储设施的“零库存”理想,而物流企业则需要为生产企业提供“安全库存”而建设必要的仓储设施。 要减少库存过多和过少的风险,实现“安全库存”,就需要在零售业层次上迅速、准确、持续地收集有关商品的销售信息,反馈给商流、物流乃至生产部门,形 成能对应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需求动向,从而以更短的时间间隔对生产、库存进行调整的机制,提高供需相符的精度,使订货、提货、交货、保管等环节如同精密齿轮那样紧紧地咬合起来。为此,需要建立与信息系统连动的、能最大限度压缩生产、流通各阶段库存的流水型的物流系统。作为连接生产与销售的订货与接单的联机系统枢纽,一方面向流通渠道提供缺品率低、小批量、迅速及时地交货及定时配送等高质量的服务,一方面帮助生产厂家更容易地把握合理的库存量和市场信息。比如,80年代末花王公司通过建立大型物流中心并推进物流信息化,大大地缩短了库存回转天数,一般批发商的商品流转天数为一个半月,而花王公司只需6天,工厂的库存水准从两个半月减少为不到15天。 信息网络是现代物流的生命线 由于信息化的进展,特别是POS(销售点终端)、EOS(电子订货系统)等的普及,从7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的库存投资的波动比五六十年代有了明显的缩小,库存率也趋于下降。这意味着在流通活动中,“信息”的效果得到了确认。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的增大,信息处理能力作为降低库存风险的手段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信息网络是现代物流的生命线(当然它不仅仅是物流的生命线),就是因为信息网络时代所造就的电子商务给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特别是 这场革命所引致的产业大重组将把现代物流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产业重组的结果,实际上使得社会上只剩下两个行业,一个是实业,包括制造业和物流业等;一个是虚业,就是信息业,包括广告、订货、服务、金融、支付和信息处理业等。在实业中,制造业和物流业二者相比,制造企业会逐渐弱化,而物流企业会逐渐强化。 制造企业会越来越弱化,主要是指,没有一个企业能长期不变地只生产其固有的产品。最近出现了所谓柔性理论,出现了柔性制造、柔性企业、虚拟企业等。柔 性企业的基本特征是,其组织结构是由一些最基本的功能单元按产品生产的需要临时组合起来,能随时根据新产品品种、规格、产量的变化而变化。随着这种企业的增加,特别是虚拟企业的增加,使得制造业的企业实体不得不随时变化,时大时小、时此时彼,甚至时存时亡,也就是说越来越弱化。物流企业会越来越强化,这是因为:在电子商务的环境里,消费者在网上的虚拟商店购物,并在网上支付,送货的功能就由物流公司承担。也就是说,现实的商店减少了,而物流公司非但不能省,而且任务加重了。物流公司不但要把虚拟商店的货物送到用户手上,而且还要从各个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存放到物流仓库中。物流公司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企业成了代表所有生产企业及供应商向用户进行实物供应的惟一最集中、最广泛的供应者,可见电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物流企业应该认识到,电子商务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机遇。 物流基地是为物流企业获取利润而建立的 去年6月,深圳市做出把深圳建设成为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城市的决策。这符合广东省对深圳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的要求。 所谓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有七大要素,那就是要把深圳建设成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高科技产业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交通运输中心、旅游中心和文化 中心。经过认真分析研究之后,深圳提出把金融、高科技、现代物流作为二次创业的三大产业支柱,这样就有了极具理性色彩的地方特点。其实质就是把信息、商贸、运输三大要素概括成为现代物流。其中,信息是基础,商贸是载体,运输是保证,这样既凸显了做为特区在新形势下对现代物流重要性的认识,也明确了各要素之间的分工。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拿出特区“敢闯”的劲头去大胆试验,而其中一项实验就是建设大型的综合性物流基地。物流企业是为生产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又快速送到消费者手中而存在的,而物流基地则是为物流企业能够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获得利润而建立的。 平湖物流基地位于龙岗区布吉与平湖镇,距特区仅12公里,具有海陆空立体交通条件。在铁路方面,物流基地与深圳东西两个港群有铁路专线相连,大京九铁路 日处理能力达8000车次的编组站,业己投入使用。公路方面,基地有环海域的高速公路与机场快速相连,有拟建的清平快速干道,区位优势明显。该基地首期开发按照国内与国际物流并举的方式,在2.6平方公里范围内将以市场信息为基础、以产品配送为主业、以现代仓储为配套、以多式联运为手段、以商品交易为依托“五位一体”的模式发展国内区域物流,在另外1.8平方公里范围内则以“海铁联运”为主,发展国际物流。 平湖物流基地是全国首个物流实验基地。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物流业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有望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宋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