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北京12月22日电 新华社记者林红梅 张晓松 伴随着京沪、京沈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1.6万公里,这是交通部门在20世纪末向社会奉献的一份厚礼。在短短的11年时间
新华网北京12月22日电
新华社记者林红梅 张晓松
伴随着京沪、京沈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1.6万公里,这是交通部门在20世纪末向社会奉献的一份厚礼。在短短的11年时间内,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跃居世界第三位,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十年走过的路程,成绩斐然,为世界瞩目。新世纪我国还要不要再发展高速公路?交通部部长黄镇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继续建设高速公路。
黄镇东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步入了快车道,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迅速。1988年第一条高速公路--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18.5公里建成通车,实现了我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到今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预计将突破1.6万公里。其中山东省高速公路突破了2000公里,河北、江苏、四川、广东、辽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均突破了1000公里。
黄镇东认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不但规模大,而且速度快,质量好。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主要集中在规划的国道主干线上。目前,高速公路已经覆盖了我国28个省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都有高速公路,是公路运输的主通道。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顺应了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但缓解了交通拥挤,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较早通车的高速公路沿线已初步形成了经济发展带。
黄镇东指出,高速公路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标志。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无一不是高速公路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高速公路的总里程和在公路中所占的比例,均在世界名列前茅。21世纪,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水平和速度,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步入一个更为健康和快速的轨道。经济的发展对公路的总量和质量会有更高的要求。
从现实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初步缓解了制约国民经济的“瓶颈”状况,但从总体上看,公路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公路密度低。通行能力差,抗灾能力弱,服务水平不高,二级以上公路仅占公路总里程的13%。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公路密度及等级公路所占的比例都大大高于中西部地区,如二级以上公路所占总里程的比例东部为19%,中部为12%,西部仅为7%。就高速公路发展而言,全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仅占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的1.19%,比例很低。根据1999年统计资料,我国国道网堵塞路段有28段,约8500万公里,拥挤路段109段,约4万公里。国道网中约有2.4万公里的路段年平均日交通量超过5000辆,这些路段大部分都应修建高速公路。所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仍处于滞后交通需求的状态。
黄镇东认为,21世纪,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前景是辉煌的。下世纪前十年,公路建设仍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高速公路是实现交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央对西部地区实施大开发战略的重点之一就是加快公路建设。这为西部地区加快公路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黄镇东介绍说,到2002年,我国国道主干线“二纵二横三条重要路段”基本建成,总里程达到1.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1.3万公里。这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到2005年,我国的高速公路将达到2.5万公里左右。到2010年,国家规划的“五纵七横”国道系统基本建成,总里程为3.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2万公里,基本形成全国公路主骨架系统。全国省会城市除拉萨外,均有高速公路相连,东部沿海省份及部分中部省份,高速公路将成网络。高速公路使人们的出行将更为方便、舒适、安全和快速,时空观念将有很大改变。货物运输将从信息、组织、集散、运送、服务等方面向快速优质方面发展。高速公路将给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更多活力,大大提高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社会生活的质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