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经济不再是一种局部现象,而成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新经济是以高科技及其产业为支撑,以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为主要内容,以经济全球化和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它是在传统经济的基础上发
新经济不再是一种局部现象,而成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新经济是以高科技及其产业为支撑,以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为主要内容,以经济全球化和创新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它是在传统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又是经济形态发生质变的有别于传统的新的经济形态。就它与传统经济紧密相联的一面而言,它依然遵循着一些传统的经济规律;就有别于传统经济的一面而言,它又有着自身鲜明的个性和一些独特的发展规律。从目前可以观察到的情况看,新经济在以下方面呈现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
高增长、低通胀。过去的经济实践和理论都表明,世界各国经济无不依循着从“高增长、高就业、高通胀”到“低增长、低就业、低通胀”的发展轨迹,经济发展就在这两极之间循环往复,而就业与通胀之间常呈现一种相互替代的关系。但随着高科技的突破及其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物价下降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高增长、低通胀”正日益成为新经济最重要的趋势。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国,1991年以来美国经济呈现出“三高三低”的良性循环。所谓“三高”,一是指经济增长率高,1997年以来经济增长率都维持4%以上的高速度(1997年为4.5%,1998年为4.3%,1999年为4%);二是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目前非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已提高到4%以上;三是企业经济效益高,连续5年国际竞争力位居榜首。所谓“三低”,一是失业率低,1999年失业率降至约4%;二是通胀率低,1999年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为34年来最低;三是财政赤字低,不仅巨额赤字已消化完毕,而且从1998年开始实现财政盈余692亿美元,1999年更增至1227亿美元。不仅美国如此,高增长、低通胀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共同趋势。
边际收益递增。边际收益递减是经济学边际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但是由于知识信息具有可共享性、外溢性、扩散性,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领域边际收益递增取代边际收益递减成为新经济的第二大规律,正在引发经济学新的革命,经济发展流程正因此而发生转折性的重大变化。
非线性增长。与传统经济和传统产业相比,新经济和高科技产业更多地呈现非线性增长的态势,如IT产业、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都不同程度上表现出非线性爆炸式增长的特点,电子商务更以年均翻一番的超常规速度成长。
产品寿命周期超短化。90年代以前,美国产品的生命周期平均为3年,到1995年已缩短为不到2年,特别是IT产业一些关键零部件及中间产品的寿命周期已缩短为3个月至半年。根据摩尔定理,计算机芯片的处理速度每18个月提高1倍,而价格却以每年25%的速度下降。
全球化导向。高科技产业通常都是典型的全球化产业,IT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的生产60%以上面向国际市场,跨国投资较为集中,甚至科研开发全球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部门内贸易乃至公司内贸易成为高科技产品国际贸易的主导方式。信息和网络技术的突破及广泛应用使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因特网更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典型代表,将全球经济更紧密联系起来。
虚拟化趋势。美国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资本市场的完善,以NASDAQ为代表的科技股市场的兴旺成为新经济的酵母。新经济非线性增长的前景支撑着股市的繁荣,而股市的繁荣又为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固然,科技股存在一定的泡沫成分,但高科技产业的高度成长性又保证了新经济的链条不至于断裂,使这种虚拟经济的游戏能不断玩下去。可见,这种虚拟化有其合理性。另外,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推进,企业组织乃至银行的虚拟化也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新经济的虚拟化正在具备越来越多新的内涵。
新经济摆脱了经济周期吗
新经济虽然有很多区别于传统经济的规律和特征,但它是在传统经济的母体上生长出来,是在继承传统经济基础上的一种超越和创新,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否定,到目前为止新、旧经济还在一定程度上共存,因此能够使传统经济周期发生改变,而无法摆脱经济周期律。具体来说,新经济的高度成长性、高劳动生产率、低价格等特点有助于延缓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发生,并使经济周期微波化(即使经济振荡幅度大大缩小);另外,国际经济协调的加强和高超的宏观经济管理也增强了发达国家应对内外部冲击的能力,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新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短期经济波动可以延迟或避免,但并没有消除经济周期,而是使经济周期长波化,与康德拉捷夫长波理论日益贴近。
新经济呼唤经济理论的创新
新经济的飞速发展尽管没有全盘推翻经典经济学的大厦,但却对既往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既往的经济学理论在一些方面仍有其解释力,构成经济学大厦基础的一系列经济分析方法仍有其科学的价值,新经济在不少方面仍可从传统经济理论中找到契合点,如经济效益最大化原理、创新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新经济发展仍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但同时也应看到,新经济很多新的发展规律已经与古典经济学理论和战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发生了严重的背离,如被奉为经济学圭臬的比较优势理论、边际收益递减理论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等都遇到了新经济的挑战。特别是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贸易理论,更是与新经济的非线性跨越式发展的现实相矛盾,不利于落后国家发挥后发优势迅速赶上世界新经济发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