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物流 >> 内容

“新经济”:一次新的产业革命
字号:T|T 2000年12月14日17:39     南方日报  
  •   与其将“新经济”说成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倒不如将它看成是一次新的产业革命   近几年来,“新经济”是一个在美国经济类文献中出现最频繁的概念。人们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表现为例
  与其将“新经济”说成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倒不如将它看成是一次新的产业革命   近几年来,“新经济”是一个在美国经济类文献中出现最频繁的概念。人们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表现为例,将“新经济”概括为在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推动下的高增长、低通胀和低失业。“新经济”论者认为,美国经济近十年来所表现出的这种“一高二低”状态,与传统经济所表现出的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中收益递减规则,以及宏观经济运行中失业率与通胀率彼此消长的交替关系等特征相比,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形态,并对传统的经济学提出了挑战。怀疑论者则从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经济增长的原因以及失业与通胀率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所谓的“新经济”提出了质疑,认为“新经济”的种种说法并没有体现出什么新意,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仍然可以用传统的经济学加以解释,“新经济”只不过是传统经济法则的现代版本。要正确看待世纪之交美国经济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新的现象,必须正视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增长方式、经济活动的组织与制度、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国际关系的深刻影响。与其将“新经济”说成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倒不如将它看成是一次新的产业革命。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第三次产业革命和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是降低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   人类经历了以蒸汽引擎和电力发明两次技术创新所导致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产业革命之后,目前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正经历着以知识为基础、以资讯和生物科技为主导,以微电子、生物技术、新材料、通讯、电脑、机器人为主要内容的技术进步所导致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我们可以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探讨新的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第三次产业革命和科技进步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第一,改变产品、劳务和信息的交换和流通形式,降低交易成本的技术进步,例如资讯科技。每次重大的技术进步和产业革命都会导致商品和信息的交换与传播方式发生重要变化,扩大市场交易范围,并通过交易成本的降低,促进专业分工,提高实际经济的绩效。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是指从事某一特定商品买卖的场所或接触点,市场可以是有形的场所,也可以是通过电信进行交易的接触点,即无形或虚拟市场。区间隔离和不完全信息会影响市场的效益。一些长期活跃在出口市场的制造商已体会到虚拟贸易网络可以大量降低其销售和采购成本。随着电子商务和虚拟市场的形成,预期的买主花较低的入场费就可以获得一系列制造商提供的产品来源、型号和价格信号。我们设想如果有一天广交会和深圳高交会能在虚拟的网络和电子市场上举行的话,那将会大大降低人力、物力和财力。一旦想要进入市场的任何人都可以平等地接收到信息,就可以创造出近似于亚当·斯密心目中的完美市场。从物物交换市场到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市场,到现在互联网的电子市场,正是一个朝着这一遥远目标不断靠近的过程。没有交易就没有市场,也不可能有现代经济中日益复杂的分工与协作。但是交易是有成本的,以互联网络为依托的电子市场所改变的正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交易方式和交易成本。它引起的经济意义的革命类似于货币的发明,但它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经济的范围。   第二,改进商品的效用与性能,创造新的效用与性能商品,降低生产成本的科技进步,例如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科学等。转基因农作物的商业化、转基因动物的产业化、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不仅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了产出,而且改进商品满足人类欲望的能力。由生命科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创新导致的转基因产业或生物经济的发展,将会引起医药、农牧业、食品等行业生产的革命性变化。它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不少经济、社会和伦理的新问题。人们也担心它是否会破坏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影响食品和药物的安全,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与“新经济”相伴随的重要制度变革是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市场化改革,市场经济体制在世界范围内将确立其主导地位。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与国际接轨,实际上就是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制度接轨。如果说第一次产业革命导致了工业社会的产生,第二次产业革命创造了以国家为单位的经济体系,那么第三次产业革命将构造全球一体化的经济。20年前宝马汽车曾经以“所有零件,即使一颗螺丝,也是德国制造”的标榜而引为自豪,但这种情况在今天已经难以存在。当今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跨国企业都是在一个开放性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根据比较优势和国际分工原则,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和协调产供销各个环节,在世界市场中实行资源最优化配置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每一次产业革命都伴随着市场范围扩大和分工的细化。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国家运输体系的建立,使欧洲城邦界限瓦解和国内统一市场形成,建立了以国家为单位的经济体系。现在信息技术将全球市场连为一体,企业的“国家属性”将会不断模糊,国内市场日益国际化,最终形成全球一体化经济。亚当·斯密关于国民财富增长的第一定理即经济增长取决于分工,分工程度受制于市场范围的理论再次得到了印证。经济的全球化通过比较优势和国际分工原则,使其参与者能够分享到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当然,由于每一个参与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不同,他们所获得的机会和收益存在差异。但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讲,这可能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   总之,我们不能因为对“新经济论”质疑和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的下跌,而否定新一轮世界范围的科技进步和产业革命,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同时不必用神秘的目光看待“新经济”,也不要不切实际地期望它在一个早晨便给我们带来巨大福利。“自然不能飞跃”,经济发展过程也是如此。陈广汉(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