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李孝日前表示,当前全球电子商贸B2B的两大热门话题,是如何从技术上设计出合乎实际需要的互联网商业合同和应用细则,另外一点是运用供应链概念开发一套人工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李孝日前表示,当前全球电子商贸B2B的两大热门话题,是如何从技术上设计出合乎实际需要的互联网商业合同和应用细则,另外一点是运用供应链概念开发一套人工智能采购、营销、仓储及配送的管理网络物流系统。 李孝良是以斯坦福大学全球供应链管理论坛负责人身份,参加与科大工业工程管理学系及欧洲全球供应链管理论坛合办的“亚洲供应链发展趋势和机遇”研讨会。 在介绍电子商贸B2B的最新情况时,他指出,运用互联网设计电子商贸网站和解决方案已大行其道,早已在欧美成为一股大潮流,但发展是不尽人意。原因何在?他指出问题不在于电脑和互联网或者网站上,难的是任何互联网上的B2B交易,仍然离不开一纸合同这种传统的营销,需要协议概念和其整套运作规律文本。因此,合约签定和合约精神,差不多成为互联网电子商贸开展B2B的中流砥柱和基石,只有使用B2B双方在签定合约的先决条件下,B2B的运作才有真正意义和作用,亦发挥其无穷潜力。 他称,正因为合约的重要性,影响到电子商贸B2B的应用和发展,因此,欧美经贸业界已认识到要设法设计出互联网上的合法商业合约,来冲破目前的障碍。少部分公司正尝试创设一般商人可接受的互联网商业合约,并制定一系列的准则。 至于效果如何?他表示目前评论还言之过早,从技术层面来说,合约的格式、基本内容和应用细则和运用,问题不大,有八成效果,但对普通零售业较理想,一旦涉及半成品或加工货物或高档货,贸易双方仍然希望面谈及正面沟通来完成合约和具体细节。 李孝良指出,在奉行国际贸易法则的欧美国家,尚算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新概念,但在亚洲国家商贸活动要应用该全新概念,恐怕短时间内行不通。以他所知的韩国三星集团、日本锦囊公司,当与供应商、制造商涉及半成品的供货和应用电子商贸时,仍然要用面谈、签定合同来解决大原则问题,而电子商贸B2B恰恰缺少这部分重要性和一种可靠的工具,障碍电子商贸在供应链上的畅顺和正常化。 他强调亚洲商贸人士对一纸合同,面谈,里面包含不少文化元素,例如人情、面子、礼仪和诚信、可靠,视为合约精神不可分割一部分,特别涉及银码大的高档货、大宗货,面谈、沟通的人性化一面,非电子商贸B对B冷冰冰的运作可以比喻。 他强调在中小型企业,若小额交易或者零售方面应用互联网上电子商贸B2B的合同,未来会愈来愈正规化,但相应配合的法律地位和国际标准及公约,则是下一步要解决的另一大问题。 谈到人工智能化运用供应链概念设计的物流系统,将涉及多行业、多学课的内容,比较复杂和多样化。他表示该方面的理论基础仍离不开经济学的市场供求和制定最有效的营商环境。他再举例称,日本的“七·十一”零售连锁店网络是全亚洲最善于应用物流供应链概念,来拓展商务的企业,其独立自负盈亏核算能力,令其在日本上市的股票,已经以数倍价格上升,并反过来并吞美国的母公司。 他称,日本“七·十一”连锁店是最早向美国母公司引进人工智能型供应链概念,长期运用统计学、系统工程管理和累积大量电脑数据,设计出一套独特的人工智能化供应链在零售业,它可根据不同消费对象、年龄、性别、季节、时段和潮流,向不同消费在最适当时候,供应最适当的货品,其物流供应链可以做到“一条龙”服务。 他表示人工智能化供应链物流,是个新兴有待开发的新服务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