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 内容

中国物流业冰点爆发
字号:T|T 2000年09月27日11:34     财经时报
  • 近日有消息称,一拖再拖的美国政府开放对华航空货物运输的最后决定将出台,拥有近百年历史的物流企业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极有可能从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对华的空中货物运输权。结果未卜?

    近日有消息称,一拖再拖的美国政府开放对华航空货物运输的最后决定将出台,拥有近百年历史的物流企业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极有可能从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对华的空中货物运输权。结果未卜之时又有消息爆出:UPS连续第三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邮件、包裹和货运类“全球最受推崇公司”。同时,UPS还首次跻身《财富》杂志“全球模范精英企业明星榜”25强之列,位次从原来的135位一跃升为24位。这一切都表明UPS将以物流业航母的姿态驶入中国。
几乎是同一时间,在第四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物流业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兴趣点,甚至形成一股新的投资热,以至在大会开幕第一天就有两家物流企业揭牌开业。而大约一个月以前,一项预计总投资额为20亿人民币,集商品展示、交易、货款结算、配送为一体的实物流通工程全面启动,据称,此举尚属全国首创,旨在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无缝对接”。
更为轰动的是,此前中国邮政一口气与戴尔、IBM、海尔、中国惠普、施乐、西安杨森、深圳润讯等企业签订物流合作意向书,充满豪气又显霸气地宣布,中国邮政欲进军中国物流配送业。而康佳、TCL等看似与物流毫无关系的家电企业也纷纷宣布要戴上“小红帽”,涉足物流业。更有传闻,招商局将仿效美国UPS,转型为一家具海陆空运输能力的、中国UPS式的物流企业。
香港方面的反映更显短平快,近期不少上市公司嗅到物流业的看涨行情后,判断其将成为中国入世后最先受益的行业,进而带动股市出现物流热,遂迅速做出反应——“转型”,以期将来抢先获投资者追捧。如前称华益改名为亚洲物流;物华集团成立10亿人民币的物流合营企业;天津发展表示拟向母公司购买智能物流管理项目。
不仅如此,又有大大小小的物流信息网站相继开通,各种物流高峰会、研讨会、展览会不断举办。曾在“以销定产”的计划体制年代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物流业,在沉寂多年后被赋予新的含义并火速升温,成为中外投资者关注的热点。
电子商务激活物流业
在我国,受长期“重生产轻流通”观念的影响,人们对物流一度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物流就是“物质资料的简单运动”,物流企业无非就是几个大仓库、几十辆卡车或是若干轮船,从而导致物流一直是个冷门行业。后随我国市场机制的变化,人们对物流的理解也发生了深刻变革。据北方交通大学的张铎教授介绍,物流概念涉及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七个方面,物流企业应逐渐向规模化、网络化、“利用信息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低成本的服务”方向发展。
物流业在我国的回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瓶颈之一,物流一直是个老大难。即便是在美国,遇有圣诞节这样的重大节日,配送环节也会告急。而在中国以刚过去的中秋节为例,最大的赢家除去月饼厂商就应该是配送公司了。据一电子商务网站人员透露,中秋节前单配送月饼、礼品一项就让他们搭上了原有的配送公司和能腾出功夫的所有员工。
不仅如此,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又向物流业提出新的挑战。首先,由于通过互联网,客户可以直接面对制造商并获得个性化服务,所以传统物流渠道中的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中介无饭可吃。其次,网上时空“零距离”的特点很容易被客户带入现实领域,以至于要求仓库、车队等在其按动鼠标后立刻做出反应并送货上门,这给企业交货速度造成巨大压力。同时,那些已经数字化的产品如书报、软件、音乐等,其物流系统在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之下将逐渐与网络系统重合并最终被取代。
而事实是,我国物流企业从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综合评估,真正实力超群、具有竞争力的寥寥无几。“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力、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是我国绝大多数物流作业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国外称中国无纯粹的物流企业。
市场空间加剧物流热
与物流企业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新型物流企业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仓储协会1999年对全国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45%的企业将在未来一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其中75%的企业将选择新型物流企业,而不是原来的仓库或运输队,并将有60%的企业把所有的综合物流业务外包给新型物流企业。
另据统计,中国目前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已达3.11亿元人民币,从事商品零售批发贸易的机构4141万家,营业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大型超市300多家。而最新的电子商务市场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生活服务类网站迅速增长到770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今年有望达到8亿元。以上都是对物流服务需求巨大的行业,其快速发展必将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国内不少物流界专家认为,在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数万亿元的工农业产品最终都要进入物流领域。据悉,目前美国物流业规模已达到9000亿美元,几乎是高科技产业的两倍。去年美国前20名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净收入达93.4亿美元。
也有专家认为,我国外贸出口1995年至1999年年均7.9%的稳定增长率以及中国加入WTO后外商投资企业的大量进入,都将成为物流企业稳定市场需求的保证。
激烈竞争考验物流企业
尽管如此,投资物流业还存在现实的困难。张铎教授认为,先期投入是否到位,投资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物流企业的发展。他说,建立物流企业的先期投资较大,尤其是搭建跨行业的信息配送网络。由于现在相当一部分投资者还对物流业持保守观望态度,所以即便投入也不愿以金钱形式进行。而据一家欲进入中国物流业的外资企业透露,他们将投资98亿美元建立物流公司,其中用来铺设配送网络的投入就达10亿美元。这还只是搭建网络,以后的维护费用仍然相当可观。但据外资物流公司在华代表透露,物流业是利润较为可观的行业,一旦投入经营,成本可较快收回。
另一方面,中国尚不成熟、极具潜力的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
首当其冲的是有得天独厚优势的中国邮政。其拥有庞大的投递队伍和遍布城乡的发达投递网络,同时凭借已有的邮政综合网和邮政储蓄绿卡网,中国邮政集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于一体,足以令其他投资者望而却步。
但是,人们对中国邮政能否做好物流的怀疑也不容忽视。首先当然还是“邮老大”脾气。有同行毫不留情地指出,尽管有发达的配送网络,但唯我独尊的邮政老大能放下架子做起随传随到的“小红帽”吗?其次,张铎认为,物流的作用不只在于使物品发生物理位置的转移,更重要的是产生时间和空间价值的增长。而以中国邮政目前的业务范围来看,很难想象其怎样带来物品的升值从而为自己带来利润。
外资物流公司更是不可轻视。尽管中国目前的政策尚未允许其进入国内市场,但像UPS、联邦快递、佐川急便等国际著名的大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各类广告更是时常见于报端、电视、地铁,不但丝毫未显手脚被政策束缚,反倒令人觉得有声有色。而且美国UPS等都与中国的中外运等建立合资公司或代理关系开展业务。张铎认为,外资物流企业优势明显,他们与在华外资公司尤其是其本国在华公司易于沟通,容易建立业务关系。
美国UPS公司中国区代表黎先生并不回避自身的优势,同时他说,中国入世后会有大量的外资涌入中国,把中国作为生产地,那时,中国的物流市场是不可限量的。
张铎认为,中国“入世”后,物流作业企业面临两种选择其一是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大量的外资企业涌入,“大浪淘沙”,某些势单力薄的物流作业企业必将被淘汰出局或被兼并收购;而另一方面,也迫使一些有眼光的企业为避免陷入孤军奋战、分散经营的局面,加强联合,搞“兵团”作战,以货源、资金、网络的规模化入手,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整合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通过兼并、代理等方式,走规模经营之路。
对于如何提高中国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张铎表示,首先企业要向多功能方向发展,不能单纯着眼于运输或仓储;其次,建立起适应网络发展的新型管理机制,保证信息资源的畅通;还有就是企业的眼光要放长远,不能仅盯住国内或国际市场。美国UPS公司中国区代表黎先生也反复强调,一个好的物流公司首先要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
鉴于中国的现状,专家对中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各持观点。张铎认为,物流企业必须有规模效应,中小企业过多并不是好事情,所以目前中国最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物流企业联盟,形成优势互补,渐成规模,而一步到位建立超大型如UPS的企业不现实,难于抢占市场。不过他说,标志性的大型物流企业是发展中国物流的根本,是物流企业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