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专题 >> PMI指数 >> 内容

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发布
字号:T|T 2011年08月15日14:27     互联网
  • 2008年1月18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正式发布了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以后每月的第三个工作日定为中国非制造业PMI对外发布日。

2008年1月18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正式发布了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以后每月的第三个工作日定为中国非制造业PMI对外发布日。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何黎明介绍,中国非制造业PMI,是继中国制造业PMI之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双方合作所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为适应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形势,进一步拓广采购经理调查行业覆盖面,充分发挥PMI的经济预测和预警作用,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双方合作于2006年上半年提出了中国非制造业PMI调查的初步方案,尔后又经过多次调研和反复讨论,几经修改与完善,于2006年12月建立了中国非制造业PMI调查制度,并于2007年1月正式开展调查,目前这项调查制度已经运行一年,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体系共包括十个扩散指数:商务活动、新订单、新出口订单、积压订单、存货、投入价格、收费价格、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业务活动预期。按照国际通行做法,中国非制造业PMI指数体系中不设置综合指数,用商务活动指数来反映非制造业经济发展总体情况。有关指数的计算方法,完全同国际接轨。

在本次发布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发布了2007年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据蔡进介绍,总的来看,去年以来,中国非制造业PMI指数主要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主要指数普遍较高。去年以来,在中国非制造业PMI指数体系中,只有积压订单指数、存货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低于50%,其余各指数基本上均保持在50%以上,尤其以商务活动指数、中间投入价格指数、业务活动预期指数最为突出,三项指数全年平均水平均达到60%以上,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平均值达到71.9%。二是从变化趋势来看,主要指数如商务活动指数、新订单指数保持稳中有升。

从非制造业PMI来看,当前我国服务业总体处在平稳快速增长周期,在这个周期中,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尤为突出,其主要指数如商务活动指数、新订单指数、业务活动预期指数明显高于其他服务性行业,并且稳定性也较好。这反映出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不但速度正在加快,而且结构也在改善,总体发展趋势符合国家的产业调整方向。

在当前我国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形势下,中国非制造业PMI的创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服务业统计数据的不足,为有关方面掌握服务业发展动态提供重要依据。

来自企业、投资公司和金融研究业的的代表在会议前后做了话题广泛的友善交流。

发达国家金融服务比较先进,有成熟的应用数据体系,对经济趋势的判断大部分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完成,作为不可或缺的领先指标之一,采购经理指数分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指数。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在我国已有五年的发展历史和三年的数据积累,并且广泛应用于政策决策部门及证券、基金、银行等金融机构。

负责PMI市场运营的CLII(中采咨询)相关研究人员提到,行业PMI数据与行业统计数据的相关性平均达到90%以上。这一结果的意义是,经过回归,使用这一数据预测经济走势时,误差波动率将很小。这些数据研究,对于国内经济领先指标的确立以及整个预警体系的推动,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在当前我国经济加快发展的形势下,采购经理指数的创建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为有关方面掌握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依据。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国采购经理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创建,适应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对加强经济的监测、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中国采购经理指数的研究与创建,是对中国PMI指数体系的丰富与完善,既适应了我国统计调查制度同国际接轨的基本要求,又为我国经济监测、预测和预警提供了新的手段,填补了我国预警体系的一项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