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供求
357
首页 >> 学术研究 >> 企业案例 >> 物流管理 >> 内容

【模式PK】点评“青鸟·浪潮物流联盟”
字号:T|T 2014年07月02日09:04     运联传媒
  • 青鸟物流联盟的规划是首先完成1+1>2的计划,接下来再进行1+1+N的布局,并最终实现做深、做强、做大、做全的目标。2014运联峰会上,作为华北代表队的青鸟物流董事长褚柏刚、长江浪潮董事长肖蓉讲述他们的思考与做法。

主讲嘉宾:

 

肖 蓉 北京长江浪潮董事长

 

助讲嘉宾:

 

褚柏刚 北京青鸟物流董事长

 

提问嘉宾

 

钱 钰 卡行天下总经理

 

卢立新 宝供物流总经理

 

张 磊 华平投资董事

 

吕思勤 上海国和投资高级投资经理

 

主持

 

董中浪 钟鼎创投董事总经理

 

肖 蓉:青鸟在北方的市场做的非常大,市场跨越东北三省、山东和华北,长江浪潮的市场主要集中在西北五省和华北。我们两家2013年为什么走到一起?首先我们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在找这样的合作契机,初衷是希望长江浪潮能够健康、长远地发展。所以我们和青鸟的褚总经过一年多的沟通,一致认为通过区域对接、组成联盟是最具生命力的,也是最有竞争力的。所以,我们就成立了青鸟·浪潮物流联盟。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青鸟·浪潮物流联盟顺利发展的三个要素:第一,理念要一致;第二,两个企业的实力相当;第三,优势可以互补。

 

青鸟跟长江浪潮的两个领导人恰恰具备这样的特质。第一,青鸟成立15年,长江浪潮也成立了15年,我们两个领导人也是这两个公司的创始人,而且在这15年当中我们都是亲力亲为把企业发展到今天。我们两位领导人把我们的企业的发展、客户的利益、员工的成长比作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想把企业推向更高的发展平台。第二,企业实力相当,青鸟·浪潮物流联盟主要体现为两家公司物流网络实力相当。长江浪潮有32条自营线路、50个中转站;青鸟有50个网点,我们两家结合在一起,网点达到100多个。第三,优势互补方面,主要是集约化程度得到提高。我们两家公司组成联盟,从操作平台方面讲,就变成两个操作平台的联盟。青鸟在北京有35亩操作平台,长江浪潮在北京也有25亩的操作平台,这两个操作平台共同做三大地区的业务。这样的话,东部的市场可以从青鸟发车,北方的市场可以从长江浪潮发货,最终可以节约12%的费用。我们过去虽然在做华北市场,但一些线路服务不是很完善,在同青鸟的网络店结合后,可以优化线路服务。此外,在线路的整合方面,联盟成立以后,线路得以重组,配载率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因此从这三方面来说,我们这样的联盟是很有竞争力的,而且区域联盟还可以很好地落地执行。

 

其实我在想,任何一个联盟,不管怎么做,首先应该站在客户的角度去看待联盟,把标准切实落实下去。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要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找方法,在对接中落实、执行,其中对接包括企业管理对接、信息化对接、团队共同意识对接。

 

褚柏刚:大家一直都在探索联盟、加盟和直营,针对联盟这个问题,我觉得目前包括卡行,也没有摸索出普遍适用的经验。现在,青鸟和长江浪潮联合组成了青鸟·浪潮物流联盟,这个联盟的目标是将我们的区域网络做深、做强、做大、做全。而且,在做区域网络的同时,我们要摸索出一种模式,然后用这种商业模式来打造我们联盟的全国性网络。

 

我们联盟是有选择的,希望我们的成员是同等规模,即年营业额五千万到八千万。同时,要有几条专线,并且在专线中做了五年或者十年,具有了一定的行业经验。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探索,打造出一种很好的商业模式。这次参加运联峰会,也是希望得到钟鼎创投董总的关注。也希望规模在五千万到八千万的物流企业联系我们,和我们一起探讨这种商业模式,大家一起用这个模式拓展网络,打造我们这个规模的物流帝国。

 

董中浪:我听完以后,有两个感觉:第一,1+1>2;第二,先1+1再加N。像这种合作,最初是两个老板谈得来,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但未来会有很多其他人加入,这样的话,联盟联盟应该怎么发展?

 

卢立新:你们两家公司为什么不在股权上进行重组呢?

 

褚柏刚:我们现在正在进行股权结构重组,联盟就是我们两家公司的资产进行净值调查之后成立的分公司,但我们的经营模式还是各自为营,在重组后进行优化,由最强的那一方经营。我们最终希望把这个线路交给专门经营线路的人经营,由我们的网点内专门收货的人收货。

 

卢立新:有没有考虑过有一天要分开?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肖 蓉:我们在选择合作的时候,就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我想我们首先是不可能涉及退路,因为不管我们是重组还是联盟,肯定是因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走在一起,所以在发展过程当中不会想到退路,除非我们的想法是错误的。不过,我坚信我们会成功的,因为我们有15年的行业经验,而且我们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很高的客户满意度。

 

卢立新:如果想好退路肯定不会成功,没有退路才会成功。只要大家一心一意做事,肯定是可以成功的。

 

褚柏刚:退出的问题在合作之前我们也考虑过,既然有合作当然也会面临分离。即使是退出,我们也会从法律层面友好地退出。

 

董中浪:最先考虑退出的应该是投资机构,投资机构应考虑如何退出。

 

张 磊:就刚才的了解,我认为你们两家的情况更偏向于重组,而不是联盟。重组是两个公司在股权上有一定的融合,最后变成一个公司。但无论是重组还是联盟,都面临和其他公司资源共享的问题。在面临这种情况时,客户信息是如何相互开放的呢?

 

肖 蓉:当时我们在北京成立联盟的时候,选了五家公司,包括一个华东的,一个华南的。不过,在协商的过程中发现,我们在利益分配上、企业未来发展前景上都没有达成一致,所以最后就变成我们两家的联盟。

 

客户信息如何相互开放的问题我想肯定是存在的,但我们青鸟物流联盟的规模还很小,不过我们一直在努力找出一种方法,在更多的公司进来以后可以规避员工的统一性,这样在遇到哪家的货先送、哪家的货后送的问题时,不至于产生矛盾。希望明年我们能把我们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吕思勤:你们现在已经在实际操作这个模式了吗?还是在构架模式的设计阶段?

 

肖 蓉:业务已经开始实际操作了,我们现在是拿出一条石家庄线路做线路的整合。看看整合以后看有没有合适的方法,包括财务结算、装车的底价,来促进联盟更好的发展。就目前来看,这种整合的趋势非常好,以后将着手进行网点和操作平台的整合。当然,我们对刚才张磊说的问题也非常慎重,很担心服务质量会降低。因为,不管企业发展多好,如果客户不认可你,那么所有模式都是失败的。所以我们坚持站在客户的角度去看这个联盟、平台,让客户来评定这个联盟或平台好不好。

 

吕思勤:刚才讲的是经营的分离,也就是说在操作环节两家公司是独立的。但是面对客户时,是独立的开发自己的客户,还是以统一的形象面对客户?

 

肖 蓉:业务环节上还没有合并,在操作平台上,有一些合并了,可以实现对接,有一些还没有合并。目前,我们还是在找方法,找出一个员工认可、客户认可、企业健康发展的方法。

 

张 磊:现在你的货在他那里操作,他的货在你这里操作。假设未来你的货比他的多,如果还在他那里操作,他会不会觉得有点不值?

 

褚柏刚:应该不会,因为我觉得联盟也好,合作也好,首先我们共同的原则,就像之前说的,一起合作就要相互包容,为对方着想,这样才会走得远。

 

钱 钰:你们两家公司都有相当的规模,行业里有人讲过联盟是没有成功的,其实两家成立联盟可以尝试,因为只有两家,信任成本是比较低的,而三家四家的信用成本是成倍的增加,所以难度会越来越大。

 

不过,后来看到你们做重组,我又开始嘀咕了,因为联盟和重组是两个概念,联盟只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谁是盟主;第二,联盟成员之间的买卖关系。也就是说,联盟是利益体之间的关系,但重组就是其他的路径。

 

褚柏刚:首先像您说的,我们这种规模的企业做联盟成功的很少,所以我们要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其实我们并不是进行股权改造,而是我们通过成立这样一个第三方公司来管理这两家公司,也在未来管理其他加入到这个联盟体系当中的公司,即用公司治理联盟的模式。

 

钱 钰:这个可以,但是刚才你们还提到要做净值调查?

 

褚柏刚:做净值调查,是要知道这个公司的规模有多大,未来进入的公司规模多大,在大家都清楚的前提下,大家才好在一起做这个全盘的游戏。

 

董中浪:两个加在一起的信任成本最低,组成核心后再去找其他可加入元素,这是不错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