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供求
首页 >> 学术研究 >> 企业案例 >> 物流管理 >> 内容

厦门首现“城市货的”
字号:T|T 2014年01月14日10:44      东南网-福建日报
  • 运货也能像打的一样方便了!6日,厦门市首个提出“都市货的”概念的货运服务平台——厦门都市货的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正式运营

运货也能像打的一样方便了!6日,厦门市首个提出“都市货的”概念的货运服务平台——厦门都市货的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正式运营,意味着厦门货运汽车服务市场有了“正规军”。城市货的旨在打通城市配送的“最后一公里”,而通过统一形象、统一管理、统一收费、统一配送的现代化运营模式,城市货的能有效缓解货运行业无序竞争的混乱局面,为厦门货运市场的整合和规范发展奠定基础。而从更大意义上说,通过货运市场的整合提升,也将改善由于城市货运汽车过多而带来的环境和交通问题,带动“绿色货运”的概念,丰富美丽厦门建设的内涵。

 

A酝酿十年“城市货的”终上路

 

清一色的中小型货车,统一的绿色车身,鲜艳的“空车”提醒灯,还能计价打票……近一周来,在厦门的大街小巷多了许多这样的“新型出租车”。不过与普通载人的士不同,这些出租车载的是大大小小的货物。它们就是厦门物流行业的新成员——城市货的。今后,有需求的客户,只要登录厦门“都市货的”的网络平台、拨打服务热线,或者扫描微信二维码就能体验随叫随到的“货的”服务,而且安全有保障。首批投放厦门市场的“货的”共50辆,今年内将达到500辆,覆盖闽南市场。

 

“城市货的”,即指城市运营日常生活工作中物流配送小型搬运的一种货物运输车辆或货运出租车。作为物流门到门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城市配送已经成为每个城市物流产业链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但缺乏规范性的小型货物运输车辆也成了一大困扰。

 

据厦门市运管部门相关人员介绍,目前,厦门市获得货运营运资质的车有4万多辆,数量相对充裕,不过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无资质的黑车配送、恶性竞争等情况普遍存在,导致了市场的混乱。此外,没有信息整合的服务平台,货运的零散杂乱也致使不少返程空车存在,造成了资源浪费。因此,首支“货的”专业队伍的出现,可以说,既是市场需求的直接体现,也是城市物流链条不断发展完善的必然产物。

 

其实,早在2003年,厦门市便出台并实施了《厦门市道路货运出租汽车营运管理暂行规定》,对道路货运出租汽车的硬件设备、软件管理、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等内容都做出了规范要求。规定出台后,厦门特运总公司等多家企业也曾表示要着手创建“货的”公司,但最终都未能成形。

 

时隔十年,厦门的“城市货的”终于“走上了道”。作为第一个尝鲜的企业,厦门都市货的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小明说,这都是市场需求推动的结果,“近些年来,厦门的电子商务行业不断发展,而城市配送这‘最后一公里’过高的成本,阻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他认为,厦门是福建省唯一入选的全国首批9个“现代物流技术应用与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城市”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货的”的出现也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B或可和传统快递业互补合作

 

“城市货运也有了‘正规军’,这下我们就放心了!”在厦门“都市货的”货运服务平台启动的当天,厦门明红堂红木公司的负责人激动地说,由于经营的是贵重的红木家具,搬运得倍加小心,还经常得临时雇车,不仅麻烦,因为服务没保障,还常常发生一些小纠纷。如今,“都市货的”的出现解决了他们的难题,启动仪式当天,明红堂红木便与厦门都市货的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的协议。

 

“像明红堂这样有货运需求的企业并不少。”方小明说,开发“货的”市场,不光是看中了厦门不断发展的电子商务行业带来的巨大电商物流配送的市场空间,同时,厦门众多企业的物流配送需求,也是他们发展的主要业务,“考虑成本和实用性,企业用车越来越精打细算,因此,货运的服务外包将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而就“都市货的”开业一个多星期的经营来看,订单中有不少都是企业货运。

 

当然,在最基础的电商配送业务上,厦门都市货的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也有自己的发展规划。除了城市配送中心到终端客户的支线配送外,他们也在积极发展各个配送中心之间的货运。方小明说,这样的配送不仅涵盖了零散的大宗货物,也将包括仓库到仓库间的“整合订单”。

 

不过,在方小明看来,“货的”并不会对传统快递行业产生冲击,“我们的优势主要是大宗货物,而且,如果传统快递行业有货运的需求,也可以将服务外包给我们,所以我们应该更多是互补和合作的关系。”

 

C货的“畅行”仍面临困境

 

城市到城市的货运交通便捷了,进了城区却常常遭遇“城市堡垒”,一些支线的物流成本比干线还要高,针对这样的问题,全国许多城市都已早早试水“城市货的”。上海市在1999年便开始了城市货的规范化的探索,而广州、沈阳也较早启动推行“城市货的”。这些率先尝试的城市中,有的成功建立起成熟的“城市货的”系统,也有的羁绊于现实困境,迟迟未能步入正轨。“黑的”的竞争,以及运行路线、停靠站点等道路交通限制可谓是发展“城市货的”的两大阻力。

 

在采访中,方小明也向记者透露,厦门的“货的”已经覆盖了岛内外的五个区,但是受到中心城区禁停禁行等一些条件的限制,“都市货的”目前并没有开进思明区。

 

“道路交通限制对城市配送来说是一个软肋。”在厦门经营着一家小型配送公司的陈先生说,自己也曾想过发展“城市货的”模式,但最终还是因为道路交通的限制打了退堂鼓。

 

对此,运管部门的相关人员表示,道路交通方面的一些措施能够有效缓解部分道路的交通压力,目前对于厦门的实际情况来说这些措施不可避免。当然,这确实也在某种程度上对货运行业,特别是以城市道路为主的城市配送物流造成不利影响。对于“货的”进入中心城区这一综合性、复杂性的问题还需要更周密的考虑。

 

“一辆货车进不了城,就有可能转换成6辆非法运营的客车。这对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都不利。”方小明说,“城市货的”能够“畅行”城市,除了现实可观的经济利益外,更重要的或许是无形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