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供求
首页 >> 学术研究 >> 企业案例 >> 物流管理 >> 内容

快行线To C,看得见温度的“二段式冷链宅配”
字号:T|T 2013年11月14日11:30     I运网
  • 配送天猫车厘子的第一单,这是快行线物流试水生鲜电商的开端。

配送天猫车厘子的第一单,这是快行线物流试水生鲜电商的开端。

 

“触电”甜头

 

快行线物流原本是一家专注于食品冷链配送的企业。从1996年成立至今,快行线经历了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是由于连锁零售兴起,快行线由商贸物流转向第三方物流,开始了B2B的商超配送。但商超配送面临着配送区域分散、零供关系紧张、城市通行受阻等种种问题。

 

冷链To C的变革,是快行线的第二次转型。就在运联传媒记者在快行线采访的几个小时内,已有两家电商客户自己找上门来。

 

“触电”让快行线尝到甜头。而就在2012年,主要服务于商超的快行线董事长刘培军还常常为货量减少以及与商超的紧张关系而头痛。“在去年运联传媒主办的最后一公里物流论坛上,主题是《To C时代的配送模式变革》,有嘉宾演讲提到,未来谁能够To C,谁才是最后的赢家。当时我很震撼,那以后我开始意识到冷链宅配的重要性,并探索从To B到To C的转型。”刘培军说。

 

“传统冷链+落地配”

 

要配合生鲜电商的发展,一定要有宅配的发展。传统的冷链物流资源分配不均衡,配送主要以B2B为主。电商生鲜则面对庞大的C群体,强调宅配,具有客户要求时效性、不同食品多温层的保鲜、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等配送难点。如此专业化的服务,不是所有物流企业都可以提供的。快行线的信息系统是将冷链和落地配这两个成熟的行业贯穿起来的重要因素,所有的操作都是基于其使用的G7系统平台上完成的。于是,便有了快行线“看得见温度”的生鲜宅配。

 

就在天猫为找不到合适的生鲜物流服务商发愁时,刘培军与黄宗荣、许文伟、翟学魂等一帮行业友人,以“传统冷链+落地配”的“二段式冷链宅配”模式获得了天猫车厘子的配送机会。

 

“二段式冷链宅配”是依托城市间干线冷链运输,以城市冷库为节点,配合“最后一公里”的落地配完成宅配。以北京本地为例,同城客户将货交给快行线后,由快行线提供专业的冷库保鲜、分拣包装等,再根据订单要求,运输到全北京25个落地配网点,然后由落地配完成最后一公里。在落地配无法覆盖的密云、怀柔等偏远地区,则由快行线自行配送。外省客户则由干线冷链运输企业完成城市间运输,到达本地后与上述方式相同。

 

快速复制布网

 

与雅玛多的“一站式冷链配送”相比,“二段式冷链宅配”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快速复制。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刘培军等人配合天猫的营销脚步,完成了43个城市的布网。

 

如今这种模式已不仅用于服务天猫,更为快行线等企业开启了To C时代的大门。但这其中仍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从落地配的角度看,落地配缺乏资金,无法更替专业的冷链设备。

生鲜商品具有高度非标准化、质量动态变化、产品多样性等特点,订单量没有形成规模化的时候成本控制较难。

一件商品的运输途径几家物流承运商,这对上下游的信息对接以及承运商之间的信息对接都提出了严格要求。

 

“虽然电商生鲜才刚刚起步,单量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冷链宅配没有可借鉴的模式,存在种种问题。但值得骄傲的是,我们一直在探索。身处电商时代,作为配送企业应该努力的是筑渠引水,直面变革,而不是被动地等水到来。”刘培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