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供求
首页 >> 学术研究 >> 企业案例 >> 物流管理 >> 内容

探索完善“重去重回”运输模式
字号:T|T 2013年10月23日10:45     互联网
  • 大秦车务段日均接卸1.5万车,卸后空车基本全部排空,长期以来形成了 “重来空回”的运输组织模式,造成了大秦线运力资源的浪费。

大秦车务段日均接卸1.5万车,卸后空车基本全部排空,长期以来形成了 “重来空回”的运输组织模式,造成了大秦线运力资源的浪费。

 

 

 

货运组织改革开展以来,为充分利用卸后空车提高货车使用效率,该段以港口装运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市场调研,深入企业进行走访,对公路与铁路运费进行对比测算,对港口船舶运输品类、下游企业需求、大秦线运输技术指标进行摸底,积极探索和完善大秦线 “重去重回”运输模式。

 

 

 

该段锁定周边城市,大力开发市场。在通过调研掌握企业船舶、仓储、日耗、生产、销售等情况的基础上,该段营销人员多次主动上门洽谈,铁路、企业、港口三方达成协议,将太原、包头等地钢铁企业货源由其他港口最大限度调整至曹妃甸港、京唐港,再由曹妃甸南站、京唐港站装车经大秦线运输,形成铁路钟摆式 “重去重回”运输模式,加大了港口吞吐能力,也满足了企业产品外运的需求。

 

 

 

该段组织货运人员深入遵化北站周边有关钢铁企业调查了解货源、产品去向,帮助企业分析市场形势。根据企业提出的要求,该段通过协商组织货源协调至秦皇岛港卸货装车,再经大秦线运输,实行秦皇岛港、曹妃甸港双向货源供应,增加了大秦线“重去重回”运输的市场占有率。

 

 

 

针对迁安地区的部分钢厂、电厂客户对进口煤炭的实际需求,该段牵头与港方、企业召开座谈会,在铁路运输上帮助企业协调车站专用线共用、增加到发品名等事项,港口加强锚地船舶周转、疏港垛位整理,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此举一经实施,大秦线运量实现了稳定增长,企业、港方与铁路形成了三方共赢的局面。

 

 

 

该段通过不断完善 “重去重回”运输组织模式,使 “重去重回”运输区域化,提高了重回运输比例。截至目前,该段京唐港站发运量超出去年同期重回总量的59列、26.9万吨,曹妃甸南站发运量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长。同时,该段还加强 “前店”组织,通过区域市场营销,在京唐港站、曹妃甸南站形成了稳定的货源发运区域,为确保大秦线运量提供了强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