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供求
首页 >> 学术研究 >> 企业案例 >> 物流信息化 >> 内容

一项目五千万利润 信息化为厦门装智慧大脑
字号:T|T 2013年08月23日06:50     厦门网
  • “十大行动计划”是打造美丽厦门的重要抓手,产业升级行动计划位列“十大行动计划”之首,其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海峡西岸强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产业升级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涵;是破解工业转型升级难题、促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重大举措。

“十大行动计划”是打造美丽厦门的重要抓手,产业升级行动计划位列“十大行动计划”之首,其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海峡西岸强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产业升级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涵;是破解工业转型升级难题、促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重大举措。

 

有这样一个说法,工业化是人的骨骼和肌肉系统,信息化则是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没有信息化的工业化,就好像一个人成了“植物人”。只有那些善于把信息技术运用到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供应、营销、服务等业务中的企业,才能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走在市场的前面。

 

作为全市工业的主管部门,市经发局深谙此道,高度重视制造业的信息化工作,实施了“两化融合”工作专项,积极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数字化、柔性化、智能化、网络化为重点推进企业的两化融合。大金龙、中药厂等一批工业企业装上信息化“智慧大脑”而加快发展,无不给人予启示。

 

市经发局介绍说,下一阶段我市制造业将在以下几方面加速“两化融合”进程:支持工业软件研发及信息服务业发展,提升信息化水平;深化信息技术在重点行业的应用,促进工业化发展;加强信息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化;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大金龙:

 

一个信息化项目 新增10亿年产值

 

一个信息化技术改造项目,将带来10亿元的产值——信息化对工业企业的发展有着惊人的魔力。

 

从2010年起,大金龙着手进行信息化技术改造项目,该项目历经三年,于2013年完成。项目通过实施SAP系统,建立了统一信息架构下的战略规划平台、产品规划与集成研发平台、营销管理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财务管理平台、产品数据平台,最终建立支持MTO 、ETO和ETO+订单管理模式的“大规模定制的客车敏捷制造平台”。

 

该项目的建设,推动金龙汽车集团整合供应链,突破客车企业零部件资源优势不足的瓶颈,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营效率,从而实现自身产业转型,此外,也有效带动产业链的协作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打造海峡西岸先进制造基地作出贡献。

 

据介绍,项目实施达到预期生产能力后,年新增产值10亿元,利润总额5000万元;综合产能提升30%;缩短生产技术准备周期和生产制造周期20%;降本率达到5%以上;呆滞存货金额同比减少50%以上;加速资金周转10%。

 

安井食品:

 

信息化保障食品安全

 

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同样通过信息化改造尝到了甜头。

 

安井食品实施的项目为万吨高效节能信息化冷库技术改造,在这个项目中,安井食品在库内采用WMS控制系统,全电脑信息化控制产品数量、规格、类别、生产日期,对食品产品可先进先出、确保食用新鲜安全营养。库内净高达到12.5 m,库内采用五层穿梭车式货架和横梁式货架混合式存储,通过配备快速冷库门、专用冷库叉车、封闭式月台、自动进货输送系统、WMS及配套硬件等,进行智能化联合作业。

 

具体运作情况是这样的:冷库发货作业通过ERP系统向WMS系统下发出货订单任务,WMS向叉车工通过车载系统下达取货指令,相关信息通过无线通信实时传输,叉车工执行取货任务时,同样通过RF或扫描枪快速进行货物条码识别,并进行取货操作,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及人工易错风险,并大幅度提高了冷库的收发货作业效率,使冷库管理系统更加科学合理。

 

该项目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化系统,对产、供、销、低温储藏、食品的进出库等环节采取信息化手段,实现全过程的有效控制,提升流通环节的速度,提高流通效率,减少冷量损失,对保证食品卫生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保沣实业:

 

智能机器人大显身手

 

由于行事风格低调,厦门保沣实业有限公司不太为众人所知,事实上,这家中外合资企业是行业的“隐形冠军”,拥有当今世界最先进技术水平的易开盖全自动化生产线和检验设备。

 

智能机器人的使用,是保沣实业的一大亮点。保沣实业采用了美国FLEETWOOD公司的智能机器人系统替代人工操作的转换包装台,每条生产线包含了两套智能机器人系统,每套机器人系统又由两个KUKA机器人、盖进给装置、托盘转换系统、卸盖装置组成。KUKA机器人是一个6轴机器人,重复精度0.1~0.5mm, 配备了KCP控制面板用于机器人的编程和操作,并通过网线与盖进给装置等外围设备通信。该系统的使用不仅使生产线更平顺、准确,还为控制人为因素带来的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卫生风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据介绍,保沣实业于2012年2月动土建设,经过一年时间就完成绝大部分建设以及设备安装调试,于今年3月份开始向国内主流厂商供货,截至7月底实现营业额5000万元,销量3.6亿个易拉盖。全面达产后,企业将产出170亿只厚度在0.3mm以下铝制易开盖,涵盖汽水及果汁盖的全部盖型,达产后年销售额约23亿元。

 

厦门中药厂:

 

信息化提升自动化水平

 

老企业通过实施信息化焕发蓬勃生机。

 

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的前身厦门中药厂是一家有着38年历史的国有企业,在发展历程中,厦门中药厂将技术改造创新视为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积极启动一系列技术改造活动,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有力地推进企业技术升级与结构调整。

 

在中成药生产过程中,中药材的前处理、提取、浓缩、干燥等环节,对中成药的质量与疗效起到决定性影响,始终是中药产业推进技术创新的核心与难点所在。厦门中药厂结合中药制剂现代化(一期)项目,实施了“中药生产关键工序质量控制工程”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将最新信息化科技成果与现代中药有机结合,集成应用动态提取、多效浓缩、真空带式干燥等中药制剂先进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与数据库技术。

 

据介绍,上述项目于2010年底建成投产,有力地提高了中药制造生产过程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剂等关键工序的自动化控制水平,达到年提取、浓缩3000吨中药材的生产能力,建立了更加科学、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目前,该项目取得了1项国家发明专利,其整体技术状况处于我国中药工业先进水平和我省中药工业领先水平。

 

三优光电:

 

信息化改造助力国内领先

 

厦门三优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优光电)成立于2001年,是研发与量产高速半导体激光器/探测器、光组件及光模块的高新技术企业。

 

三优光电实施的“高速信息光电器件的规模量产和自动化产线的技术改造”项目被列入国家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并获得了立项资金的扶持。通过对自动化生产线持续技术改造,三优光电建成了具有三优特色的、低成本的光收发组件自动耦合产线,在国内同行业实现了“四个领先”:光器件自动化量产技术国内领先,公司已成为华为供应商;生产工效国内领先,芯片封装自动生产效率提高60倍以上,耦合产线的工效提高了3倍以上;产品性能国内领先,产品位置精度由原来的50um提高到25um以内;检测系统国内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光通讯自动化生产设备非常昂贵,如国外整套的全自动焊接机台需要人民币超过200万元,国内企业目前大都没有采用自动化方式生产。三优光电通过技改项目的实施,另辟蹊径,对引进的设备进行软件设计及技术工艺改进,大大节省了设备购置费用,改造后的全自动焊接机台,每套成本约为60万人民币,每套可节省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