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江苏发生的制售假羊肉事件再次震惊了国人。“挂羊头卖狗肉”自古有之,但人家起码卖的还是狗肉,何况现而今狗肉还比羊肉贵点儿。此事表面看似乎是一个钱字作怪,而说到底,还是部分商家道德沦丧使然。好在我们社会以政府主导的正能量仍占上风,所以问题刚刚出现,便被遏止住了。
观点一:全程监管势在必行
近日,江苏发生的制售假羊肉事件再次震惊了国人。“挂羊头卖狗肉”自古有之,但人家起码卖的还是狗肉,何况现而今狗肉还比羊肉贵点儿。此事表面看似乎是一个钱字作怪,而说到底,还是部分商家道德沦丧使然。好在我们社会以政府主导的正能量仍占上风,所以问题刚刚出现,便被遏止住了。
不难发现,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从毒豇豆到地沟油、瘦肉精、很多都与食品供应链中原材料这一环节有关。其始作俑者三鹿奶粉,问题源头不就是出在鲜奶收购上吗,直至如今的假羊肉事件,可谓愈演愈烈,而更让人揪心的是,谁又能确保这是不安全食品最后的晚餐呢?
所谓食品供应链,其权威的定义是:从食品的提供者到消费者各环节经济利益主体(包括其最前端的生产资料供应者和最后端的作为法规制定和监管者的政府)所组成的整体。
在这一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安全问题:初级环节——除了农药残留等老问题外,如今又出现了更为严重的原材料造假问题,大量的城市地摊以及农村的集市,基本仍处于安全监管触角之外;加工环节——中国目前大部分食品加工企业都还是10人以下的小规模食品厂和手工作坊,这次查处的9家涉案企业也都是个体小熟食店,很多企业不要说根本不具有安全意识和检测手段,就连起码的商业道德也没有;营销环节——目前我国食品及原材料零售渠道如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店等,均缺少足够的食品安全检测手段,亦无相应的直接和间接法律责任;物流环节——我国目前80%的食品通过公路运输,而公路运输中专用运输工具又极为缺乏,食品在流通环节安全系数极低,受到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很大。
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分段管理缺乏有效整合。比如,农产品、畜产品是农业和畜牧部门管理,餐桌是卫生部门负责,质量是质检部门来监管,这些部门之间的联合动作仍然存在脱钩现象,长效监管机制还没有建立和健全。
我国食品安全的整治如今已到了全面攻坚阶段,即从单纯的对供应链某一环节的整治和监管扩展为对全供应链的整治和监管。实现这一点确实很难,但除此别无选择,若能持之以恒落到实处,一定会有成效。总之,决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其结果不但是食品安全事故继续层出不穷,还有可能造成政府公信力的继续下降,人们心中的疑问甚至会进一步拉长:上次加的是三聚氰胺、瘦肉精,这次加的是狐狸和老鼠肉,下次呢?
(作者:张签名/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观点二:升级食品供应链管理
近年来,我国肉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最近媒体曝光的“假羊肉”事件,更是强烈冲击着公众的神经。
随着我国羊肉价格大幅上涨,且消费量不断增加,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将鼠肉加明胶制成了假羊肉,并流入市场。这一事件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同时,也暴露出我国食品供应链管理存在着严重的隐患问题。
■ 食品供应链上的突出问题
食品供应链过长且复杂
从加工环节来看,食品生产企业规模过小、管理混乱的问题在我国还是比较严重的,这形成了影响食品加工环节安全的最主要因素。目前,我国约有80%都是10人以下的小作坊,食品生产企业规模小、门槛低、标准化程度低,已成为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此外,超量使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也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诱因。
从流通、消费环节来看,目前多数农产品仍以未加工或初加工的形式在农贸市场、街头巷尾直接销售,这种流通方式如果缺少了必要的检验程序和监督手段,食品安全事件难以避免。然而,随着现代家庭结构的趋小与人口流动性的增大,人们对食品消费日益呈现出多样化、方便化的趋势。非时令食品消费、在外就餐消费等活动大大增多,食品消费不断上升,也使得群体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硬件”薄弱且服务不完善
在存储上,我国一直只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而忽视了加工性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而忽视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在运输上,目前国内的冷藏运输率只有40%左右,而且主要是在干线运输,在支线配送上很少采用。
在服务方面,一方面是服务标准不完善。譬如易腐保鲜食品的装船、装车大多是在露天,而不是按照国际食品标准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另一方面是服务内容不完善。虽然食品是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的服务内容,但大多数还是停留在简单的仓储、运输、搬运等方面,很少有能提供综合性一体化的现代物流服务。
食品供应链安全管理不完善
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食品供应链上相关的安全标准体系,如农产品标准体系、食品检验检测体系、食品质量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等不健全;同时,食品安全的监管网络建设也明显滞后。由于我国食品信息网络不健全,食品企业分散,沟通渠道不畅,许多信息难以收集、传递和及时处理,上下游信息共享不够,食品追溯管理缺乏现实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持,进而造成了我国食品产业链连接不紧、难于管理和监督,这是引起食品供应链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 从供应链上保障食品安全
鉴于以上因素,我国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较为突出。对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国家应该提升行业标准与制度
我国应该尽快全面推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整个食品链中组织的要求》的标准。这是一套贯穿于整个食品供应链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其目的在于为保障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供安全性。通过提升肉制品的行业标准,加强行业管理与执法力度,使食品供应链上企业都能够参照标准建立体系,并严格执行,进而实现有效的食品安全供应链管理。
通过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规范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建立和完善食品的产地环境监测网络,可以保证产地环境符合安全生产要求;通过提高食品市场准入制度,杜绝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现象,可以防止不安全的农产品、食品流入市场和用于食品原料,保障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定;强化中介组织和横向联合组织的行业管理的作用,中介组织作为独立的法人行为主体和机构,以公正、公平、诚信的服务为宗旨,向社会提供有资信的质量管理服务,主要进行质量标准认证体系的注册管理,推广、宣传质量标准认证体系,加强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等等。
食品企业应提高供应链的成熟度
从现阶段来看,小作坊式的食品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合食品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无法实现有效的食品供应链综合管理。因此,必须提高食品企业的集约化、国际化、信息化水平,培育和壮大食品供应链的龙头企业,由这些龙头企业来协调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而带动整个食品产业链朝着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
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将促进食品产业融合与“一体化经营”,造就大型企业集团,实现增值环节内部化并有利于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食品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要求食品企业必须提高国际化水平,融入国际食品供应链管理体系之中;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则是关键中的关键,是能够实现食品供应链管理的基础。
加强物流基建,改善物流服务体系
国家应该推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实现供应链高效管理。由于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对食品等商品进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还可以对食品进行再加工处理,保证食品质量的卫生和标准,充分发挥现代流通方式在实施可追溯中的作用,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积极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社会化、专业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的示范者和中小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者。
在物流方面,配备低温冷链系统,建立食品冷藏供应链。将易腐、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以保证食品的质量,防止食品的变质和污染。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