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供求
首页 >> 学术研究 >> 企业案例 >> 连锁经营 >> 内容

连锁业陷发展低谷强化“消费体验”扭转局面
字号:T|T 2013年05月02日10:07     中国产经新闻

对于连锁行业来讲,2012年的日子可能并不怎么好过。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4月日透露,2012年是连锁行业增速较慢的一年,连锁百强最新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达到1.8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是从连锁百强统计以来增幅最低的一年,有40%企业的销售增幅和60%企业的门店增幅以个位数增长。

 

究其原因,中商情报网行业研究员刘青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2012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增速较往年出现了较大的回落,主要是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消费需求与信心不足、市场竞争加剧、电子商务的持续高速增长等综合因素影响所致,特别是网络购物市场。”

 

这种销售规模增幅的下滑在某些业态表现得尤为明显。“从多个业态的情况来看,百货业的生存状况最为恶劣。”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百货业内部同质化竞争极其严重,联营的模式已经使得各百货商家在购物环境、定位、产品等方面都极为相似;另一方面,电子商务、购物中心对百货业的冲击更为明显,特别是百货业传统的服装鞋帽业务。

 

“李宁巨亏20亿,安踏、特步等五家净利润负增长。”这比什么都有说服力。

 

年报显示,2012年李宁公司是报亏近20亿元,这是李宁自2004年上市以来首度业绩出现亏损;安踏实现净利13.59亿元,同比下降21.5%;特步的净利是8.1亿元,同比下降了16.18%;匹克体育的净利下降了60.1%;361度的净利也下降了37%。

 

除此之外,各专卖店门店的数量也并不乐观。财报显示,2012年李宁集团继续实行关店策略,截至2012年末,李宁牌常规店、旗舰店、工厂店及折扣店的店铺总数为6434家,较2011年报告期末净减少1821家,幅度达到22.06%,平均每天关店5家。

 

有分析认为,国内运动品牌业绩下降最终陷于高库存低利润的尴尬境地,主要是由盲目扩大门店,扩大产能引起。但这也反映出我国传统零售业正处于发展转型阶段。

 

“当前我国零售业正处于转型变革的阶段。”杜岩宏表示,在电子商务的全天候、全地域、低价格的冲击下,传统价格体系、经销体系以及营销渠道都处于转变的阶段,这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

 

而且刘青也表示,零售行业是个微利行业,由于零售行业成本的不断上涨、同质化经营较严重,利润的提高往往需要精细化经营管理,因此,可预知未来众多零售企业的经营压力较大。

 

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国雄、中国社科院流通产业研究室主任宋则等业界知名专家去年年底发表观点认为,零售业的低谷仍将持续,甚至可能持续2-3年时间。

 

虽然零售业的低谷仍可能持续,但迅速的“武装自己”,提升“装备”的性能也尤为重要。

 

“零售业是一个以客户为核心的行业,谁抓住并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谁就能掌握了制胜的法宝。”杜岩宏表示,当前国内消费者呈现个性化、多样性、服务性的消费特征,连锁商家要根据消费者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定位。同时,把握好电子商务、三四线城市已经成为未来消费市场的重心这个机会。

 

与此同时,刘青也表示,强化消费体验,增加商场的体验性功能,扩大体验性商品比重,中心店向时尚化体验性转型、社区店向社区生活中心转型;以及加强业态的创新和转型,强化综合连锁业态的功能配套和购物体验也是缓解现状的重要方式。而且,加大对商品价值链的控制程度,适度向物业和服务价值链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