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是缩短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发与应用,对提升淮化股份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是缩短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发与应用,对提升淮化股份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安徽淮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淮化集团)是皖北煤电集团控股的大型煤化工企业,为国家六部委倡导成立的、中国新一代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起人和理事单位。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奖单位、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中国企业1000强、中国肥料制造业30强、安徽省工业企业50强。企业总资产为43.95亿元,是淮南地方经济的支柱之一。那么,淮化集团的信息化建设进展如何?有哪些借鉴意义?
全面实现管控一体化
2001年淮化集团提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建设公司计算机局域网,并成立了由公司一把手挂帅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和“信息化实施小组”。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从2001年9月开始建设,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在企业管理中,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系统;在生产控制中,建立了调度网络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管理;在工艺设计和工程管理中采用CAD单独的软件设计包;在办公自动化中,建立了内、外部信息网平台以及办公自动化(OA)系统,打开了世界了解淮化、淮化了解世界的窗口,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公司的企业信息化工作虽然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深入和企业发展状况的改变,原有的信息化模式和部分软件越来越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化发展,出现了管理瓶颈,需要进行自主研发和合作开发管理软件、重组业务流程、扩大网络覆盖面、更新网络设备等等。
结合化工生产、管理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前管理需求,公司于2008年启动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发与应用》项目,安排自主研发工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引进了浪潮公司财务、销售管理软件,配套更新网络设备、扩大网络覆盖面等计算机网络升级改造及信息集成的信息化建设,2009年公司主干网达到1000M,实现了三级单位以上的联网,2010年6月份公司已实现无纸化办公,部分实现工厂管理网与办公网并网,2011年公司将全面实现“管控一体化”,以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
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
基于原网络硬件平台,建立覆盖公司一、二、三级单位主干千兆网,预留万兆光纤口,实现企业信息的及时传递、集成、共享和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采用网络管理平台对全网的节点进行统一管理,运用JAVA实现,使得系统可在任一硬件平台上运行。
规范业务流程、操作程序、人员行为和执行环节,实现有效监控,做到覆盖面广、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操作灵活方便,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合理控制和利用各类资源,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控制流的整合,“管控一体化验”。及时收集、整理、处理、内外部信息,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增强企业的快速应变能力和市场响应速度,为部门管理、领导查询和决策提供支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淮化集团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开发项目中,自主研发的软件管理系统采用的是Client/Server(C/S)体系结构,Client/Server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分布式计算机环境,它是将一个应用适当分解为多个任务,由多台计算机分别执行,共同实现整个应用的技术。在多个任务之间存在多种相互关系,但最基本的还是体现为“请求/响应”关系。客户机向服务器提出对某种信息或数据的请求,服务器针对请求完成处理,将结果作为响应返回客户。这种处理模式具有性能优化、投资保护、规模可变、数据完整等特点。基于 Client/Server方式的以上特性,Client上的开发人员完全可以放心Server上的数据库管理,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软件开发中。
后台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是微软公司继SQL Server 7.0之后最新推出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扩展了Microsoft SQL Server 7.0版本的性能、可靠性、质量和易用性,同时也增加了几种新的功能,由此成为大规模联机事务处理(OLTP)、数据仓库和电子商务应用程序的优秀数据库平台。SQL Server虽然出现得较晚,但是现在已经和Oracle、IBM、Sybase等公司共同占据着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市场,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网络电视监控系统不但是建立企业现代化安全防范系统的基础,也是实现企业智能化管理的平台。网络电视监控系统是实现劳纪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监测、保卫监测的重要管理环节,为了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劳动纪律、生产秩序和员工、企业安全,监控系统应做到覆盖面广、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操作灵活方便。
把原有的企业管理平台、生产控制平台、辅助管理平台以及企业内、外部信息网平和办公自动化(OA)系统进行整合集成,实现“管控一体化”,数字化集成管理。
全面实现无纸化办公和异地办公
淮化集团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开发项目中已经完成了软件平台和硬件平台的升级改造,公司三级以上单位全面实现无纸化办公和异地办公,管控一体化正在全面实施。
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设备、传输设备、中心控制设备、录像设备以及外围显示设备组成,整个厂区设若干个重要监控点,每个监控点安装彩色网络摄像机。
网络监控系统软件采用目前最流行的B/S构架,基于Windows平台,采用Microsoft的DCOM技术,实现分布式的多服务器架构的系统,便于系统扩展,方便与其它系统的整合。电子地图功能使得监控点的分布一目了然,可通过鼠标点击,方便地观看目标点的图像。
网络信息系统集成由数据源、数据管理、数据集成、数据应用四个层次构成。
数据源指实时生产数据的来源,主要有DCS(公司有27套DCS控制系统)和PLC;数据管理指生产数据(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在两种数据库(实时数据库、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保存、数据备份、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数据集成是指各种数据、信息基于Web的集成,包括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方式等;数据应用指用户在本地或远程对数据库中数据的访问和利用。
可管理、可控制是我们目前网络设计的一个目标。通过在核心节点放置一台网管系统服务器,采用网络管理平台对数据产品进行统一管理,对全网的节点进行管理。通过网管系统,可以实现网络的拓扑发现、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DCS数据管理等,实现管控一体化。
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
促进了企业管理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的转变;无纸化办公,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通过网络协同办公,最大限度的整合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系统的最大应用价值,体现连接(Connection)、沟通(Communication)、协同(Collaboration)、监控(Control)的4C应用。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销售幅度明显加大,降低了库存资金、节约了各种费用。
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升级和推广,成为公司最重要、应用最广的业务支撑系统,财务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会计核算,优化了财会队伍,转变了管理职能,财务控制由事后向事前和事中转移,同时建立了网上银行金融系统,实现业务处理自动化。
通过信息化建设的开发,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正式应用,实现了通用物资“零库存”、“零运营资本”。领用单位用IC卡按实际价格结算,同步自动生成各种凭证和报表。物资供应管理系统的成功实施,极大地降低了我公司库存资金的占压,减少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经营风险,企业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业务流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过程中,运用信息化的有效手段,来加强财务、销售、供应等关键环节的基础管理和规范管理,堵塞漏洞。它标志着我公司物流管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为我公司进一步搞好现代物流管理奠定基础,同时为我公司实施电子商务打下了基础。
管控一体化的应用,在实现企业技术升级的同时节能环保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根据统计,与2005年相比,企业总资产规模由26.2亿增产到2009年的45.12亿元,增幅72.21%,净资产规模由9.36亿元增至14.73亿,增幅57.37%,但公司用、排水量不升反降,工业用新鲜水减少了40%,总排废水减少了50%以上,排放主要污染物NH3-N和CODcr分别比2005年减少了82.02%和78.27%;合成氨吨氨综合能耗由2005年底1750公斤(标煤)下降到2008年底的1540公斤(标煤);焦炉荒煤气得到彻底消除,硝酸的标志性污染物“黄龙”也得到了有效治理。
两大示范作用
首先,该项目为国产软件的完善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促进了国产软件的发展。淮化集团引进浪潮公司财务、销售管理软件,公司对浪潮财务、销售软件所要求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一方面着手对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基础工作进行整合与提升,使之适应先进管理软件的要求;另一方面,结合自身情况对一时难以达到的部分管理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修改某些难适用的部分,使之能与企业的现状较好地融合在一起。
其次,企业信息化在本地区或本行业中的示范作用。化工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流程复杂程度不是一般管理软件所能适应和解决的,为了适应化工行业管理要求,公司拟自主研发《人事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和《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
本项目为国产软件的完善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促进了国产软件的发展。项目的设计思想与系统构架在化工行业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将为化工企业提供可贵的经验和可借鉴的模式,具有良好的应用示范价值和推广价值。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