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供求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仓储与运输 >> 内容

库存危机源于粗放式营销 中国服装精细化营销时代到来
字号:T|T 2013年01月06日14:31     单仁资讯
  • 中国服装产业,或者说整个时尚产业的崛起,将是国家文化崛起战略的重要一环。因此,分析库存真正成因,切实破解库存困境,也成为政府乃至每一个服装营销人的责任和课题。

在过去的2012年,闯入我们生活的热点事件层出不穷:伦敦奥运会、钓鱼岛危机、江南style、肯德基速成鸡等,其中,最牵动服装经营者神经的无非是“服装库存危机”和“双十一电商大战”。而新年刚过,美邦服饰再次触动库存话题,说明“服装库存门”的敏感神经还将跨越2013年,和“闯黄灯罚6分”事件一样,忐忑着服装人新年前行的脚步。  

中国服装产业,或者说整个时尚产业的崛起,将是国家文化崛起战略的重要一环。因此,分析库存真正成因,切实破解库存困境,也成为政府乃至每一个服装营销人的责任和课题。

中国服装库存风暴的根源在哪里?

产能过剩?金融危机?大牌入侵?网购影响?价格战? …是这些要素推动了服装库存吗?

“42家服装上市公司2012上半年的存货就达到483亿元之巨”。在服装“库存门”的讨论热潮中,安杰智扬的营销专家们注意到,处于风口浪尖上的服装企业大多不是中小规模的企业,而是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而大家最卖力讨伐的,更是即将迈入百亿销售门槛的服装大佬李宁、安踏、美邦、森马等。

中国服装库存危机源于粗放式营销!

新崛起的或小规模的品牌规避库存的王牌就是急剧的扩张速度!新门店或新增加盟商成为消化库存的能手。而老牌公司的粗放扩张时代已经过去了,扩张一旦放缓,库存就暴露了它们品牌不扎实的老底。2012年的服装大企关店潮只是开始,2013年的关店风暴将愈演愈烈,波及大中小企业。而关店最核心的原因是店铺租金越来越贵了,店铺的“承租能力”不断下降,企业要么主动关店,要么硬撑不了被迫转租。

中国服装进入精细化营销的时代

服装营销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变革时代:精细化营销的时代。精细化时代PK的将是整条价值链上的深度竞争力。

在精细化营销的时代,有一个黄金般珍贵的关键词:平效(一年度内平均每平方米单位销售金额)。

ZARA是中国零售业中门店平效最高的零售商之一,平均平效4179欧元,是国内服装企业的4倍。在中国市场的拉动下,今年2-4月的季度中,西班牙Inditex集团实现净利润4.32亿欧元,同比大增30%,这已是集团连续12个季度实现增长,在疲软的欧洲算是奇迹。而H&M、优衣库在中国的平效更高达5万元以上,远远高于美邦的2万左右。因此,这也可以解答美邦上海南京路撤店的无奈,也可以解释为何国际平价时装三巨头H&M、优衣库、ZARA可以在中国疯狂开店的原因。

因此,“平效”虽是简简单单的二个字,确是服装营销的秘诀和制高点。“平效”二字浓缩了服装精细化营销的精华。把握“平效”利剑,对外处处是你的蓝海,对内削除库存病根绰绰有余。

提升店铺平效,看起来是终端店铺的事儿,其实,真正的源头恰恰在品牌的前端,即精准的竞争力模式,包括品牌模式、产品模式、营销模式等。其中,对平效起最大杠杆作用和直接作用的是产品竞争力模式。目前,中国大部分服装的品类战略及风格战略都很难与国际大牌抗衡。而品牌模式和渠道模式的差距更大。中国服装大牌崛起仍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