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黄岛口岸正式开展出口拼箱业务。据了解,经过一个月的运行,保税港区出口拼箱箱量超过1200标箱,与4月份运作初期相比,全月箱量增长13倍,实现了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
“以前验一批货需要一两千元的费用,还要耗费半天时间,现在只要三四百元的费用,半小时就能办妥。”对于“拼箱”模式带来的低成本高效率,青岛中港仓储有限公司经理助理张光义非常欣喜。
日前,黄岛口岸正式开展出口拼箱业务。据了解,经过一个月的运行,保税港区出口拼箱箱量超过1200标箱,与4月份运作初期相比,全月箱量增长13倍,实现了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
创新监管降低物流成本
在以往拼箱业务中,存在着一票货物被布控查验导致整箱甩船的难题。而黄岛口岸出口拼箱业务采用“一次报关、入库查验、先放行后装箱”的流程,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在拼箱货物入库后,即可由仓库方自行发送运抵报告,一次录入即可实现数据的协同加工、互联共享。耗时仅需几分钟,每标箱查验费用比原模式节省500~1000元,报关周期由原来的3~5天改为抵货后实时报关,大幅降低了物流企业成本,同时为区内拼箱企业装箱及海关后续查验环节提供了更充足的时间。
黄岛海关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把保税港区建设成进口保税、出口
退税、转口贸易、商品展示、
国际分拨与集拼等众多贸易
类型与优惠政策融合集中的示范带动区,青岛保税港区积极拓展港区业务门类,创新监管模式,优化通关环境。出口拼箱业务的开展是黄岛海关创新的监管模式之一。
目前,海关通过卡口改造、完善过闸货物信息比对功能、实现出口拼箱货物24小时全天候过闸等辅助措施,使保税港区卡口与拼箱区域融合成有机整体。新模式还支持多点报关、口岸验放及无纸报关,得到了很多外地企业的欢迎。
效能提升凸显港区优势
黄岛口岸创新的监管模式带来了效能的提升,保税港区功能优势得到放大,吸引了更多企业来港区开展业务,园区的拼箱业务成倍增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青岛保税港区每月出口箱量由最初一百多箱增至两千多箱,仅出口拼箱一项业务,就使保税区出口增加5亿多美元。
另外,自今年五月实现二期封关以来,青岛保税港区充分发挥开放政策的功能优势,进一步推进更便捷的通关政策,引领开放升级,使封关园区内外贸进出口额大幅增长。
据黄岛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青岛保税港区共审核进出口货运量达412万吨,同比增长147.8%;截至11月底,青岛保税港区实际利用外资7007万美元,同比增长81.2%,完成全年任务的116.8%,对全市外贸进出口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