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供求
首页 >> 学术研究 >> 企业案例 >> 供应链管理 >> 内容

Covisint如何帮助宁波均胜突破汽车行业EDI挑战?
字号:T|T 2012年10月17日17:01     畅享网
  • 随着汽车零部件行业产品结构的日益复杂,零部件种类的日渐增多,工艺路线和设备配置的日趋灵活性等问题的出现,频繁的计划插单和变更,供应链信息无法同步就成了企业管理的难点,这就要求整车配套的快速响应能力要灵敏。因此,一家汽车零配件企业是否具有EDI的能力,就成为了众多大型OEM厂商评估和选择贸易伙伴的重要标准之一。

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雨历程,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整车和零部件生产的重要基地,作为汽车产业链中关键的汽车零部件行业,更被预测为今后若干年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然而,对于汽车零配件生产厂商来说,如何实现信息化的高效管理,更好地贴近主机厂对供应链管理上的高要求、高标准,成为企业当前最大的挑战。对一个企业来说,采购和物流是保证其生产效率的最首要因素,于是,如何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一个能够打通上下游供应链的信息化平台,便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点。针对时下汽车行业内,在供应链管理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的EDI技术,又是怎样一个现状?企业正面临哪些问题?如何能更好地去解决这些问题?

汽车行业EDI现状

EDI(即电子数据交换),是现代企业大量使用的进行商业单据交换的重要手段。在汽车行业供应网络环境中,EDI应用于汽车行业制造商(OEMs)与其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以及整个供应链相关方之间的业务及财务信息交换。理想的EDI技术应该是能够提供一款全球通用的信息交换系统,且能够帮助企业提升业务效率及竞争实力。如今的EDI技术确实取得了不小的突破,但达到“理想的EDI技术应用”仍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汽车行业的OEM厂商们与其一级供应商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普遍采用了EDI技术。上世纪80年代,西欧的汽车行业因来自OEM厂商对在信息交换,降低库存、节省成本开支,提高订单处理效率、减少出错率等多方面的压力而开始广泛的应用EDI技术,但这其中并不包括20世纪末的一些北美二、三级供应商,EDI技术在进一步应用推广上停滞不前。

随着汽车零部件行业产品结构的日益复杂,零部件种类的日渐增多,工艺路线和设备配置的日趋灵活性等问题的出现,频繁的计划插单和变更,供应链信息无法同步就成了企业管理的难点,这就要求整车配套的快速响应能力要灵敏。因此,一家汽车零配件企业是否具有EDI的能力,就成为了众多大型OEM厂商评估和选择贸易伙伴的重要标准之一。如Ford、GM等,都要求他们的一级供应商必须具备EDI能力,否则无法通过供应商认证。某些国际著名的OEM厂商甚至会减少或取消那些没有EDI能力的供应商的订单。所以,采用EDI技术也就成了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国内企业在EDI的应用上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猛,市场空间很大,也有了很多较为成功的应用案例,宁波均胜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针对企业EDI的实施、应用与管理,宁波均胜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沙春浓女士,接受了畅享网记者的采访。

宁波均胜在EDI领域的探索与经验分享

宁波均胜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均胜集团控股的下属中外合资企业。产品系列主要有发动机系统、洗涤器系统、空气循环管理系统、内饰系统四大系列的高科技含量产品。年销售额约6亿人民币,主要供货的OEM厂商有通用、福特、大众,雪铁龙、菲亚特等,是国家高新区骨干企业之一,并被授予“宁波市技术先进企业”称号。在“2011年商用软件评选”活动中,宁波均胜又荣获了“2011信息化最佳应用实践”的奖项。

宁波均胜上EDI系统是个探索的过程。采访过程中,沙春浓女士描述道:“之前均胜对EDI系统并不了解,所有订单操作等都是手工处理。2007年初,通用全球要求其所有供应商都必须建立EDI,为了顺应客户的要求,均胜选用了某国内企业的传统EDI系统。使用后发现EDI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快捷,无障碍。每周一先接收EDI的时候,能浏览连续3-4个月的预测,可以根据EDI对货、出货”。

EDI的应用,帮助企业提高了工作效率,带来了一定的收益。实践中的工作经验也充分说明了EDI对企业的重要性。在使用过程中,宁波均胜不断的进行摸索和积累经验,逐步地对EDI有了更深的掌握,同时也对其应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长时间的系统应用,一些潜在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比如系统使用的不顺畅,遇到线路、系统问题,尤其是需要EDI提供商提供支持服务时,很多问题都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