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主品牌的当务之急在于明确差异化的供应商战略,建立层级化的供应链体系——包括对采购品类进行系统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差异化的供应商战略,建立层级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不少汽车企业的负责人对汽车的理解大部分都放在整车制造方面,而整车厂控制的是动力总成和整体车型设计。在整车制造成本中,采购成本占了大头。在整车质量问题统计中,供应商质量问题又占了大头,加强供应链管理对于整车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长期以来,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对此的重视程度和管理能力都比较薄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先天不足,自主品牌企业在早期不愿意“变”,往往采用一些二、三流供应商的产品,由此带来不少问题。自主品牌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问题,不同企业之间还有差异——母公司拥有丰富合资经验,并能实现资源有效共享的,表现相对较好;母公司缺乏合资经验,或虽有合资经验但并不能实现资源有效共享的,面临很大问题。
供应链管理最主要的问题,是对供应商进行差异化管理,区分出核心战略供应商和一般供应商,对不同的品类采取差异化战略。自主品牌的当务之急在于明确差异化的供应商战略,建立层级化的供应链体系——包括对采购品类进行系统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差异化的供应商战略,建立层级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但目前有的企业的供应商管理体系非常混乱,没有依据零部件的战略重要性及通用化程度进行有效品类划分,甚至没有这样的划分概念,这样很难建立起企业的核心供应商体系。不少企业还缺乏对关键动力总成等核心技术件的控制力和对关键零部件的核心供应商体系进行建设,企业供应链的品质管理能力、成本持续改进能力和产品同步开发能力也有待加强。
世界上主流品牌的整车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供应商体系。核心供应商是保证企业战略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伙伴。企业最后取胜还是取决于总装环节整个价值链的取胜。营销体系建设需反思和调整
在提到的上述问题中,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可能在营销方面表现最为活跃,体现了灵活、机动、积极、务实的时代特色。然而,部分自主品牌在营销方面“过度作为”也带来了极负面的后果。
没有真正着眼于中长期共同发展,缺少利益相关的经销商战略联盟。若不注重对渠道投资人利益的保护,只顾短期发展,给企业的成长带来很大的问题。
在发展过程中,应当把经销商满意度(Dealersatisfaction)提升到和消费者满意度(Customersatisfaction)同样的高度子以重视。对自主品牌而言,如何在经营中吸引战略投资人至关重要。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不愿投资自主品牌汽车。目前很多大型汽车经销商在调整自己的品牌布局,不少不赚钱的品牌被淘汰,换成利润较高的豪华品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企业识别并建立起战略共享联盟,进行深度合作,同时对中长期形成已有认知的经销商进行合作,这点很关键。
目前在服务贸易领域的成长机遇非常大。中国虽然已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但仍处于发展的早期。根据测算,服务贸易的增长是GDP的2.5-3倍。现在已有不少自主品牌车企调整思路,直接投资进行后市场的消费领域。汽车后市场业务流程急需建立和加强,汽车服务贸易领域的布局有待加快。渠道终端模式需要加以创新,以适应层级市场的布局渗透。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