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供求
首页 >> 学术研究 >> 物流实务 >> 采购 >> 采购实务 >> 内容

如何正确对待供方
字号:T|T 2012年02月13日12:56     作者 王扣全
  • 在采购的日常工作中,经常要与各种供方打交道。在打交道过程中,如何能够做得更好,更到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因为供需双方是一对矛盾,解决起来有时令人很迷茫。其实,摆正位置,正确对待,也很容易做好。因此如何对待供方,也就成了做好采购工作的关键。

在采购的日常工作中,经常要与各种供方打交道。在打交道过程中,如何能够做得更好,更到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因为供需双方是一对矛盾,解决起来有时令人很迷茫。其实,摆正位置,正确对待,也很容易做好。因此如何对待供方,也就成了做好采购工作的关键。

要做到正确对待,首先要对供方进行一下分析,之后分门别类,制定出针对性的对待办法。

供方按合作类型大概分为三类。1、合格供方:是由公司质管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供方进行考评和试用合格后,纳入公司合格供方名录的供方。2、指定供方:是由业主在购销合同中指定的供方。3、潜在供方:是还没有进行合作但进行接触过的供方。按供应类型也可分为三类:1、生产型:供方销售自己生产的商品。2、代理型:由生产型的企业授权贸易企业在指定区域代理销售其产品的贸易商。3、经销商:经销一般是指贸易企业与生产厂家或供货商达成协议,在规定的期限和地域内购销指定的商品。

对供方的类型进行分析后,就有了不同对待的办法,但各种办法也有一个共同之处。因此先分析共同点,再分析不同点。

一、共同点:

供需双方是一对矛盾,是对立与统一的共同体。这种对立是统一中的对立,统一就是合作,离开合作就没有了对立。

1、对立面:

供需双方都追求利益最大化,这是形成对立的主要原因。这种对立贯穿于合作的全过程。从价格的谈判、合同条款的拟定、一直到付款和售后服务、索赔等过程都存在对立。供需双方的代理人在各个过程中都无所不用其极,使出浑身解数,各为其主,为自己的企业谋取更大利益。

a、价格谈判时,供方千方百计要抬高价格,从合作中获得更大利润,而需方却要想方设法降低价格,降低采购成本。这种对立有时很激烈,作为采购人员,在价格谈判时要做到了解交易物的成本构成,市场平均价,供方在市场中的品牌影响或档次,简单说就是比质、比价、比服务、比耐心。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技高一筹,才能获得一个合理的价格。

b、合同条款拟订时,供需双方都追求权力无限大,义务无限小。此阶段的对立有时非常尖锐,谈判尤其艰苦。态度的强硬、耐心的坚持在这个阶段尤为重要,既要斗智又要斗勇,不惧怕反复就成为成功的关键。可以搁置谈判,也可以脚踩多只船。尤其违约及付款条款的拟定时,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法律基础上,要最大限度保护好自身的权益,运用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重大合同有必要请法律顾问审核。

在合作中要正视对立,更要善于运用对立为公司谋取更大利益。在肯定其对立时,当谈判达成一致后,要将对立否定,要认识到合作。

2、统一面:

我们要认识到对立是建立在统一的基础上,合作就是统一。所以说,出现这种矛盾,是在合作中出现的,我们就要用合作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不想去合作,就没有必要去谈判,找对立。所以说对立是过程,合作是目的。

a、合作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互利。每个企业都是追求盈利的,谁都不能免俗,谁都不做赔本的买卖,除非是战略上的需要。利必须在合作中获得,即在买与卖的交易中获得,没有交易合作,就无法获利,企业就无法生存发展,所以说合作中获取利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但合作中只对一方有利,那合作不会成立,只有各方都认为有利,这种合作才能成立,所以说合作的基础是互利。在合作中允许供方获得合理的利润,使其能够生存发展。

b、合作中的关系:供需双方在合作中是一种互相依存,鱼与水的关系。在市场中的每个企业都互为供方和需方,都需要供方的支持与配合。但在互相依存中其地位高低是变化的。双方地位的平等是暂时和相对的,不平等是绝对的,在合作中的某个时期或某个阶段总有一方处于强势,而另一方处于劣时。强与劣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变的。当市场上供大于求时,需方就强势;当供小于求时,供方就强势。当预付全部货款后,供方就强势;当供方有垫付资金时,需方就强势。等等。当需方处于强势时,一定要给予供方生存的空间,不要竭泽而渔,否则无异于饮鸩止渴。当供方处于强势时,要晓之于强劣变化之理,动之于长期合作之情,积极主动,做好合同的签订及跟踪工作。

c、合作的效果:合作的目的和最好效果,是使合作的双方或多方在合作中都得到发展和壮大。需方给予供方最大的市场份额,供方向需方提供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价格低廉、优质服务的产品,以及最大的资金支持。供方是做上游产品的专业厂家,需方是做下游产品的专业厂家。上游供方产品技术的进步,能够推动下游产品的进步。反过来,下游产品的技术发展,同样能够带动上游产品的发展。

以上分析了共同点,下面分析一下不同点。

二、不同点:

合格供方、指定供方及潜在供方都包括生产型、代理型及经销型供方。

1、 合格供方:

其一般是长期合作伙伴。在日常合作中,按其服务水平、合同执行率、质量水平、垫付资金等因素,又将供方分为A、B、C角,其在采购份额中A角最多,依次递减。因为是长期合作日常交易较为容易 。注意的是在年度框架协议中定量定价时谈判较为困难,因为长期合作每年都要其降低价格,提高服务空间。这样就是降价空间越来越小,谈判会越来越艰难。生产型、代理型的合格供方降价空间相对较大,因为生产链较长,且能够自身控制,每个环节都可以挖潜,因此说降价的空间较大。面对供方代理人——销售员时,需冷静对待,销售员的基本功是巧舌如簧,善于表演。要其降价就会装出一副非洲难民像,再不行打出亲情牌,哥亲姐近,一筐甜言蜜语,其间难免夹杂糖衣炮弹。

经销型的合格供方议价能力较弱,尤其注册资金较少、实力较弱的经销商,其在生产厂家得不到最优惠的价格,因此其降价空间就很小。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经销商时,要选择其经济实力强大的经销商做为合格供方。否则,很难降价,并且很难有较多的垫付资金,隔三差五还催要货款。

2、 指定供方:

此类供方有越来越多之势,具有中国特色,造成此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不规范,没有充分竞争。此类供方代理型较多,生产型次之。与这种供方合作时,需方处于被动位置,在合作的过程中对立多于统一。在合作中遇到困难时,多与本公司市场部门沟通,一起做工作。因为供方视业主为上帝,我们作为需方只是周转。有的合作只一两次,因此,合同条款要订的缜密,把所能预见产生纠纷的事项,权利和义务要划分清楚。遇到刁蛮和不积极配合的指定供方,要据理力争,并请业主予以协调。

3、 潜在供方:

此类供方众多,在平时的工作中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进行搜集、整理并积累。遴选出较优秀的潜在供方,予以培养,或在招标时发出邀请。随时准备替换合格供方中的C角,使竞争更加充分。只有做到充分竞争,采购的物料才能做到两优一低,即质量优、服务优、价格低。

还有一种关联方型的供方,供需双方共处在一个团体内,需方一般采取保护性的采购政策,在这里不做赘述。